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8058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87015.7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服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泛在物联网的电网调度系统和电网调度方法,将所有的历史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平均拟合,得到电网负载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所有的实时变化信息判断未来某段时间内的耗电趋势,根据终端电力用户的实际耗电量,结合未来某段时间内的耗电趋势,从电网负载随时间变化曲线上获取未来某段时间的电网负载情况。本发明基于泛在物联网获取终端大数据,利用该大数据预测短时间的电网负载情况,量化负载情况,精确调配电网输送电能力,缓解用电紧张情况,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62311.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锁相环LMS算法的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锁相环参数,锁相环包括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鉴相器接收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计算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输入环路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滤波后的误差信号;将滤波后的误差信号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控制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根据压控振荡器输出的频率与时间误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LMS算法基于误差信号自适应调整滤波器参数,对频率波动进行补偿,实现时间同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2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63726.3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1R13/639 , H01R13/516 , H01R13/59 , H01R13/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站所配电终端用航插组件,包括航插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前插和后插,所述航插插座包括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和内环均为圆角矩形,所述前插和后插之间通过环状槽卡接,环状槽内设有密封圈,前插和后插通过两螺丝固定连接,前插的前侧设有接线柱,后插的前端设有斜向下的出口,线缆穿过出口,所述撬杆转动连接在后插上,所述撬杆的中部和前端均固定有杆,中部杆的中间设有拉紧弹簧,前端杆上转动连接定位筒,定位筒固定连接防护罩,本发明通过斜插二可进行初步定位,扳动撬杆,可快速完成固定,拆装方便,可快速完成定位安装,本发明通过固定套的设置,可定位线缆的位置,可方便后期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535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31136.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 H02J3/24 , H02J3/48 , H02J3/38 , H02J3/00 , G06F18/2411 , G06F18/213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低频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与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预测日间功率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数据;基于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预测日间功率,利用滑动时间窗口对未来预设时间间隔内的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日间预测功率进行动态低频强迫振荡检测,获取可能发生振荡时间窗口内的常规机组、风电场有功功率数据构建数值矩阵;将数值矩阵输入训练完成的CNN‑SVM定位模型,预判未来预设时间间隔内有可能引发低频强迫振荡的潜在常规机组和风电场及对应窗口发生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小样本情况下的精准定位结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9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64063.2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鼎 , 刘凯 , 王云 , 顾力 , 唐力 , 储蕴婕 , 朱巧中 , 张程 , 沈丽敏 , 汪政 , 成宏亮 , 戴雨聪 , 毕士通 , 吴思玥 , 王选华 , 刘沛沛 , 吴俊颖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网柜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老旧环网柜的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环网柜的环进线路与环出线路,还包括取电CT、电源处理电路、蓄电池及负载;每个环进线路与环出线路上均安装有取电CT;所述电源处理电路与取电CT并联连接,用于接收取电CT从线路上感应的电能,并将电能处理后为负载提供供电,或同时给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分别与电源处理电路及负载连接,用于存储电能,并在取电CT取能不足以支持负载时,通过电源处理电路控制放电以维持负载工作。本发明由于采用了CT取电,对老旧环网柜的改造过程中不中断用户用电,保障供电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79113.4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鼎 , 刘凯 , 王云 , 顾力 , 唐力 , 储蕴婕 , 朱巧中 , 张程 , 沈丽敏 , 汪政 , 成宏亮 , 戴雨聪 , 毕士通 , 吴思玥 , 孙鹏 , 马程 , 于乐强
IPC: G01R19/00 , G01R19/02 , G01R19/165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户外环网箱故障预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户外环网箱故障告警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运行参数采集模块、电流故障监测分析模块、电压故障监测分析模块、故障判断分析模块、显示预警模块、执行终端与数据库。通过获取户外环网箱内部对应各监测节点中各监测时间点运行电流中的三相电流和零线电流,对户外环网箱内部对应各监测节点中各监测时间点运行电流中三相电流的电流突变量有效值进行计算,再通过提取异常的电流突变量,可以快速判断出户外环网箱内部对应各监测节点的故障位置,并根据户外环网箱内部对应各监测节点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人员的安排处理,以确保户外环网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721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72146.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二次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智能感知装置根据采集得到的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边缘计算得到二次设备故障状态,智能感知装置同时将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发送给运维云平台,运维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和边缘计算实现二次设备故障预判。本发明监测的数据更准确,发现故障更及时,故障定位更精确,不仅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而且降低了维修成本,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167991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718548.5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运算的硬件诊断系统,包括:底层信息采集层,底层信息采集层对电力仪器内部电路板上的单板工作状态信息以及芯片工作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底层通信网络将单板工作状态信息数据以及芯片工作状态信息数据返回至运算边缘层以供诊断算法进行运行;运算边缘层,运算边缘层接受来自服务分发层云端所分发的更新的服务数据和先验数据;本发明通过边缘计算架构,降低诊断系统云端压力,同时增加电力仪器中各闲置仪器的算力使用率。同时通过云端-边缘结构,能够实时在线更新算法和数据库,做到不间断动态扩展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04092306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31938.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8 , Y04S3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110千伏变电站微网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分别与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通信连接的微网运行控制器、站控层交换机和变电站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变电站监控模块的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监控模块和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微网能量管理系统还通过站控层交换机通信连接微网系统的站内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电池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本发明对微网内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微网稳定运行,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提高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3934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119812.8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试验警示器,包含:竖直设置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中间部位的警示器本体;所述的警示器本体包含指示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的指示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的指示模块、传感器、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可代替人工在保护试验工作中起到警示作用,解决人工警示存在的浪费人力、警示疏忽、警示效果差等问题;同时,保护警示器由试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操作开启或关闭,可有效消除人工警戒时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