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4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44701.6
申请日:2023-03-31
IPC分类号: H02J3/00 , H02J3/38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F18/214 , G06N2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包括对历史气象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归一化,将预处理和归一化后的历史气象数据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输入特征,根据最优聚类参数K得到K个天气模式;对历史气象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划分,分别得到对应k个天气模式下的K个天气模式数据集;采用k‑Shape时间序列聚类算法分别对不同天气模式数据集进行光伏集群划分,得到对应天气模式数据集的光伏集群;通过构建的Stacking集成预测模型分别对每个天气模式数据集下的各光伏集群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通过集群累加法得到对应天气模式下该区域内所有光伏集群的总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22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182215.5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电力场景下电力设备状态探测机器人,包括:车体;机械臂,一端安装在车体上方,车体带动机械臂移动;探测装置,安装在机械臂的另一端上,探测装置包括安装座;特高频传感器,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座上,在车体带动探测装置靠近危险电力场景中的电力设备的情况下,机械臂带动特高频传感器与放电设备接触,进而检测电力设备的放电数据;特高频传感器包括凹槽;卡扣包括:定压块和调整座,分别设置在安装座上;动压块,设置在定压块和调整座之间,动压块和定压块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将特高频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座上;调整杆,与调整座连接,通过转动调整杆,固定或拆卸特高频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40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84971.1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模块,通过特高频传感器、音频采集器和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外壳上构成电力机器人专用多传感器探测模块。并且本发明通过将特高频传感器、音频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更加合理紧凑地布置于专用外壳内,同时可通过快拆装置更换不同各类的特高频传感器,统一了供电方式和信号输出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电力机器人对机械臂末端传感器功能全面且小巧的要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缩小了体积和重量,同时不同于现有的分散化布局,使布局更加集中,可以作为机械臂末端执行器来执行探测任务,优化了机器人方案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593647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09114.5
申请日:2022-10-25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H02H7/26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配电网单联络多重故障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评估模型;S2、根据配电系统线路中的开关数据信息进行馈线区的划分,得到馈线划分数据信息;S3、构建k阶故障故障集;S4、对k阶故障故障集中进行遍历;S5、判断当前高阶故障类型;S6、判断k阶故障故障集是否遍历完成;S7、判断k阶是否为枚举阶数上限,是则进入下一步;S8、计算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本发明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含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22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459132.1
申请日:2022-11-18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侧集中优化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配电网的购电成本和售电收益C4、网损成本C5、需求响应补偿成本C6、集中式储能的调度成本C7和电压偏差ΔU构建电网运营优化模型;对所述电网运营优化模型求解以实现对配电网侧进行优化调度。本发明充分考虑收益、成本和电压的偏差因素,并考虑线性化处理等使得计算简单并且结果准确,优化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895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1052746.6
申请日:2019-10-31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换热管道,包括进水主管、地埋竖管和紊流发生器,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所述紊流发生器为板式螺旋紊流发生器,该板式螺旋紊流发生器包括一个紊流发生器外壳和两个扰流板,每个扰流板均通过棘轮机构安装在紊流发生器外壳内表面并使得扰流板相对于紊流发生器外壳转动。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在进水主管的前端安装板式螺旋紊流发生器,通过两组交叉设置的扰流板及其扰流板上相互平行并相对流道轴线成一角度设置的翘板,可以使管内流动的介质很快达到紊流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传热量;同时采用方形或长方形断面结构的翘板,能自发产生有效的横向混合,能够有效地增强紊流。
-
公开(公告)号:CN112200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33742.5
申请日:2020-09-08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环节辨识及扩容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PIES及各设备进行建模;2)构建PIES运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及指标测算、薄弱环节三个阶段,辨识既有PIES的薄弱环节;4)对既有PIES进行扩容改造,提升PIES在运行经济性、节能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效能。本发明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环节辨识及扩容改造方法,解决了既有PIES规划阶段与运行阶段衔接性差、设备选型及容量配置不合理,使得PIES实际运行效果与初始设计目标差异较大等问题,从既有PIES运行效能分析入手,辨识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对既有PIES进行规划改造,挖掘系统潜力,提升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609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452482.X
申请日:2020-05-26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步骤为:S1建立能源设备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模型、余热锅炉模型、蓄电池模型、蓄热槽模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风力机模型、光伏电池模型;S2结合电负荷、热负荷、冷负荷、能源设备的运行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微电网经济成本、CO和NOx的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S3以提高算法的运算速度和算法前期的探索能力为目标,对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及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改进;S4基于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本方法使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的求解速度以及前期的搜寻能力显著提高,更加适用于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9224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82215.5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电力场景下电力设备状态探测机器人,包括:车体;机械臂,一端安装在车体上方,车体带动机械臂移动;探测装置,安装在机械臂的另一端上,探测装置包括安装座;特高频传感器,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座上,在车体带动探测装置靠近危险电力场景中的电力设备的情况下,机械臂带动特高频传感器与放电设备接触,进而检测电力设备的放电数据;特高频传感器包括凹槽;卡扣包括:定压块和调整座,分别设置在安装座上;动压块,设置在定压块和调整座之间,动压块和定压块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将特高频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座上;调整杆,与调整座连接,通过转动调整杆,固定或拆卸特高频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2288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000200.9
申请日:2020-09-22
申请人: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损率分析的园区热力系统能效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热力系统进行热负荷分配;步骤2、建立各子系统损失及损率模型,计算各子系统的损率、损敏感性,最后计算系统总损率;步骤3、根据损敏感性调节负荷分配,根据前一日的运行数据可得改变系统损率对应的负荷调节方向,根据实际设备情况设定调节步长ΔD,每次调节时优先对系统承载能力与总系统负荷需求进行判断,判断为合理后对系统是否需要电加热补偿进行判断,之后进行系统总损率变化的计算;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系统总损率达到最小。本发明通过分配调节各系统的供热负荷,实现整个系统在满足负荷需求下的最小损率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