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044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23278.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嘉兴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轨电车碳足迹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一周内每天逐时的有轨电车牵引能耗与非牵引能耗,并计算各部分电力碳排放量;获取一周内每天逐时的每个站点乘客上下车数量、乘坐时间,并计算逐时每个有轨电车的乘客数量;根据一周内每天逐时有轨电车的乘客人员数量;根据预测未来一周内每天逐时各有轨电车的乘客人员数量,调整有轨电车发车时间和频次;根据一周内每天逐时各有轨电车的乘客人员数量、电力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每天逐时的各车站间乘客碳足迹;根据所述各车站乘客碳足迹预测未来一周每天逐时的各车站间乘客碳足迹,并及时调整运行策略。实现了根据乘客的碳足迹实时调整运行策略,减少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19458681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23440309.1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嘉兴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组件与DC/DC升压逆变器连接,DC/DC升压逆变器通过DC‑link电容器与多功能DC/AC逆变器连接,多功能DC/AC逆变器和有轨电车电网及交流负载连接,DC/DC升压逆变器和多功能DC/AC逆变器分别连接其控制电路,涉及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用于有轨电车辅助供电运行,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利用效率、改善光伏发电输送的电能质量、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为有轨电车绿色、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对我国按时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742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070229.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8/2431 , G06Q50/2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城镇燃气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城镇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获取制备单位质量气体的碳排放因子;对用户燃气种类进行气体溯源,获取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和各类气体所占的比例;对所述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和所述各类气体所占的比例分类整理;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计算各部分气体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以量化城镇燃气的碳排放量,实现清洁低碳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076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895113.1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对城区内的区域按照不同职能的进行区域划分;步骤S2,统计划分的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步骤S3,根据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计算每个区域的碳排放量步骤S4,对碳排放量进行汇总,计算城区整体碳排放量;在步骤S1中,根据不同职能对区域划分完成后,根据区域位置进行进一步划分,在步骤S4中,对不同职能划分的区域进行校验,判定碳排放量是否合理。本发明通过将城区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分别计算不同职能区域的碳排放量,保证了整体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别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校验,及能够对各类别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又能进一步精准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0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57000.8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30/01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园区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园区规划的碳中和预测方法,包括:根据各厂房的产品以及生产原料形成碳流动链条;根据碳流动链条将园区内的厂房位置进行规划,以形成园区模型,并根据厂房位置以及碳流动链条确定内部物流路径;确定园区模型的内部物流方向;对园区模型进行调整,以形成调整园区模型,并根据调整园区模型确定碳流入量以及碳流出量;重复上述步骤,并利用判决模块对调整结果进行判定,使碳流入量与碳流出量达到预设平衡标准;本发明利用设置预厂房对应的碳流动链条,并根据碳流动链条对园区进行规划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园区的碳平衡,从而有效提升了园区碳汇的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4287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70229.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K9/62 , G06Q50/2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城镇燃气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城镇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获取制备单位质量气体的碳排放因子;对用户燃气种类进行气体溯源,获取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和各类气体所占的比例;对所述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和所述各类气体所占的比例分类整理;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城镇燃气种类计算各部分气体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以量化城镇燃气的碳排放量,实现清洁低碳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49263.1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13/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管网拓扑数据文件构建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通过分别对选定区域中各条街谷对应的边界点进行编号并为各条街谷对应的边界点所在的接口设置统一的标号,根据当前风向,判断各条街谷对应的边界点为源点还是汇点并将各条街谷对应的边界点分别与对应的各条街谷两端所在的接口连接,根据管网的连通性、各条街谷对应的边界点编号、各条街谷编号、各条街谷两端所在的接口标号、各条街谷的连接点编号、各条街谷的连接点所在的接口标号,生成管网拓扑数据文件,有助于快速获取管网仿真所需要的信息,方便对街谷网络进行求解和模拟运算,为热带海岛气候特性下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62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43271.7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换热站控制系统,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包括控制设备和换热站设备,在传统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智慧供热背景下换热站需求,将换热站控制系统标准化,在满足智慧供热换热站需求的同时,减少了换热站控制系统中控制设备不必要的端口设置,减少了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营成本,并增加断点续传和分类预警功能,解决了现有换热站控制系统存在的运行数据缺失、频繁预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235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659616.9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规划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碳社区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减排预测模块初步模拟社区规划模型;减排计算模块计算平均基准线排放量;判定模块对所述社区规划模型进行初步评级并确定是否对所述社区规划模型进行减排规划处理,对所述社区规划模型进行低碳规划;判定模块确定针对社区内人员的行为规划强度、将社区规划模型中对应的模拟参数调节至对应值;判定模块判定减排规划后的社区规划模型的低碳排放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模块对第一预设平均值进行修正,以判定是否对社区规划模型进行二次规划;判定模块判定社区规划模型的低碳排放量符合预设标准时完成对社区规划模型的规划,有效对社区规划模型的碳排放量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0780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99422.6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1D21/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办公建筑人员碳足迹计量方法,包括:收集办公建筑中各工作层的楼层、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长,并形成办公建筑的工作层模型;根据工作层模型设定各工作层的若干浮动收集区间以及若干持续收集区间;通过浮动收集方式对浮动收集区间进行浮动碳足迹的浮动数据收集,并形成浮动碳足迹;通过持续收集方式对持续收集区间进行持续碳足迹的持续数据收集,并形成持续碳足迹;根据工作层模型确定办公建筑对应的碳足迹;本发明通过对办公建筑的分层,在有效提升了对碳足迹计量的准确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办公建筑碳足迹计算的复杂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