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28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67525.9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26/244 , B23K26/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44 , B23K26/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轨道客车车体侧墙激光焊接方法,属于材料连接技术领域。先将纯铝垫板放于夹具内,然后将两个不锈钢板搭接放在垫板上夹紧,通过纯铝垫板加强散热,降低焊缝背面即搭接接头下板外表面温度;焊接接头采用搭接形式,不锈钢搭接接头采用激光焊接工艺:搭接接头的上板相当于补强骨架梁,搭接接头的下板相当于轨道客车车体的侧墙波纹板;通过改变焊接参数增大搭接接头上板与下板界面处的熔化宽度同时控制装配间隙,提高不锈钢板搭接激光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焊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85570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63909.X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26/211 , B23K26/24 , B23K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钛合金异种金属焊接方法,该方法采用激光作为焊接热源,在不锈钢和钛合金之间添加铌作为中间层。通过精确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在一次加热条件下形成包含两种连接状态的复合接头(钛?铌熔化连接、铌?铁液相扩散连接),实现不锈钢?钛合金异种金属材料的高质量、高效率焊接。通过控制中间层厚度和激光焊焊接速度,使得在钛?铌熔化焊焊缝与铌?铁液相扩散焊焊缝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厚度的未熔化的金属铌,阻止钛、铁元素的相互扩散而形成脆性的铁钛金属间化合物。最终形成的焊缝成形美观,焊接工艺性能良好,抗拉强度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817787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18080.7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48 , B23K9/18 , B23K35/0266 , B23K35/3066 , B23K35/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挤压辊表面耐磨堆焊抗疲劳焊接材料及应用,技术方案是:通过在堆焊材料中加入含有Cr、C、Nb、Mn合金元素的金属合金粉末,堆焊金属成分范围为(质量百分数):C=1.1?1.4%、Nb=4.0?5.8%、Cr=3.5?5.2%、Mn=0.8?1.0%、Si=0.6?0.9%,S≤0.025%、P≤0.035%;在常用电弧堆焊条件下,堆焊金属的微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少量奥氏体+NbC颗粒,其中,少量独立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8%。所述焊接材料产品形式为焊条和药芯焊丝,焊条适用于挤压辊表面小缺陷的堆焊修复及整个辊面耐磨层的堆焊修复;药芯焊丝适用于自保护或气体保护电弧堆焊,也可以用于埋弧堆焊,用药芯焊丝可以实现挤压辊自动堆焊修复及新挤压辊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526913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356043.3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与镀锌高强钢异种材料中频点焊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焊接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点焊电极对铝合金与镀锌高强钢施焊,其中铝合金侧为直径30-100mm的球面电极,镀锌高强钢侧为直径8-15mm的平端面电极。该方法可减小点焊过程中喷溅的产生,防止工件与电极的粘连及合金化反应;同时提高铝合金侧点焊熔核的尺寸,控制铝合金/镀锌高强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减小脆性FexAly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经过对电阻点焊工艺参数优化得到的铝合金与镀锌高强钢异种材料中频点焊接头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点焊接头的拉剪力最高可达5400N,铝合金/镀锌高强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控制在5.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718353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17033.8
申请日:2005-08-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加工技术,涉及一种新的热作模具钢焊接材料。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适可用于模具钢缺陷修复,又可以用于自动堆焊制造模具的热作模具钢焊接材料。具体技术方案时:其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wt%):C:0.15-0.35;Cr:8.0-11.0;Mo:0.8-1.5;Ni:0.60-0.92;V:0.60-1.05;W:0.20-0.50;Mn:0.20-0.55;Si:0.50-0.85;S:≤0.035;P:≤0.040;Ce:0.001-0.050;Ti:0.005-0.025;B:0.002-0.015。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7C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00137702.7
