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关节减速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6209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62285.0

    申请日:2018-07-12

    IPC分类号: F16H1/32 F16H57/023

    CPC分类号: F16H1/32 F16H57/0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行星轮套筒套接于行星轴上,通过其两端的花键分别连接两个行星轮,行星轴与行星架转动连接,两个行星轮垫片和行星轮摩擦片分别压紧设于行星架、行星轮套筒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之间,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分别与前端盖和输出盘固连,并分别与第一内齿圈和设于中心齿轮轴上的中心齿轮以及第二内齿圈啮合。本发明行星轮套筒通过其两端设置的花键与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连接,并通过滚针轴承安装于行星轴上,该结构很好地实现了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相对固定以及行星轮套筒和行星轴之间的相对运动,保证了行星轮的强度和对中性,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优点。

    一种搭载在轮椅上的下肢康复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42061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270119.9

    申请日:2018-03-29

    IPC分类号: A61G5/04 A61G5/10 A61H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搭载在轮椅上的下肢康复设备,包括:椅背机构、椅座机构、下肢机构、扶手机构与升降移动机构。椅座机构是由电机推动S形支撑架、利用曲柄滑块使椅背在自竖直到水平之间的90°范围内任意切换倾斜状态;椅座机构是整套康复设备的承力部件,也是设备动力装置的安装基架;下肢机构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多个电机的驱动下协同实现直线、圆弧、步态等轨迹的运动;扶手机构是通过卡合锁紧机构控制由扶手支撑杆与扶手面杆件构成的矩形折叠护栏;升降移动机构使康复轮椅实现升降和移动功能。本发明是根据康复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而设计,让患者将单一乏味的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实现科学高效的康复训练。

    一种机械手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2626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989958.7

    申请日:2016-11-10

    IPC分类号: B25J15/10 B25J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包括基座、底盖、机械手爪臂、小齿轮、电机、大齿轮、滚轮、滚轮丝杠;以电机驱动大齿轮转动,并带动若干个小齿轮配合转动,使得滚轮丝杠能上下移动,并带动一排滚轮在滑槽内移动,从而使得机械手爪臂能绕着固定杆转动,并实现抓取动作。本发明能解决普通当前技术中结构复杂,抓取平稳性较低等问题,从而提高机械手的抓取精度,降低机械手的复杂度。

    一种机械手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2626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9958.7

    申请日:2016-11-10

    IPC分类号: B25J15/10 B25J18/00

    CPC分类号: B25J15/10 B25J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包括基座、底盖、机械手爪臂、小齿轮、电机、大齿轮、滚轮、滚轮丝杠;以电机驱动大齿轮转动,并带动若干个小齿轮配合转动,使得滚轮丝杠能上下移动,并带动一排滚轮在滑槽内移动,从而使得机械手爪臂能绕着固定杆转动,并实现抓取动作。本发明能解决普通当前技术中结构复杂,抓取平稳性较低等问题,从而提高机械手的抓取精度,降低机械手的复杂度。

    一种搭载在轮椅上的下肢康复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420612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0270119.9

    申请日:2018-03-2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搭载在轮椅上的下肢康复设备,包括:椅背机构、椅座机构、下肢机构、扶手机构与升降移动机构。椅座机构是由电机推动S形支撑架、利用曲柄滑块使椅背在自竖直到水平之间的90°范围内任意切换倾斜状态;椅座机构是整套康复设备的承力部件,也是设备动力装置的安装基架;下肢机构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多个电机的驱动下协同实现直线、圆弧、步态等轨迹的运动;扶手机构是通过卡合锁紧机构控制由扶手支撑杆与扶手面杆件构成的矩形折叠护栏;升降移动机构使康复轮椅实现升降和移动功能。本发明是根据康复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而设计,让患者将单一乏味的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实现科学高效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