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0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79219.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炉渣黏度的炉渣稳定性定量表征方法,基于实际高炉在相同原燃料条件下不同炉次现场渣成分及生产温度,对炉渣进行高温黏度试验,得到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的炉渣黏度;通过作黏温曲线的135°切线得到对应炉渣熔化性温度及对应的黏度;根据获取的实际生产渣温,在黏度曲线上得到对应黏度,计算熔化性温度到实际渣温的温度区间内炉渣黏度的变化,取不同炉次炉渣在高温段黏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的变化率平均值来表征高炉渣高温段炉渣热稳定性。本发明基于炉渣黏度,在炉渣流动性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高炉渣的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量化黏度改变和温度波动对高炉炉渣稳定性的影响,为高炉冶炼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70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6866.6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195 , C04B35/622
Abstract: 利用除杂后的煤矸石制备堇青石质多孔陶瓷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多孔陶瓷领域。主要包括煤矸石除杂、原料配制、生坯制备和烧结合成四个过程。首先对煤矸石进行除杂,然后用60-80%除杂后的煤矸石、3-10%的滑石、5-15%氧化铝和5-20%的氧化镁为原料,加入原料质量的2-15%的活性炭作为造孔剂,进行混合并压制成型,然后在100℃下烘干3-5h;最后将干坯在空气条件下1300-1450℃保温2-6h随炉冷却,得到堇青石质多孔陶瓷。本发明合成出的堇青石质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为35-55%,抗折强度为10-45MPa;具有煤矸石的使用比率高,造孔剂使用量少,合成出的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较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70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556866.6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195 , C04B35/622
Abstract: 利用除杂后的煤矸石制备堇青石质多孔陶瓷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多孔陶瓷领域。主要包括煤矸石除杂、原料配制、生坯制备和烧结合成四个过程。首先对煤矸石进行除杂,然后用60-80%除杂后的煤矸石、3-10%的滑石、5-15%氧化铝和5-20%的氧化镁为原料,加入原料质量的2-15%的活性炭作为造孔剂,进行混合并压制成型,然后在100℃下烘干3-5h;最后将干坯在空气条件下1300-1450℃保温2-6h随炉冷却,得到堇青石质多孔陶瓷。本发明合成出的堇青石质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为35-55%,抗折强度为10-45MPa;具有煤矸石的使用比率高,造孔剂使用量少,合成出的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较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6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410031144.7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F30/27 , C21B5/00 , C21B7/2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熔体性质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方法及系统,以历史数据集的高温熔体的温度、成分、固相析出、液态结构作为输入变量,将高温熔体的粘度作为输出变量;选择SGD算法作为优化器,划分神经网络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模型;调整隐藏层个数M、网络节点数目N,训练神经网络模型;选择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各项评价指标的判别标准,获得训练效果良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待测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半经验模型无法很好模拟多组元熔体粘度的问题,为高温粘度的预测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1000.X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液态碱金属对炭砖破坏作用的方法,包括:步骤S1、在室温下,将待测炭砖通过切割、打磨、抛光制成炭砖试样;步骤S2、根据高炉解剖后发现的炭砖碱金属含量,称取碱金属碳酸盐;步骤S3、根据反应称取过量的碳粉用于还原碱金属碳酸盐,并将碱金属碳酸盐和碳粉混合混匀,形成试剂;步骤S4、将试剂和炭砖试样放入密闭的反应容器中,并将反应容器置于加热装置的恒温位置处,持续通入保护气体,升温至1100‑1300℃保温1‑3h,然后降温至750‑900℃保温1‑3h,最后冷却至室温;步骤S5、取出炭砖,测量碱金属侵蚀后的炭砖抗压强度,和/或将炭砖打磨、抛光制样,观察炭砖微观形貌。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工艺可控性强、能耗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37984.1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高炉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的方法,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际生产条件确定实验相关参数,并进行模拟实验,得到水蒸气氧化侵蚀耐火材料的系列数据;采用限定公式进行侵蚀速率的计算,并将其与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侵蚀度、微观形貌变化特征等指标结合,得到高炉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的评价体系,对高炉耐火材料的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本发明方法简单,实验成功率高,得到的评价指标全面、准确;在评价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时引入了侵蚀速率的定义,并给出准确的计算方法,该指标科学合理、准确率高,与高炉炉缸耐火材料的实际侵蚀情况相吻合,为高炉炉缸长寿生产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31144.7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F30/27 , C21B5/00 , C21B7/2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熔体性质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方法及系统,以历史数据集的高温熔体的温度、成分、固相析出、液态结构作为输入变量,将高温熔体的粘度作为输出变量;选择SGD算法作为优化器,划分神经网络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模型;调整隐藏层个数M、网络节点数目N,训练神经网络模型;选择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各项评价指标的判别标准,获得训练效果良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待测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半经验模型无法很好模拟多组元熔体粘度的问题,为高温粘度的预测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92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0537984.1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高炉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的方法,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际生产条件确定实验相关参数,并进行模拟实验,得到水蒸气氧化侵蚀耐火材料的系列数据;采用限定公式进行侵蚀速率的计算,并将其与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侵蚀度、微观形貌变化特征等指标结合,得到高炉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的评价体系,对高炉耐火材料的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本发明方法简单,实验成功率高,得到的评价指标全面、准确;在评价耐火材料抗水蒸气氧化侵蚀时引入了侵蚀速率的定义,并给出准确的计算方法,该指标科学合理、准确率高,与高炉炉缸耐火材料的实际侵蚀情况相吻合,为高炉炉缸长寿生产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19160.X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10/0639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炉炉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炉炉渣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系统,对高炉炉渣特性进行研究,根据黏温曲线得到以黏度变化划分的不同温度区段的稳定性表征依据;计算不同温度区段稳定性表征依据的最值范围并对应为分数范围,折算为不同温度区段内的稳定性表征依据对应指标;计算高炉炉渣成分对不同温度区段内的稳定性表征依据的影响权重;各影响权重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高炉炉渣稳定性评价指标。本发明应用于高炉生产实际中,适用于所有高炉炉渣稳定性评价,综合全黏度范围内不同温度区段的炉渣稳定性影响因素,结合成分对不同温度区段的影响指标的权重折算成稳定性分数,定量表征炉渣稳定性,指导造渣制度,选取合理的炉渣成分区间。
-
公开(公告)号:CN221238889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221221.5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拟软熔带矿石高温交互作用的试验系统,包括气瓶、卧式炉、控温单元、热电偶、加热棒、高温交互反应模拟器、进气管和出气管;卧式炉中央设置刚玉炉膛,刚玉炉膛周围设置加热棒,刚玉炉膛的恒温区设置刚玉磁舟,刚玉磁舟上方设置热电偶,刚玉磁舟内底部设置耐火托板;高温交互反应模拟器设置在耐火托板上;控温单元控制刚玉炉膛内的试验温度;控温单元与热电偶信号连接;气瓶通过进气管与卧式炉连接,废气通过出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还原高炉内部状况,模拟高炉软熔带矿石高温交互反应发生过程,综合评判交互反应特性,填补了目前关于高温交互反应试验研究装置的空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