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4701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050619.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环保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企业发电作业数据,并构建碳排放量仿真模型;构建基于所述仿真碳排放量数据与所述发电作业数据的仿真数据集;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并训练至收敛;构建校准数据集;基于校准数据集校准所述碳排放量核算模型,获取校准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通过校准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获取企业碳排放量核算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利用仿真数据训练出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获取企业短周期的碳排放量数据。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4701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1050619.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环保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企业发电作业数据,并构建碳排放量仿真模型;构建基于所述仿真碳排放量数据与所述发电作业数据的仿真数据集;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并训练至收敛;构建校准数据集;基于校准数据集校准所述碳排放量核算模型,获取校准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通过校准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获取企业碳排放量核算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利用仿真数据训练出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获取企业短周期的碳排放量数据。

    低压台区线损异常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825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8691.9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压台区线损异常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针对计量箱中的计量箱智能终端的计量误差;分别获取计量箱智能终端的时钟值和电能表的时钟值,计算计量箱智能终端的时钟值与电能表的时钟值之间的时钟偏差值;获取计量箱进线处目标相的线损值;获取与目标相所对应的小时电量数据值的累计次数,对累计次数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累计次数;跳转至在时钟偏差值没有超过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计量箱进线处目标相的线损值的步骤,直到更新后的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根据计算出的线损系数,确定电能表的线损异常识别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监测效率。

    用户用电曲线对新能源消纳边际贡献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726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453904.5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户用电曲线对新能源消纳边际贡献的评价方法、边际贡献的评价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控制系统产出的第一总负荷量和针对于新能源负荷消耗的第一消纳量;以及,获取个体用户消耗的第二总负荷量;确定电网控制系统消耗新能源负荷的比重;以及确定个体用户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对应的负荷用电曲线;在负荷用电曲线的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将预设的扰动负荷量添入第二总负荷量中,确定个体用户在周期时间内受到扰动负荷后所消耗的第三总负荷量,评价负荷用电曲线对电网控制系统消耗新能源负荷的边际贡献。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评价个体用户的负荷用电对消耗新能源负荷的边际贡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用户用电曲线对新能源消纳边际贡献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726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53904.5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户用电曲线对新能源消纳边际贡献的评价方法、边际贡献的评价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控制系统产出的第一总负荷量和针对于新能源负荷消耗的第一消纳量;以及,获取个体用户消耗的第二总负荷量;确定电网控制系统消耗新能源负荷的比重;以及确定个体用户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对应的负荷用电曲线;在负荷用电曲线的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将预设的扰动负荷量添入第二总负荷量中,确定个体用户在周期时间内受到扰动负荷后所消耗的第三总负荷量,评价负荷用电曲线对电网控制系统消耗新能源负荷的边际贡献。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评价个体用户的负荷用电对消耗新能源负荷的边际贡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