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3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06392.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电能消纳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交易市场的可再生电能的交易信息;基于上述交易信息确定目标电价以及与上述目标电价对应的电能消纳数据,其中,上述电能消纳数据用于表征可再生电能的消纳情况;获取目标对象的消纳配额和排放配额,其中,上述消纳配额用于表征上述目标对象的可再生电能的消纳指标,上述排放配额用于表征上述目标对象的普通电能的使用指标;基于上述电能消纳数据、上述消纳配额和上述排放配额进行可再生电能消纳。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可再生电能消纳方法消纳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019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12103.2
申请日:2023-08-30
Inventor: 郝佳恺 , 白晶 , 金明 , 官丽 , 温明时 , 高鹏 , 帅萌 , 邵苏杰 , 任殷林 , 郭少勇 , 亓峰 , 赵永强 , 扈晨 , 徐绍军 , 王萍萍 , 谭静 , 林超 , 李宇婷 , 郝颖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网络加纤加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对应的业务需求和网元数据,业务需求包括目标区域内光传输网络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网元数据表征光通信设备在光传输网络中的布置情况;根据业务需求和网元数据,生成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区域内光传输网络的数字孪生模型的目标网络拓扑,目标网络拓扑包括光传输网络中的光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根据目标网络拓扑,生成任务下发指令,其中,任务下发指令用于指示对目标区域内的光传输网络进行加纤加缆,达到了合理利用光传输网络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智能规划加纤加缆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以最小成本进行加纤加缆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9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64649.5
申请日:2022-06-30
IPC: H04L47/2408 , H04L47/2441 , H04L47/62 , H04L47/6275 , H04L4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转发路径规划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初始节点,以及初始节点对应的初始节点信息;根据初始节点信息,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计算,得到当前转发节点,并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当前转发节点;在确定当前转发节点不是终止节点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数据包发送至当前转发节点的转发过程,更新初始节点对应的经验池;基于经验池更新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根据当前转发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信息,采用更新后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计算,得到下一转发节点,并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节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路径选择不合理、传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13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415614.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网络路由更新方法以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包,当前转发卫星,以及预设第一路由表;选取预设第一路由表中路由值最小的作为第一路由值,以及选取下一转发卫星;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并获取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的时间信息;基于时间信息,计算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的目标路由代价值;获取下一转发卫星对应的预设第二路由表,选取预设第二路由表中路由值最小的作为第二路由值;基于第一路由值,第二路由值,目标路由代价值,得到目标路由计算值,并将目标路由计算值更新至预设第一路由表。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卫星流量分配不均匀,导致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183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74859.1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S50/10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光伏板在当前采样时刻的当前运行检测数据;在检测到当前运行检测数据中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基于当前运行检测数据,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故障检测模型,得到光伏板在当前采样时刻的故障检测结果,其中,故障检测模型是基于多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多组历史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故障检测结果训练得到的,其中,故障检测结果包括:正常、退化、短路、开路、阴影,多组历史运行数据分别包括光伏板在对应历史采样时刻的多个运行特征的特征值。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光伏板故障识别方法存在的故障识别不全面且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13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15614.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网络路由更新方法以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包,当前转发卫星,以及预设第一路由表;选取预设第一路由表中路由值最小的作为第一路由值,以及选取下一转发卫星;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并获取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的时间信息;基于时间信息,计算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卫星的目标路由代价值;获取下一转发卫星对应的预设第二路由表,选取预设第二路由表中路由值最小的作为第二路由值;基于第一路由值,第二路由值,目标路由代价值,得到目标路由计算值,并将目标路由计算值更新至预设第一路由表。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卫星流量分配不均匀,导致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9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764649.5
申请日:2022-06-30
IPC: H04L47/2408 , H04L47/2441 , H04L47/62 , H04L47/6275 , H04L4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转发路径规划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初始节点,以及初始节点对应的初始节点信息;根据初始节点信息,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计算,得到当前转发节点,并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当前转发节点;在确定当前转发节点不是终止节点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数据包发送至当前转发节点的转发过程,更新初始节点对应的经验池;基于经验池更新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根据当前转发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信息,采用更新后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计算,得到下一转发节点,并将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转发节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路径选择不合理、传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059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50548.X
申请日:2022-10-31
Inventor: 郝佳恺 , 白晶 , 温明时 , 高鹏 , 官丽 , 尹康 , 赵广怀 , 赵永强 , 徐绍军 , 张伍伟 , 帅萌 , 陈倩 , 王敏昭 , 高嵩 , 金明 , 李宇婷 , 杨杨 , 胡皓
IPC: G06F18/241 , G06F18/23 , G06F18/214 , G06F16/21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链路的质量模型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光纤的传输链路对应的训练指标数据,其中,上述训练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传输链路的质量状况;基于聚类算法,得到上述训练指标数据对应的分类结果;基于上述分类结果,确定上述训练指标数据对应的质量等级标签;根据上述训练指标数据,以及上述训练指标数据对应的上述质量等级标签,采用深度残差网络算法对预定初始质量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上述传输链路对应的目标质量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由于传输链路的质量模型受数据噪声的干扰,造成模型准确性低,鲁棒性差,收敛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42437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53196.8
申请日:2017-08-02
IPC: G08B13/191 , G08B13/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力入侵检测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雷达检测在输电线路的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的目标;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获取移动的目标的热红外图像;对热红外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检测热红外图像中是否存在预设目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输电线路是否遭受外力入侵的检测方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089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37638.5
申请日:2016-12-09
IPC: G06F1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327 , G06F17/303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集电缆通道的基础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移动设备从现场采录的采录数据,其中,采录数据包括:运检土建数据和电气设备数据;将采录数据合并入已有数据库,生成采用变化树表征的合并结果;根据合并结果绘制电力设备的显示数据;将绘制的显示数据上传至业务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通道基础数据采集依赖人工手段造成准确度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