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6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68168.9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2J3/00 , G06F18/214 , G06F18/23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削峰策略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某个区域的历史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训练集和测试集从模型库中选择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对某个区域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得到电力负荷值预测数据;提取预测数据中的负荷特性指标和尖峰负荷特征,重复上述步骤,获取多个地区的负荷特性指标和尖峰负荷特征;根据负荷特性指标和尖峰负荷特征,对多个地区进行聚类,形成多个区域群组,从预先建立的削峰策略库选择最优的削峰策略推荐给区域群组的用户。本发明能够为区域电力系统提供一种个性化的削峰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削峰需求,从而促进均衡用电提高电网负荷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9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76207.8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结果推送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工业效益评估结果推送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消费者模型、制造商模型、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模型以及补贴机构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模型;并设置该模型的初始参数,然后通过对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模型中的初始参数进行赋值更新,并获取调整参数时对应的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的结果,然后基于LDA主题模型选择信息推送主体,并将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结果精准的推送给各个主体的相关人员。本发明构建的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模型可以精准地获取电动汽车扩散效益评估结果;另外,本发明在节约推广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评估结果的推广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3078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56504.2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L31/108 , H01L31/0224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探测波段双重等离子工作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其是采用电子束及退火技术在n-型硅片的上表面制备双层金纳米颗粒,两层金纳米颗粒之间利用单层石墨烯进行分隔。本发明的双重等离子光电探测器,采用双层金纳米颗粒产生强的双重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同时在平面硅肖特基光电探测器中引入金纳米颗粒/石墨烯/金纳米颗粒混合电极,混合电极的特殊结构保证了热电子的有效传输,通过双重等离子体共振电极,拓宽探测器的光电探测波长范围,最终的有效探测波长范围为360-1330nm,其可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35788.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F18/2132 , G06F40/205 , G06F16/9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文本分析的垃圾分类治理提升方法和系统,涉及文本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垃圾分类治理待提升地区的垃圾分类策略文本和互联网上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提取垃圾分类策略文本中的主题‑关键词矩阵,确定垃圾分类策略文本的多种策略类型;以策略类型的比例为组织因素,以关注度为结果变量,引入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通过TOE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垃圾分类治理提升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方法的得出的垃圾分类治理提升方案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文本挖掘方法,系统全面分析现有垃圾分类策略的关键主题,探究不同策略组合对垃圾治理影响,得出全面、适用性强的垃圾分类治理提升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2829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914824.4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改性处理方法及其在二氧化碳高温吸附中的应用,通过碱浸、水热、沉淀和掺杂等手段分离垃圾焚烧飞灰中含量较高的钙质并合成性能较高的钙基吸附剂,同时重金属将赋存于固相中,在吸附剂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高温过程中稳定化。另一方面,所获得溶液中重金属含量很低,且可以重复获得碳酸钠。本方法通过廉价手段达到重金属稳定化和飞灰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并节约了二氧化碳捕集的物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28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12370.9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Q50/26 , G06Q10/0637 , G06Q30/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垃圾回收补贴的优化方法和系统,涉及数据处理领域。该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居民属性信息、居民垃圾回收信息、正规回收商经营信息、非正规回收商经营信息、居民社会网络以及原始补贴策略;并构建垃圾回收的决策模型和获取8种不同的待选补贴策略;基于待选补贴策略和决策模型,获取不同的待选补贴策略下的第一居民数量和正规回收商利润;基于第一居民数量,确定初选补贴策略;基于初选补贴策略中的正规回收商利润,确定正规回收商利润最高的初选补贴策略,作为最优补贴策略。基于上述处理,在保证选择正规回收商的居民数量超过一定数值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升了正规回收商的利润,有效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正规回收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110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57074.5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晶面取向度提高无线充电效率的隔磁片制备方法,属于软磁材料制备领域。操作步骤如下:(1)对钛板进行表面进行酸洗、除油、清洗处理;(2)在电解质溶液中对钛板的工作面沉积铁镍合金的镀层;(3)将镀层与钛板分离,得到厚度14μm的铁镍合金薄片;(4)将铁镍合金薄片用背胶保护,制备成面积大小相同的铁镍合金隔磁片。铁镍合金隔磁片为(200)晶面取向度,使得铁镍合金隔隔磁片内部更多晶粒的易磁化方向转向面内,从而有效提高沿铁镍合金隔磁片平面磁化的磁导率,进而大幅提高无线充电耦合效率。本发明与传统轧制获得织构的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3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914965.4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学涡旋场检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夫琅禾费衍射原理的声学涡旋场检测器,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基板,声学涡旋场检测器为平面结构,所述基板上设有衍射孔,通过对所述衍射孔的大小和位置与入射学声涡旋场的拓扑荷进行控制,基于夫琅禾费衍射原理,携带不同拓扑荷的声涡旋波透过所述衍射孔,在远场观察屏上得到唯一确定的远场强度分布图,根据所述远场观察屏上得到的不同的光强图与所述远场强度分布图的理论计算值对比,检测得到入射学声涡旋场的拓扑荷。本发明设计合理,该检测器测量声学涡旋场拓扑荷的方法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实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与现有的声学涡旋场发射器结合,实现声涡旋波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20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025876.5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L31/101 , H01L31/18 , H01L31/0352 , H01L31/0296 , H01L31/02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纳米棒/黑硅异质结纳米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p‑型硅片为衬底,在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有黑硅层,在黑硅层上形成有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层;在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层上设置有顶电极;在衬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底电极。本发明的纳米光电探测器采用氧化锌纳米棒阵列作为主要的感光层,纳米棒排布均匀且致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纳米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积显著地增加,大幅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数量,提升了纳米光电器件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2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25876.5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L31/101 , H01L31/18 , H01L31/0352 , H01L31/0296 , H01L31/02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H01L31/101 , H01L31/0236 , H01L31/0296 , H01L31/035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纳米棒/黑硅异质结纳米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p‑型硅片为衬底,在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有黑硅层,在黑硅层上形成有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层;在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层上设置有顶电极;在衬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底电极。本发明的纳米光电探测器采用氧化锌纳米棒阵列作为主要的感光层,纳米棒排布均匀且致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纳米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积显著地增加,大幅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数量,提升了纳米光电器件的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