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9258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02784.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热固耦合的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特性预估方法,包括:基于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相关参数,获取涡轮进口无量纲速度系数和涡轮转子无因次转速速度系数;构建静叶损失模型,基于静叶栅进出口参数获取静叶损失,将静叶损失与精度进行比较对静叶损失模型进行训练,获取训练好的静叶损失模型;构建动叶损失模型,基于动叶栅出口参数获取动叶损失,计算叶尖径向间隙,叶尖径向间隙与精度进行比较对动叶损失模型进行训练,获取训练好的动叶损失模型;基于涡轮进口无量纲速度系数和涡轮转子无因次转速速度系数依次输入训练好的静叶损失模型和训练好的动叶损失模型,获取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特性参数,完成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特性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33297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0057329.X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5级涡轮旋转盘腔流动传热基础试验台,包括1.5级涡轮、制动及增压压气机、掺混器、冷气系统,1.5级涡轮与制动及增压压气机同轴,一次空气第一进气管路直接连通掺混器,一次空气第二进气管路连通制动及增压压气机,制动及增压压气机的出口连通压气机第一出口管路和压气机第二出口管路,压气机第一出口管路连通掺混器,压气机第二出口管路通过排气引风扇连通排气管路,掺混器的出口管路连通1.5级涡轮的进口,1.5级涡轮的出口通过排气引风扇连通排气管路。本发明不仅可以进行涡轮气体动力学方面的长周期、大流量试验研究,还可以进行富含大量气动力学、传热学、多场耦合以及多相流动等方面的机理性问题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827912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057456.X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气机综合性能试验台,试验压气机、两用电机、试验涡轮同轴连接,第一系统进气道和第二系统进气道并联后连通试验压气机进气口,第一压气机出口支路连通回热器的冷端进气口,经回热器冷端支路连通回热器的冷端出口,第二压气机出口支路分别连接粗调节支路和微调节支路,粗调节支路、微调节支路以及回热器冷端出口后管路汇合后依次连通电加热器、涡轮进气口,第三压气机出口支路连通排气道,第一涡轮出口支路连通回热器的热端进口,经回热器热端支路连通回热器的热端出口,之后连通排气道,第二涡轮出口支路连通排气道。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压气机静态试验,还具备了动态试验和非定常流场测试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3689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26614.X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复合角的叶片前缘气膜冷却孔结构,包括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的进口固定在叶片内壁面上,出口固定在叶片外壁面上,叶顶位置布置冷气进口,叶片冷气前腔位于冷气进口下方,冷却气体从冷气进口进入经叶片冷气前腔流入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的进口,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交错排列。本发明通过增加适当的复合角使得前缘气膜孔流出的冷却气体更好的贴附在叶片前缘壁面上,两列相互交错且复合角相反的气膜孔有利于形成反肾形涡,防止高温燃气卷吸到壁面上和冷气被吹离。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7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32450.3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子午扩张宽弦正交涡轮及提高涡轮性能的气动布局方法,包括机匣、静叶轮毂、动叶轮毂、过渡段和动力涡轮,动叶轮毂设置在静叶轮毂旁,在机匣和静叶轮毂之间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有静叶片、在机匣和动叶轮毂之间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有动叶片,静叶片、动叶片、静叶轮毂、动叶轮毂、机闸构成静叶涡轮,过渡段和动力涡轮依次设置在静叶涡轮的下游,所述静叶片为静叶片自身与静叶轮毂端壁成正交布置的正交型宽弦叶片,静叶片的重心积叠线与径向坐标方向的夹角在5°~15°之间。