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0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37678.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F18/21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备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设备异常检测方法及其系统,包括采集变电站设备中变压器的每个预设目标区域的特征训练数据;根据特征训练数据生成状态评估系数;对状态评估系数进行分析,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突发性运行故障;基于预设目标区域实测波动数据值与突发性故障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突发性故障信息;本发明通过基于实测负载数据和实测高次谐波数据生成的实测负载趋势图和实测高次谐波趋势图,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突发性运行故障原因,从而能够对变压器快速判断并确定发生变压器突发性运行故障的原因,提高了变电站设备异常排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013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80984.8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局部放电强度的检测系统,涉及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局部放电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频谱图构建模块、深度分析模块和变压器局部放电预警模块:局部放电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在待检测的变压器的各个易放电部位预设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变压器的工作状态,获取n个局部放电强度检测信号,n=0、1、2、3……N,N为自然数,并将n个局部放电强度检测信号发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局部放电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的n个局部放电强度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并通过深度自编码器对预处理后的n个局部放电强度检测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获取n个局部放电强度检测信号的特征参数集Mn。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56324.6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6/36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40/30 , G06F40/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变电站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的监控信息;将变电站的监控信息输入构建的基于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多模态语义模型,输出故障类型及对应的预防措施,用于变电站智慧巡检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本发明实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综合、有效监控,同时可以对各个分散的子系统和设备进行综合监控,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整合和联动。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5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44046.5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标识指引的变电站可视化巡检平台,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变电站可视化巡检平台由变电站巡检线路生成单元、设备边缘数据采集单元、服务器和可视化平台组成。本发明中,将一座变电站内部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配置一套远程智能巡检系统,统筹网络通道资源和所需智能分析算法等因素,并利用巡检机器人、视频采集模块和红外传模块联合自动巡检技术,对变电站内部实现远程巡检和故障检测,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作业安全风险,同时提高巡检的覆盖面、实时性和准确性,区域型远程智能巡检系统在变电站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为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带来了显著的益处。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48920.X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变电站火灾监测系统,包括:获取Q个电气设备的运行声音信号;基于运行声音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前兆;预估异常前兆的结束时间,并将摄像装置持续对准异常设备在目标监测区域中的位置,以在结束时间前持续采集异常设备所在目标监测区域的实际监测场景图;根据实际监测场景图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当发生火灾时,则根据异常信息和图像识别结果及时进行安全告警;本发明可避免不必要监控资源和计算资源的浪费,同时有利于提高识别结果准确度,并有利于降低火灾安全事件误报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13311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132318.6
申请日:2022-09-1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导线及接续部分带电旋转绝缘包覆填充系统,它包括:驱动系统、图像采集系统、红外测温报警系统、绝缘包覆系统、绝缘水冷系统、主体结构、接续管绝缘化系统,采用绝缘材料挤出包覆的方式,使架空输电导线带电绝缘化,绝缘材料送料装置简单,螺旋送料,绝缘材料连续性强,整体性好,绝缘材料覆盖均匀,散热能力强,配备有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图像监控传输装置,能够实时得知绝缘包覆质量,及时做出报警,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851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299637.3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G06V20/17 , G06V20/64 , G06V20/40 , G06V10/143 , G06V10/40 , G06V10/75 , G06V10/764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工程的无人机智能验收方法及系统,涉及输电工程验收技术领域,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工程采集模块、输电处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以及综合验收模块;对输电视频数据进行帧像转换,获得工程预处理图像,设置多边约束准则对工程预处理图像进行约束截取和分类提取,获得图像权重特征序列;对图像权重特征序列进行模式转换和截断,获得图像权重切片;对验收标准数据进行同态置换和动态修正,获得修正验收集,根据修正验收集对工程待验切片进行项目匹配和判定,获得合格验收节点和异常验收节点;大大提高验收速度,缩短验收周期,提高了输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9203.X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135 , G06F18/10 ,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物联网的输电线路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S1、数据标准化,原数据输入后,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每个变量减去其均值,并除以其标准差,以确保每个变量在数据集中的贡献是均衡的,S2、计算协方差矩阵,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其协方差矩阵。本发明中,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分析,能够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报告,为用户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模块和深度学习模块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输电线路的异常状态或潜在故障,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故障,并触发预警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28491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563433.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户外电力施工安全保障设备,通过包带背着本装置,通过旋转装置可调节出气管处于向上位置,便于携带,当需要使用使用时,调整旋转装置将出气管放下,开启热风机构的开关,通过出气口的出气嘴进行作业,如果需要调整伸缩管的长度,此时,如果需要微调,需要调整调节机构放拉杆一端,通过转动惰性转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移动,可实现出气管长度的微调;如果需要大幅度调整出气管长度,将拉杆一端从调节机构中取出,拉起伸缩管,即可大幅度调节出气管长度,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冬季高处电力维修相关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1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313943.0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施工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护腰组件,其包含缓冲垫、腰带、第一日字扣、固定带、魔术贴组件、卡块、开关机构、报警器和两个D字环;护体组件包含第一护带、第二护带、两个固定环、锁环和定位机构、连接块、两个加强绳和连接扣,第一护带和第二护带相对的一端及第一护带和第二护带与腰带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护体组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辅助组件。本发明利用护腰组件、护体组件、连接组件及辅助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其使用者发生坠落悬空情况下,使用者能尽量保持近垂直状态,使其发生晃荡时能注意周边环境,降低身体等与周边环境的碰撞损伤,提高安全带的防护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