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55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02617.9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一种市场驱动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协同调度方法,通过建立各个低碳园区调度模型后,根据模型涉及的能源网络设置中间变量,再通过基于ADMM算法的分层分布式调度求解方法,通过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多个园区协同的最优低碳调度结果。本发明通过引入园区服务商,使得模型更符合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到各个园区的资源灵活性,为实际的多园区调度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此外,该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低碳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76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89604.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30/018 , G06Q50/06 , G06Q50/2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电能量交易全环节的用电碳责任分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电力系统电能量交易全环节分为中长期交易、日前交易和实时交易;S2、建立火电机组动态碳排放强度模型与储能设备碳排放强度模型;S3、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依据交易信息拆分为多笔中长期交易碳排放流和/或电力现货交易碳排放流,以交易为主体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解与网损分摊;S4、设计日前交易碳排放流与中长期交易碳排放流、交易碳排放流与物理实际碳排放流的衔接机制,进行考虑电能量交易全环节的电力系统用电侧碳责任分摊核算。有益效果是与物理实际电力系统良好衔接,促进发用电主体为管控碳风险积极参与市场交易、提高用电侧碳计量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04573.3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21/62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主体隐私保护方法,通过构造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协同调度模型,根据模型生成的负荷需求曲线进行拉普拉斯机制下的本地化差分隐私处理后,根据各园区返回的购能策略进行优化调度得到售能策略并计算残差,当其小于阈值时得到各参与主体的隐私保护优化调度策略。本发明通过本地化差分隐私处理生成扰动数据,使得外部窃听者无法窃听到准确数据的同时,第三方无法根据数据推测园区参数及用户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04840.7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9/06
Abstract: 一种考虑园区点对点交互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规划方法,包括构建以园区总损耗最小化为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规划框架;根据园区需求建立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规划约束,根据园区各组件运行特性建立储能和EV运行约束,根据新能源出力特性建立新能源出力约束,根据电‑碳‑绿证机制建立电‑碳‑绿证点对点交互约束,根据直流潮流模型建立网络潮流约束;建立考虑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交互的分布式光储低碳规划模型,并将该非凸非线性模型转化为两阶段子问题;获得与其他园区的点对点交互量;得园区间的点对点交互系数和各园区最优规划解。本发明提高区域内新能源消纳水平,降低区域整体碳排放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02626.8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一种融合碳交易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方法,通过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碳交易模型,根据碳交易模型,通过求解器计算碳交易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构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总经济运行成本,实现低碳调度。本发明旨在发挥园区低碳特性,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645559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10616823.2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私家车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包括电网、电动汽车、上位机以及一一对应的充电桩和插枪,所述的充电桩设置多个,分别与上位机连接,包括与插枪连接的继电器以及分别与继电器连接的单片机、放电接口和充电接口,所述的放电接口和充电接口分别接入电网,所述的单片机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的电动汽车包括相互连接的蓄电池、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插枪在电动汽车充/放电时与控制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缓解电网负荷、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1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98148.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F18/23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7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天气因素的园区碳排放图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收集园区的拓扑数据和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基于GraphRNN对园区拓扑数据的建模,利用STGCN进行数据训练和预测;使用BigClam聚类算法将GraphRNN方法生成的园区图结构网络划分为多个子图结构网络,并基于子图结构网络重新构成园区图结构网络,同时,通过STGCN结合园区天气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在园区子图结构网络层次和整个园区图结构网络层次进行碳排放量的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处理园区基础设施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天气因素对园区碳排放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29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810462927.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负荷重要程度的节点电压暂降严重程度评估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负荷的暂降影响系数,以量化负荷重要程度;基于各级负荷的暂降影响系数来定义系统侧指标,以反映暂降对节点负荷的整体影响;结合设备电压耐受曲线确定用户侧指标,描述敏感负荷接入节点将承受的故障风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电压暂降严重程度评估:从样本中确定一个理想化的最优样本,作为参考序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被评价对象做出综合比较和排序。本发明可用于评估多节点多次暂降的严重程度,为改善供电质量问题和节点电压暂降治理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44325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52034.2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实时状态电能质量监控箱,包括箱体、顶盖、电子监控机构、电网电压监测电路、电网电流监测电路和电源模块,箱体中央设有竖直贯穿箱体的矩形管,箱体的内侧壁和矩形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电子监控机构安装在密闭空间内,并且均紧贴矩形管的外侧壁设置,顶盖可拆卸式安装在箱体的顶面上方,顶盖和矩形管的最上端保持一定距离,电源模块安装在箱体的底部并且连接外置电源,电网电压监测电路和电网电流监测电路均通过线缆穿过箱体底部连接电子监控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内部电子监控机构工作产生的热量能通过矩形管快速排出;同时确保了密封性不受影响,达到了双重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64978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461828.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弱电网下逆变器稳定性的LCL滤波器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建立逆变器并网输出阻抗模型;S2、分析电网阻抗对逆变器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S3、建立考虑电网阻抗影响的多目标LCL滤波器参数优化模型;S4、采用基于压缩因子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S5、优化LCL滤波器参数。本发明优化模型适用于弱电网或多逆变器密集接入条件下的LCL滤波器参数设计;将标准化满意度引入评估指标中,定量评价优化程度,通过对比可更好地兼顾滤波性能及经济成本等多方面指标,实现对LCL滤波器及电流环参数的整体优化;本发明为新能源场站下逆变器密集接入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