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4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29616.5
申请日:2022-04-22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测试领域。它包括水下航行体模型、循环水槽、连接部件、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连接部件包括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水下航行体模型顶部的首尾两侧,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均与支撑部件相连,支撑部件通过固定部件与循环水槽的侧壁相连,循环水槽两侧均设置有导流板,水下航行体模型围壳沿竖置方向向下设置,水下航行体模型上设置有整流罩,整流罩设置在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之间,水下航行体模型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它主要用于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多工况脉动载荷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49421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29635.8
申请日:2022-04-22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01M10/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测试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装置无法实现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问题。它包括循环水槽、水下航行体模型、整流罩、连接杆、支撑杆、定位铁块和导流板,水下航行体模型设在循环水槽内部且模型头部朝向循环水槽的来流方向,围壳朝向上方;在循环水槽的进出液端处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整流罩安装在围壳上,通过调整支撑杆穿过连接杆上圆形孔洞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迎流角度。本发明可完成水下航行体在不同工况下的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测试,为水下航行体脉动载荷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429616.5
申请日:2022-04-22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测试领域。它包括水下航行体模型、循环水槽、连接部件、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连接部件包括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水下航行体模型顶部的首尾两侧,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均与支撑部件相连,支撑部件通过固定部件与循环水槽的侧壁相连,循环水槽两侧均设置有导流板,水下航行体模型围壳沿竖置方向向下设置,水下航行体模型上设置有整流罩,整流罩设置在首部连接杆和尾部连接杆之间,水下航行体模型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它主要用于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多工况脉动载荷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6480.0
申请日:2023-04-11
申请人: 中山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分布式动力吸振设计方法,能够根据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振动响应,以超标的振动线谱为控制目标,将局部共振待控制区域等效为复杂边界数值模型,快速确定分布式动力吸振参数,并快速评估分布式动力吸振装置的吸振效果,从而实现对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多线谱振动的有效控制。本发明通过基于能量法构造平台局部共振区域数值等效模型,有效提高了局部待控制区域等价质量求解效率,与最优同调设计原理相互结合,实现了动力吸振参数的快速确定,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动力吸振效果,避免了基于平台大型有限元数值模型反复迭代计算,可大幅提高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线谱振动的控制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