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30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0145123.8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徐宁 王广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装配式建筑三维BIM模型;(2)确定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中的三类构件:叠合楼板独立支撑、现浇模板斜支撑和预制墙板斜支撑;(3)确定所需现浇模板斜支撑和预制墙板斜支撑的尺寸类别;(4)在装配式建筑三维BIM模型中的标准层模型中分别布置三类构件;(5)对不同位置的构件进行标记并制作对应的二维码标签;(6)将二维码标签贴于装配式建筑首层所需构件上,待该层支撑体系达到要求可以拆除后,根据二维码标签的信息,将支撑体系运输至下一层对应的安装位置进行快速周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有序的周转,提高周转效率。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3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45123.8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徐宁 王广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00 E04B1/34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装配式建筑三维BIM模型;(2)确定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中的三类构件:叠合楼板独立支撑、现浇模板斜支撑和预制墙板斜支撑;(3)确定所需现浇模板斜支撑和预制墙板斜支撑的尺寸类别;(4)在装配式建筑三维BIM模型中的标准层模型中分别布置三类构件;(5)对不同位置的构件进行标记并制作对应的二维码标签;(6)将二维码标签贴于装配式建筑首层所需构件上,待该层支撑体系达到要求可以拆除后,根据二维码标签的信息,将支撑体系运输至下一层对应的安装位置进行快速周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有序的周转,提高周转效率。

    一种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5335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016284.8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的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道和进气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氧化催化单元、颗粒捕集单元、EGR阀、EGR冷却单元和进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排气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氧化催化单元连接,所述氧化催化单元通过第三三通阀与颗粒捕集单元连接,所述EGR阀通过第四三通阀与EGR冷却单元连接,所述EGR冷却单元与进气管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与进气道连接;通过控制各三通阀的导通位置,控制氧化催化单元、颗粒捕集单元和EGR冷却单元的使用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以最大程度减小EGR回路流通阻力、降低冷起动时HC和CO排放、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等优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起动的预热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0341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238688.7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起动的预热系统和方法,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水循环装置、ISG电机水循环装置、发动机水循环装置、发动机油底壳水循环装置和散热器,所述的驱动电机水循环装置、ISG电机水循环装置和发动机水循环装置的进出水口分别连接散热器的两端,还包括六个电控三通阀、一个电控单元、一个钥匙开关和两个温度传感器。上述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通过电控单元控制冷却回路的耦合、解耦,利用驱动电机的冷却水加热发动机和ISG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低成本、结构简单且能够改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及高排放问题等优点。

    柴油驱动车辆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446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40004.7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驱动车辆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制动能回收装置和DPF再生装置,制动能回收装置包括轮毂电机、电机控制器、强电接口、弱电接口和蓄电池,轮毂电机分别连接车轮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分别连接整车控制器、强电接口和蓄电池,蓄电池连接弱电接口,DPF再生装置包括再生控制器、电磁阀和DPF再生单元,再生控制器分别连接电磁阀、DPF再生单元、强电接口和弱电接口,电池阀安装在DPF再生单元进气口与柴油机排气口的管路连接处,DPF再生单元分别连接强电接口和弱电接口;所述控制方法为利用制动回收能量对DPF进行被迫再生和主动再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柴油机的节能和减排。

    基于最优成本目标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1402623.0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最优成本目标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每类预制构件按标准化程度进行分级归类;3)对预制构件本身进行统筹深化设计;4)对预制构件间的连接部分进行统筹深化设计;5)对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连接部分的进行统筹深化设计;6)对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各部分进行整合,获得基于最优成本目标的深化设计方案。本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方法事先对每类预制构件进行了分级归类,减少成本;按预制构件本身、预制构件间的连接、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连接三部分进行具体深化设计,避免了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内容的缺失;对预制构件各部分深化设计成果进行整体协调,获得基于最优成本目标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172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02251.2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切换控制方法包括:确认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的输出轴转速控制过程,根据所述输出轴转速控制过程,确定预设参数,所述预设参数是影响被控发动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的输出变量,根据所述输出变量,计算输出转矩,根据所述输出转矩,选择切换发动机系统及发电机系统的转矩控制方法。本发明计算过程较为简单,控制效果理想,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实车当中,而且本发明采用了一阶自抗干扰技术,对混合动力汽车工况切换过程中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进行控制,实现了输出轴转速变化较平稳,在保证切换的目标速度不变的同时,转速超调量显著减少。

    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4340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61194.4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路并联分流设置的排气管路,每路排气管路首端均分别通过手动蝶阀连接柴油机排气管,每一路排气管路中的手动蝶阀后端均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多个后处理器,首端后处理进气端、末端后处理器出气端以及相邻两个后处理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排气采样孔,所述的排气采样孔分别通过一路独立的排气采样管道连接至气体检测装置,所述的排气采样管道连接有用于在某一时刻将唯一一路排气采样管道连通气体检测装置的排气采样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实现多套方案同时测试,同时只需一个气体检测装置实现多个排气采样孔处的气体检测,实验效率高,实现减排性能的严格分析。

    一种汽车尾气排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0193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720284.1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排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测量端和控制端,所述测量端包括与排气管道连接的测量仪,所述控制端包括装载有尾气数据收集分析软件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与测量仪通过USB转RS232接口转换器连接;所述处理方法为:1)设置数据采样参数和采样模式;2)控制端根据所述数据采样参数向测量端发送测量命令;3)控制端接收测量端反馈的测量数据,解析并显示,包括测量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时变曲线显示;4)控制端开始保存测量数据,判断当前采样模式是否为台架稳态采样模式,若是,则执行稳态测量流程,若否,则执行瞬态测量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操作灵活方便、试验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5335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16284.8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的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道和进气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氧化催化单元、颗粒捕集单元、EGR阀、EGR冷却单元和进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排气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氧化催化单元连接,所述氧化催化单元通过第三三通阀与颗粒捕集单元连接,所述EGR阀通过第四三通阀与EGR冷却单元连接,所述EGR冷却单元与进气管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与进气道连接;通过控制各三通阀的导通位置,控制氧化催化单元、颗粒捕集单元和EGR冷却单元的使用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以最大程度减小EGR回路流通阻力、降低冷起动时HC和CO排放、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