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8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58879.4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水承压溶洞模型的试验模拟系统,包括透明水箱系统、掘进机、激光位移监测仪、模型架和模型箱;其中,透明水箱系统包括进水口、水泵、水阀、第一透明水箱、气孔、水压调节孔、水管、第二透明水箱和出水口;第一透明水箱顶部设有气孔,右侧面设有水压调节孔;第二透明水箱顶部设有气孔,左侧设有水压调节孔,右侧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水泵相连,水泵与第一透明水箱之间通过水阀连接,水管一端与第一透明水箱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模型箱、模型架后与第二透明水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对工程施工前进行准确地评价,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安全事故,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6088.8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溶洞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部分步骤:采用地震波发定位目标溶洞位置;将激光扫描器进行扫描,生成激光点云模型;采用计算机处理激光点云模型;打印出稳定材料的3D溶洞腔体边界,形成空心的溶洞腔体;将溶洞腔体内注满水,测量腔体体积;计算出溶洞腔体充满冰时的所需水的体积;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并注入溶洞腔体内,将溶洞腔体密封,进行冷冻,得到冰状态的溶洞腔体;将溶洞腔体边界除去,得到冰状态的溶洞腔体;将冰状态的溶洞腔体填埋至预设位置,在冰状态的溶洞腔体融化之后,继续养护设定时间,得到干溶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模拟自然界干溶洞生成及干涸过程,最大还原干溶洞真实地质形成过程及原始状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17050.0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10/6554 , F25B41/40 , F25B41/30 , F25B40/06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带节流和回热结构的电池冷媒直冷板,包括冷板、设于所述冷板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板包括冷板主体和设于冷板上的回热结构、节流元件和直冷流道组件;回热结构具有两个换热流道;回热结构的A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B端与所述节流元件的一端连接,C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D端与直冷流道组件连接;节流元件的另一端与直冷流道组件连接;直冷流道组件用于与电池进行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改善局部过热问题的基础上便于安装,帮助直冷系统更好的应用于电池冷却;通过将回热结构和节流元件一起放置在冷板中,在冷板内便可完成节流与换热过程;除了冷却电池,还可以在冬季对电池进行加热,进行两种模式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2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53459.X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半导体预冷箱,包括预冷箱箱体、预冷箱顶板、蓄电机构、太阳能收集机构,其中预冷箱箱体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盛装有待冷却物品;预冷箱顶板上设有半导体制冷机,预冷箱顶板与所述预冷箱箱体可拆卸式密合,并向预冷箱箱体内部提供冷量;蓄电机构向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提供电能;太阳能收集机构与所述蓄电机构电连接,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能向所述蓄电机构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集成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发电及环保零排放的半导体制冷技术,以成本低效益高的方式大幅降低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8033.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时测定DCM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离心模型装置,包括离心机以及试验箱,所述试验箱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沿试验箱底部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持力层、被加固层以及岸坡层;DCM桩,所述DCM桩设为多个,且多个DCM桩以矩阵形式竖向设置在被加固层内部,所述DCM桩的顶部延伸至被加固层与岸坡层交接处,所述DCM桩的底部延伸至持力层内;破坏判别电路,所述破坏判别电路包括沿DCM桩轴向分布的导电棒、与DCM桩串联的电阻以及用于检测电阻电压的电压表;本发明的试验装置能通过在超重力场离心模型试验中监测嵌入碳棒的DCM桩的电压变化,起到对DCM桩承载状态以及破坏情况实时的监测,达到研究现场工程DCM桩复合地基工作性态与破坏模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9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17049.8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10/6554 , B01D5/00 , H01M10/6556 , H01M10/6569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7 , H01M10/647 , F25B30/02 , F25B41/20 , F25B4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气分结构的电池冷媒直冷板,电池冷媒直冷板包括冷板,及总冷媒进口和总冷媒出口,总冷媒进口和总冷媒出口与制冷热泵系统连接,所述冷板包括气分结构、旁通流道、冷媒流道,气分结构包括两相冷媒进口、液相冷媒出口和气相冷媒出口,两相冷媒进口与总冷媒进口连接;旁通流道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气相冷媒出口连接,经过气分结构分离出的中心气相流入旁通流道中,不参与电池换热过程;冷媒流道与所述液相冷媒出口连接,经过气分结构分离出的液膜流入冷媒流道中,沿冷媒流道与电池进行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当前电池直冷中存在的冷却不充分、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可以帮助直冷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电池冷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