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4449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991571.5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燃机轮机空气进气过滤器抗湿性能的方法和装置,评价方法中将加湿后的空气经过进气过滤器,测得进气过滤器阻力ΔP,再将阻力ΔP根据公式1修正成ΔP1.203,根据进气过滤器在一定时间内ΔP1.203的变化值或ΔP1.203达到一定数值经历的时间对进气过滤器划分等级,评价进气过滤器抗湿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属于第一次提出,从过滤器本身入手,量化过滤器阻力受高湿空气胁迫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此来评价过滤器抗湿性能的优劣,该方法适用于一般通风过滤器的评价,对解决燃机进气过滤器面临的“湿堵”难题、规范空气过滤器制造厂家的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49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91571.5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M1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燃机轮机空气进气过滤器抗湿性能的方法和装置,评价方法中将加湿后的空气经过进气过滤器,测得进气过滤器阻力ΔP,再将阻力ΔP根据公式1修正成ΔP1.203,根据进气过滤器在一定时间内ΔP1.203的变化值或ΔP1.203达到一定数值经历的时间对进气过滤器划分等级,评价进气过滤器抗湿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属于第一次提出,从过滤器本身入手,量化过滤器阻力受高湿空气胁迫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此来评价过滤器抗湿性能的优劣,该方法适用于一般通风过滤器的评价,对解决燃机进气过滤器面临的“湿堵”难题、规范空气过滤器制造厂家的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6177589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21210946.1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评价燃机轮机空气进气过滤器抗湿性能的装置,包括大气进气室、湿空气预混室、待测过滤器管段、流量计和风机;所述大气进气室内布置有压力、温度、湿度传感器,大气进气室与湿空气预混室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内设有由多个雾化喷嘴组成的大气加湿器;所述待测过滤器管段与湿空气预混室相连,内部布置有待测过滤器,待测过滤器之前和之后分别布置有压力、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待测过滤器管段之后的管道内布置有流量计和风机。本装置可以用于评价燃机轮机空气进气过滤器的抗湿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88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55630.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杜熠伯 , 马振宇 , 李毓 , 张旭东 , 张波 , 刘敦楠 , 付忠广 , 孟梁涛 , 邵帅 , 安玉涛 , 张建松 , 陈志华 , 林恺丰 , 赵凯美 , 卢旭倩 , 宋晨超
IPC: G06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虚拟电厂可调容量分析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电网数据预测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步骤:根据数值表构建决策树模型,并通过决策树剪枝优化操作进行基于基尼系数筛选下的决策树模型选取;根据负荷特征值集构建在需求响应补贴价格影响下的消费者心理学关联关系,并获取相应的确定性参数;基于负荷变化率和各确定性参数获取潜在目标用户在需求响应补贴价格变动下的历史不确定参数离散分布情况;根据历史不确定参数离散分步情况和各确定性参数计算响应潜力,确定参与需求响应时目标置信度区间下的可调容量空间。本发明能够在负荷可感知可量化的预测下更为精准的评估负荷可调潜力,从而能够更为充分的利用需求侧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16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129956.1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加热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槽式太阳能集热子系统、燃气轮机子系统、汽轮机子系统、余热锅炉子系统。为了增加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蒸汽产量,提出从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中抽汽加热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蒸汽产量,提升联合循环的能量利用率。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弱和排烟温度自动调整进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比例和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的抽汽量,保证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温度达到其设计接近点温差对应的温度值,实现对能量的梯级互补和综合利用,提高太阳能联合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518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93131.8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滴开槽型缠绕管式换热器,涉及核能在内的能源领域和机械设备领域,解决了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外层管和内层管双层管束布置,可有效提高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强化换热器换热能力。外层管和内层管的管道截面形状为水滴开槽型,能够有效增大管内流体扰动,提高管内流体的湍流强度,强化管内流体与壁面的换热能力。采用冷热侧逆流换热,有效提高了冷热侧传热温差,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缠绕结构能使流体在壳侧流动时扰动能增加,能够更好的冲刷管道壁面进行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09146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02307.9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熵权的燃气电厂综合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反映燃气电厂生产管理状况的各级评价指标,构建燃气电厂生产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建立的燃气电厂生产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燃气电厂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参评机组样本的一级指标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3)根据计算得到的各参评机组样本的一级指标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对不同级别燃气电厂的综合状态进行评估。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燃气电厂综合状态评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915964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18329.X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塔式太阳能驱动的布雷顿分布式供能系统,其中塔式太阳能集热子系统提供高温热源用来加热布雷顿循环中的工质氦气,提升系统做功能力;氦气被压缩前的余热被用来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及制热子系统,并可以根据用户侧冷热电负荷的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利用风机与小汽机共同为太阳能集热子系统中的空气泵提供动力,降低了系统自身的能源消耗。本发明采用太阳能为系统提供热源节省了燃料成本,提升了系统经济性;同时充分利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余热来实现冷、热、电的三联供,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利用控制系统对冷、热、电进行智能调节,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05109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10270369.0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1K2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石燃料动力循环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富氧-煤气化烟气再热联合循环动力系统。煤气化过程产生的中压洁净合成气在燃料气压缩机内加压送入高压燃气轮机,空分单元产生的高压纯氧流入燃气轮机,控制高压燃气轮机内的氧气流量,留下特定量的燃料气在中压燃气轮机内燃烧,高压燃气轮机的燃烧温度通过液化二氧化碳的再循环控制,空分单元中产生的部分中压氧气进入中压燃气轮机将燃料气完全燃烧,中压燃气轮机出口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本发明的系统具有高能效、低成本、低排放的优点,比传统的的具有二氧化碳捕获能力的IGCC电厂净热效率提高4~5%,该系统具有二氧化碳捕获功能,捕获率可达90%。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430052.8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30/018 , G06Q10/04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高耗能工业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企业历史各期的电量数据、各品类能源消耗数据,以及电力、各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得到历史各期的碳排放量,并计算各期的电‑碳折算系数;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构建企业电‑碳折算系数预测模型;基于历史各期电量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法、指数平滑法构建方差-协方差组合模型,该组合模型即为电量预测模型;将预测的电‑碳折算系数与预测的电量相乘,得到预测的碳排放量。本发明,综合形成一种企业碳排放预测模型,对未来期间的企业碳排放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能够有效地提升对企业未来期间碳排放量预测的精确度和可信赖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