-
公开(公告)号:CN118037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38878.7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11/60 , G06T17/00 , G06V40/10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风格校正的人物属性编辑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训练数据提取分割图,利用分割图对人物属性进行拆分,得到人物的不同属性,属性可以编辑;将拆分的人物属性和目标人姿态作为输入提取特征,利用区域特征匹配模块融合变换人物属性特征和目标人姿态特征,将细化后的特征解码得到目标人物粗图像;其次分别提取人物属性的风格编码,通过区域风格补偿模块将风格编码注入细化后的特征得到残差纹理图;然后利用残差纹理图对粗图像进行风格校正得到最终的人物图像;最后,利用区域风格一致性损失来监督风格校正的效果。由此将人物属性全局建模改为区域建模,不仅能对人物属性进行有效编辑,还保证了生成的目标图像具有真实纹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8878.7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11/60 , G06T17/00 , G06V40/10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风格校正的人物属性编辑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训练数据提取分割图,利用分割图对人物属性进行拆分,得到人物的不同属性,属性可以编辑;将拆分的人物属性和目标人姿态作为输入提取特征,利用区域特征匹配模块融合变换人物属性特征和目标人姿态特征,将细化后的特征解码得到目标人物粗图像;其次分别提取人物属性的风格编码,通过区域风格补偿模块将风格编码注入细化后的特征得到残差纹理图;然后利用残差纹理图对粗图像进行风格校正得到最终的人物图像;最后,利用区域风格一致性损失来监督风格校正的效果。由此将人物属性全局建模改为区域建模,不仅能对人物属性进行有效编辑,还保证了生成的目标图像具有真实纹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0718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267167.3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40/16 , G06V10/54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UV空间变换的人体图像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训练数据转换到UV空间得到UV纹理图并进行拆分,将拆分的源人物UV纹理图通过学习的流场变换到目标人物姿态的UV空间;融合变换后的纹理图特征和目标人物姿态特征,细化后的特征将和源人物纹理特征一起通过解码器得到目标人物的UV纹理图;将预测的目标人物UV纹理图还原到无背景的目标人物图像;将无背景的目标人物和目标姿态通过一个背景重构模型得到目标人物图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本质上为3D空间的任务映射到2D空间进行完成,不仅克服了人物姿态不同带来的变形问题,还保证了生成的目标图像具有高质量纹理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071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67167.3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40/16 , G06V10/54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UV空间变换的人体图像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训练数据转换到UV空间得到UV纹理图并进行拆分,将拆分的源人物UV纹理图通过学习的流场变换到目标人物姿态的UV空间;融合变换后的纹理图特征和目标人物姿态特征,细化后的特征将和源人物纹理特征一起通过解码器得到目标人物的UV纹理图;将预测的目标人物UV纹理图还原到无背景的目标人物图像;将无背景的目标人物和目标姿态通过一个背景重构模型得到目标人物图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本质上为3D空间的任务映射到2D空间进行完成,不仅克服了人物姿态不同带来的变形问题,还保证了生成的目标图像具有高质量纹理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293864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210415046.0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3H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由并联传输线和短截线组成的微波双频阻抗匹配网络,该匹配网络能够针对特定的频率相关复阻抗,在两个频点附近实现到实数阻抗的匹配。本发明提供的双频阻抗匹配网络,设置在射频源和负载之间,由并联传输线结构和短截线级联构成,所述并联传输线结构包括两条相互并联的传输线,本网络在射频源和负载之间实现双频阻抗匹配。本发明中的三条传输线由于可以并排设置,所以电路紧凑,充分节约线路排布空间,电路总长度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和适应性,适用的两个频点之间的频率比值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负载情况,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2938640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15046.0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3H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由并联传输线和短截线组成的微波双频阻抗匹配网络,该匹配网络能够针对特定的频率相关复阻抗,在两个频点附近实现到实数阻抗的匹配。本发明提供的双频阻抗匹配网络,设置在射频源和负载之间,由并联传输线结构和短截线级联构成,所述并联传输线结构包括两条相互并联的传输线,本网络在射频源和负载之间实现双频阻抗匹配。本发明中的三条传输线由于可以并排设置,所以电路紧凑,充分节约线路排布空间,电路总长度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和适应性,适用的两个频点之间的频率比值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负载情况,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706771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63442.6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短距离接运控制系统及接运方法包括若干个乘客客户端、司机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乘客客户端、司机客户端均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控制器、GIS服务模块、注册服务模块、GPS协议接口。接运方法:司机向服务器发送接单请求,服务器根据接单请求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乘客使用乘客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打车信息;GPS协议接口对打车信息进行解析和转换;服务器将解析后的打车信息通过GIS服务模块显示在司机客户端上;司机对上述信息进行确认,并将运输信息发送到乘客客户端上;司机规划接运线路接运乘客。本发明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一个快速便捷而又经济的接运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0294623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206813.7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3H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集总元件实现双模谐振器的双通带滤波器,使得同一个射频前端可以支持不同频率的多个通信制式的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总参数双通带滤波器,包括两个双模谐振器,所述双模谐振器之间设置有内部耦合电路进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双模谐振器包括三个并联接地电容和两个串联电感,所述双模谐振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输入耦合电路,所述双模谐振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耦合电路。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电路尺寸小,实现简便;成本低,易于集成,有利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204614052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235654.2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7C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实时监控装置,包括用于拍摄车辆周围环境状况的摄像头、向微控制单元模块发送视频信息的3G通信模块、用于存储视频信息的存储单元模块、对视频信息进行处理的微控制单元模块以及对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模块包括嵌入式Web服务器、S3C2440微处理器、SDRAM存储器和NAND-FLASH存储器,S3C2440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摄像头、3G通信模块、存储单元模块、SDRAM存储器以及NAND-FLASH存储器相连,所述嵌入式Web服务器通过总线接收所述微控制单元模块发送的视频信息。车主可以实时看到车辆周围环境状况,特别是在地下车库等场所,保证了车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6147767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021578.6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7B1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高速公路换卡逃费识别装置,固定在收费站车道的一侧或两侧,该装置包括可读写通行卡、计算机和分别通讯连接计算机的车牌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和读写卡装置,车牌识别装置固定在车道防护栏中下部并将其图像采集端对准车头前档下部的车牌,人脸识别装置固定在人工窗口下方或者取卡口一侧并将其图像采集端对准主驾驶侧车窗;读写卡装置置于收费站内,可读写通行卡包括有数据通行卡和空白通行卡,其中空白通行卡储存在收费站内,有数据通行卡暂存在驾驶员手中,可读写通行卡与读写卡装置适配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