申请日:2000-1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35/30
Abstract: 钎焊低合金白口铸铁用多元铜基钎料属于焊接材料,它是在Cu,Zn的基础上加入适量其它元素构成的。成分重量百分比是:Zn 20-30,Mn 6-12,Ni 0.5-2,Si 0.2-1.0,Cu余量;Zn 30-40,Mn 4-8,Ni 1-3,Si 0.5-1.5,Sn 2-6,Cu余量;Zn 30-40,Mn 6-12,Ni 1-3,Si 0.4-1.2,Re 0.2-0.8,Cu余量;Zn 20-42,Mn 4-12,Ni 0.5-3.5,Si 0.2-1.5,Re 0.1-1.0,Sn 2-8,Cu余量。该焊料可以解决不仅用于白口铸铁与钢连接生产耐磨部件,还可以用于钢与球墨铸铁的焊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327899A
公开(公告)日:2001-12-26
申请号:CN00137702.7
申请日:2000-1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35/24
Abstract: 钎焊低合金白口铸铁用多元铜基钎料属于焊接材料。钎料的成分(重量wt%)是:Cu-Zn-Mn-Ni-Si:(20-30)/%Zn,(6-12)%Mn,(0.5-2)%Ni,(0.2-1.0)%Si,余量Cu;Cu-Zn-Mn-Ni-Si-Sn:(30-40)%Zn,(4-8)%Mn,(1-3)%Ni,(0.5-1.5)%Si,(2-6)%Sn,余量Cu;Cu-Zn-Mn-Ni-Si-Re:(30-40)%Zn,(6-12)%Mn,(1-3)%Ni,(0.4-1.2)%Si,(0.2-0.8)%Re,余量Cu;Cu-Zn-Mn-Ni-Si-Re-Sn:(20-42)%Zn,(4-12)%Mn,(0.5-3.5)%Ni,(0.2-1.5)%Si,(0.1-1.0)%Re,(2-8)%Sn,余量Cu。其配方成本低,熔点适中,钎焊白口铸铁工艺性能优良,白口铸铁与钢钎缝界面致密,具有较高的接头强度。该焊料不仅用于白口铸铁与钢连接生产耐磨部件,还可以用于钢与球墨铸铁的焊补。
-
公开(公告)号:CN10581778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218080.7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挤压辊表面耐磨堆焊抗疲劳焊接材料及应用,技术方案是:通过在堆焊材料中加入含有Cr、C、Nb、Mn合金元素的金属合金粉末,堆焊金属成分范围为(质量百分数):C=1.1‑1.4%、Nb=4.0‑5.8%、Cr=3.5‑5.2%、Mn=0.8‑1.0%、Si=0.6‑0.9%,S≤0.025%、P≤0.035%;在常用电弧堆焊条件下,堆焊金属的微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少量奥氏体+NbC颗粒,其中,少量独立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8%。所述焊接材料产品形式为焊条和药芯焊丝,焊条适用于挤压辊表面小缺陷的堆焊修复及整个辊面耐磨层的堆焊修复;药芯焊丝适用于自保护或气体保护电弧堆焊,也可以用于埋弧堆焊,用药芯焊丝可以实现挤压辊自动堆焊修复及新挤压辊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3753005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485849.8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材料、机械及汽车、轨道客车等行走机械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强钢-铝合金异种金属连接方法。该方法针对高强钢-铝合金异种金属焊接性问题,基于钢-铝异种金属电阻点焊过程的热、电、力耦合特点和点焊参数对铝合金熔核直径、铝/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接头拉剪力及点焊缺陷等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优化电阻点焊参数,一定程度上增大铝合金熔核直径、限制钢/铝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防止点焊喷溅及接头裂纹、缩孔、未熔合等缺陷,从而提高高强钢-铝合金异种金属电阻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及点焊质量。具体工艺步骤为:焊件表面处理→采用F型电极和优化的点焊参数→高强钢-铝合金点焊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302964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10204317.3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粉磨用的磨辊,特别是一种具有仿生耦合耐磨表层的水泥磨辊及其制备方法。其仿生耦合耐磨表层模拟天然生物耦合耐磨原理,由仿生耦合强化层、强化层下部的耐磨层、过渡层组成;仿生耦合强化层由毫米级的凸包、条纹、波纹、网格或鳞片状非光滑形态和嵌入式结构协同组合而成;首先,在芯部母体表面用药芯焊丝电弧堆焊方法制备过渡层,厚度为10~25毫米;然后,改变焊接材料,在过渡层表面进一步堆焊出耐磨层,厚度为5~15毫米;最后,制备仿生耦合强化层,实现磨辊表面形态、结构与软硬相间组织、材料之间的耦合,显著提高表面的耐磨性和粉磨效果。与相同基体材料的光滑表面磨辊比较,仿生耦合磨辊使用寿命提高1.5~3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