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56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188673.6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直接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原精炼剂中添加5wt.%-35wt.%的微米级稀土氧化物粉末,在熔炼过程中将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精炼剂加在镁合金的表面进行充分搅拌精炼完成后静置10分钟,由于高温时Mg与氧的亲和力大于稀土氧化物的,在熔融的镁液里稀土氧化物中的稀土被还原成单质稀土元素并扩散镁液中,同时,反应所生成的MgO杂质将依附精炼过程中所添加的精炼剂一同沉入炉底。从而制备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含稀土镁合金。经与采用Mg-稀土中间合金制造出的稀土镁合金进行组织和性能比较,表明本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稀土含量相同的稀土镁合金的组织相同、性能提高10%左右。

    一种焊接熔凝提高大型耐磨部件耐磨性和韧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2916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88637.X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在摩擦磨损和磨粒磨损工矿条件下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耐磨件服役寿命的方法和制造加工技术。该方法在机械部件受摩擦表面较深厚度的区域上,模仿生物体的耦合结构,加工制作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或凹坑,利用特制或普通焊条采用焊接熔凝技术将槽或凹坑内的空间填满制成仿生耦合单元体。形成由仿生耦合单元体区域和工件原组成区域构成软硬相间的仿生物体结构的仿生耦合区域,表面成为仿生耦合单元体。它有效地解决了耐磨材料韧性和耐磨性不能兼得的缺陷,克服了耐磨部件为保证韧性而牺牲耐磨性或为保证耐磨性牺牲韧性的矛盾,使耐磨部件的服役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激光局部熔凝仿生耦合处理机械部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2906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3888.6

    申请日:2010-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热疲劳和磨粒磨损工况条件下使用的疲劳磨损机械部件的制造加工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激光局部熔凝仿生耦合处理机械部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在机械部件受摩擦面一定厚度的区域上,模仿生物体的耦合结构,利用激光熔凝填充到槽内或坑内不同种类的合金和陶瓷粉末加工制作成仿生耦合单元体。由仿生耦合单元体和工件表面组成仿生物表面的仿生耦合区域,即在试样表面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加工出凹坑或沟槽将拌有粘结剂的不同种类的合金和陶瓷粉末填充到槽内,紧实风干后进行激光熔凝仿生耦合处理。采用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在急冷急热或反复摩擦工况下,机械部件表层抗疲劳特性以及表层耐磨性的问题。

    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1807705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40898.4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左春柽 张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单电池包括单电池电极、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依次粘合成一体。单电池的四角处设置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单电池的单电池微流道中设置有单电池电极,单电池微流道和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连通,正极电解液与负极电解液充满单电池微流道。提供了由单电池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成的电池堆。

    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1807705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40898.4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左春柽 张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单电池包括单电池电极、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依次粘合成一体。单电池的四角处设置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单电池的单电池微流道中设置有单电池电极,单电池微流道和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连通,正极电解液与负极电解液充满单电池微流道。提供了由单电池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成的电池堆。

    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569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8673.6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直接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原精炼剂中添加5wt.%-35wt.%的微米级稀土氧化物粉末,在熔炼过程中将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精炼剂加在镁合金的表面进行充分搅拌精炼完成后静置10分钟,由于高温时Mg与氧的亲和力大于稀土氧化物的,在熔融的镁液里稀土氧化物中的稀土被还原成单质稀土元素并扩散镁液中,同时,反应所生成的MgO杂质将依附精炼过程中所添加的精炼剂一同沉入炉底。从而制备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含稀土镁合金。经与采用Mg-稀土中间合金制造出的稀土镁合金进行组织和性能比较,表明本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稀土含量相同的稀土镁合金的组织相同、性能提高10%左右。

    一种激光局部熔凝仿生耦合处理机械部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290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43888.6

    申请日:2010-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热疲劳和磨粒磨损工况条件下使用的疲劳磨损机械部件的制造加工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激光局部熔凝仿生耦合处理机械部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在机械部件受摩擦面一定厚度的区域上,模仿生物体的耦合结构,利用激光熔凝填充到槽内或坑内不同种类的合金和陶瓷粉末加工制作成仿生耦合单元体。由仿生耦合单元体和工件表面组成仿生物表面的仿生耦合区域,即在试样表面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加工出凹坑或沟槽将拌有粘结剂的不同种类的合金和陶瓷粉末填充到槽内,紧实风干后进行激光熔凝仿生耦合处理。采用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在急冷急热或反复摩擦工况下,机械部件表层抗疲劳特性以及表层耐磨性的问题。

    一种焊接熔凝提高大型耐磨部件耐磨性和韧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2916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188637.X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在摩擦磨损和磨粒磨损工矿条件下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耐磨件服役寿命的方法和制造加工技术。该方法在机械部件受摩擦表面较深厚度的区域上,模仿生物体的耦合结构,加工制作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或凹坑,利用特制或普通焊条采用焊接熔凝技术将槽或凹坑内的空间填满制成仿生耦合单元体。形成由仿生耦合单元体区域和工件原组成区域构成软硬相间的仿生物体结构的仿生耦合区域,表面成为仿生耦合单元体。它有效地解决了耐磨材料韧性和耐磨性不能兼得的缺陷,克服了耐磨部件为保证韧性而牺牲耐磨性或为保证耐磨性牺牲韧性的矛盾,使耐磨部件的服役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201623199U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20151989.3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左春柽 张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流控液流储能单电池及电池堆。单电池包括单电池电极、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单电池上封盖层、单电池上衬垫层、单电池流道层、单电池下衬垫层和单电池下封盖层依次粘合成一体。单电池的四角处设置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单电池的单电池微流道中设置有单电池电极,单电池微流道和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入口、单电池正极电解液出口与单电池负极电解液出口连通,正极电解液与负极电解液充满单电池微流道。提供了由单电池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成的电池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