本发明延缓了气流在大子午扩张通道端区的扩压程度,并使得叶片与端壁正交,以使得气流近似沿叶型方向流动,改善了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区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96761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216225.0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加湿结构,压气机包括动叶、静叶、蜗壳,动叶和静叶安装在蜗壳里,动叶之间周向布置形成动叶叶轮,静叶之间周向布置形成静叶叶栅,动叶叶轮与连接轴相连,静叶叶栅与蜗壳固连,一组动叶叶轮和一组静叶叶栅组成一级增压结构,在一级增压结构中,动叶叶轮位于静叶叶栅的前方,静叶包括喷水叶片和普通叶片,喷水叶片包括叶片体,叶片体里设置内腔,内腔里安装水管,叶片体尾缘加工劈缝,叶片体尾缘处设置喷嘴,喷嘴分别与内腔和水管相连通,水泵连通喷水叶片的水管,压气机设置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连通燃烧室,第二出口连通喷水叶片的内腔。本发明能够简化现有的雾化喷嘴结构,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148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174607.1
申请日:2014-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多分流叶片的径流式透平,包括蜗壳、静子叶片、转子叶片,静子叶片、转子叶片设置在蜗壳里,静子叶片和转子叶片均成圆周布置,一圈静子叶片构成静叶叶栅,一圈转子叶片构成动叶叶轮,静子叶片之间形成静叶叶栅流道,转子叶片之间形成动叶叶轮流道,每对相邻的两个转子叶片之间至少设置两个分流叶片,从蜗壳的入口进入的气体经静叶叶栅流道后,进入动叶叶轮流道,经过分流叶片的扰流后推动动叶叶轮旋转做功。本发明在动叶叶轮的长叶片间加入两个或者多个尺寸较小的短叶片,可以有效的降低叶片的出口稠度,使其在工况变动的情况下,出口气流不易阻塞;减小了叶轮的余速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90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385139.8
申请日:2013-08-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S形叶冠动叶片的涡轮,包括机匣、轮毂,轮毂上沿圆周均匀安装有动叶片,轮毂和动叶片均安装在机匣里,各个动叶片的端部所组成的圆周上安装叶冠,每两个动叶片之间的叶冠部分组成一个叶冠单元,每个叶冠单元的前缘边和尾缘边均为向内凹陷的非轴对称S形轮廓,所述的S形轮廓的前缘相对于完全叶冠的削减量为5%~15%。本发明是叶片中间部分的完全叶冠结构和叶片前缘、尾缘部分的不带冠叶顶采用“小翼”结构的结合,既可以在减少叶冠质量并保持带冠叶片良好振动特性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转子的完全可靠性,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叶冠端区流场,达到甚至超过完全叶冠结构的端区性能,从而提高燃气涡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53822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49945.4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D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叶端带有凹槽状小翼结构的可调静叶的变几何涡轮,包括机匣、轮毂、可调静叶片,可调静叶片沿轮毂周向均匀布置,每个可调静叶片的上端面均设置上旋转轴,可调静叶片的下端面均设置下旋转轴,每个可调静叶片的外侧均通过其上旋转轴与机匣相连,轮毂上设置静叶片槽,下旋转轴均设置在静叶片槽里,上旋转轴上安装调节可调静叶片角度的调整杆,调整杆伸出至机匣外,可调静叶片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小翼结构,上端面的小翼结构包括以上旋转轴为界形成的由肋条围城的前、后凹槽,下端面的小翼结构包括以下旋转轴为界形成由肋条围城的前、后凹槽。本发明能有效提高变几何涡轮气动效率,并且具有良好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1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26178.0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17/12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无量纲数的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特性一维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涡轮特性计算;攻角损失计算;损失模型计算总压损失;落后角模型计算落后角;跨音速位置的判断;跨音速截面特性参数计算;迭代上述过程,直到满足精度,完成工况点特性预估。本发明基于无量纲数的多级轴流跨声速涡轮气动特性一维预估方法能够将涡轮进口速度、进口质量流量与总总膨胀比分别作为横坐标绘制涡轮特性曲线;可对涡轮设计工况与非设计工况进行预估;方法中同时考虑了攻角与落后角的影响,加入了损失模型;该方法能够同时对亚音速与跨声速涡轮特性进行预估;此外,本发明提高了涡轮特性预测精度,缩短轴流涡轮的设计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