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载体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42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701488.X

    申请日:2023-06-13

    申请人: 复旦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载体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载体组合制剂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多孔材料、离子液体、药物和肠溶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将多孔材料、离子液体和药物混合,加入溶剂溶解混悬,超声处理,室温搅拌,除去溶剂,得到未包衣制剂;利用肠溶材料对所述未包衣制剂进行肠浴包衣,制得所述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载休组合制剂。本发明制备的载体组合制剂能显著提高大分子药物或小分子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一种具有增溶和促吸收作用的低共熔混合物及载药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16036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58794.6

    申请日:2023-01-20

    申请人: 复旦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溶和促吸收作用的低共熔混合物,其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脂肪酸,第二组分为含胺基化合物;所述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后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所述低共熔混合物溶解在水中可以形成类似于胶束的稳定共聚体,所述共聚体能提高难溶性药物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促进药物吸收。利用所述低共熔混合物和难溶性药物分子共同制备药物制剂,可用于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成药性,提高难溶性药物对生物屏障的渗透性进而改善生物利用度,可取代表面活性剂对难溶性药物分子进行增溶和促渗透,解决了现有表面活性剂致敏的问题。

    一种控制“纳米粒”整体释放的渗透泵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66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31963.7

    申请日:2013-11-30

    申请人: 复旦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控制“纳米粒”整体释放的渗透泵控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制得的纳米粒干燥成粉末后,与稀释剂、助悬剂、渗透压活性物质、粘合剂混合后制粒或不制粒,加入润滑剂和助流剂混合均匀填充胶囊或压片,包衣后在其表面激光打孔。本发明的渗透泵体系能控制“纳米粒”在胃肠内的暴露速度,提高难溶性及难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体内血药浓度的波动。所述渗透泵制剂在体外能恒速释放纳米粒,经体内试验表明,制得的纳米粒渗透泵片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形成平稳的血药浓度,延长有效血浓的维持时间。

    含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2744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085318.0

    申请日:2011-04-06

    申请人: 复旦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含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特别涉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自微乳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固体制剂含有难溶性药物、自微乳化辅料和亲水性载体材料,制成含难溶性药物的固体自微乳微丸,该自微乳微丸中,其内容物为球形微丸,由空白丸芯、含药物自微乳化层和/或保护层组成。 本发明制得的固体自微乳微丸,遇水性介质可自发形成粒径小于100nm的微乳,能快速溶出,高度稳定,促进难溶性药物的吸收,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5571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687386.8

    申请日:2021-06-21

    申请人: 复旦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与应用。本发明的硅纳米载体为球状或棒状,当为棒状时长径比为2‑6,球状硅纳米粒载体可通过“蜂窝”孔状结构将药物载入其中,可增加药物的分散度,促进药物吸收棒状可避免黏液更新对口服纳米粒的快速清除,延长胃肠道滞留时间,载药体系的含药量为20‑60%,使负载药物在棒状硅纳米载体中以无定形式和结晶态同时存在,从而提高其药物溶出程度,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用量达到相同的吸收效果。本发明的硅纳米载体对难溶性药物或者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等负载提供了新的思路。

    氮杂-氟硼二吡咯甲川在制备测定胶束浓度的荧光指示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204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214188.6

    申请日:2021-10-19

    申请人: 复旦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属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涉及氮杂‑氟硼二吡咯甲川在制备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荧光指示剂中的应用,尤其是式(Ⅰ)或(II)结构的氮杂‑氟硼二吡咯甲川化合物在制备测定两亲性表面活性物质临界胶束浓度中的应用。所述的氮杂‑氟硼二吡咯甲川化合物具有在表面活性物质CMC以下无荧光的特征,以及吸收和荧光发射波长长,量子产率高,化学和光学性质稳定,并且在CMC下受散射和背景荧光干扰小,因此荧光突变更显著,测定终点更容易判断,准确度更高。本发明适用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亲性嵌段聚合物CMC的测定,适用的CMC范围从毫摩尔浓度(mM)至纳摩尔浓度(nM),尤其适用于具有极低CMC值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