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696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3940.2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4G通讯技术的电弧动作执行与采集监控系统,该系统包含电弧动作执行装置、控制装置、数据采集与显示装置构成。单相交流电220Vac‑50Hz经自耦变压器升压到690Vac‑50Hz,依次接交流断路器、交流拉弧装置和负载电阻。电弧控制装置的动作通过4G通讯模块发送距离指令给伺服电机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螺母移动,从而控制电弧两个电极的距离。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分别采集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经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485/CAN转USB传输到上位机显示曲线。该系统方案实现了电弧拉弧装置的远程控制与电弧数据的采集显示、电弧长度的可控性,降低了触电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141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5572.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低压直流电弧隐患识别方法,首先,建立电弧数学模型,搭建直流微网电弧故障测试仿真平台;模拟电弧故障,采集故障支路电压及非故障支路电压,提取电压时域特性并对其进行FFT分析,获得其基波分量及各特征频段分量占比;分析电压偏移量、电压变化率、谐波畸变率及振荡频率等特征,获得电弧故障电压特征矩阵,研究不同故障位置下的电弧特性;根据直流电压特征判断系统是否发生电弧故障并根据故障电压谐波畸变率进行故障定位。上述电弧故障识别方法从故障支路电压和非故障支路电压特征分析电弧故障类型,并实现精准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9133.7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市湾沚区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弧理论数学描述及其Simulink建模方法,其中电弧电流的零休区使用改进的过渡函数ζ(i)来描述,电弧电流是过渡函数ζ(i)和正弦电流的乘积,电弧电压是畸变脉冲与理想周期方波的矢量叠加,周期方波使用正余弦波构成的傅里叶级数描述,理想周期方波转变成畸变周期方波通过一阶惯性环节来描述。基于提出的电弧电流和电弧电压的数学描述,搭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得到了电弧电流与电弧电压波形。该方法实现了理论与Simulink仿真验证,易于理解电弧理论和编程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7315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61615.X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电弧拉弧灭弧模拟装置,包括支撑结构、高压电极结构、转动结构和接地电极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六组高压电极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三组接地电极结构以六组高压电极结构形成的周向中心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在转动结构上,驱动转动结构带动接地电极结构围绕高压电极结构转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模拟装置通过六组高压电极结构以及能够转动的三组接地电极结构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三路电弧同步或异步发生、单相或多相接地、控制极柱之间的角度、距离以及一组三相切换成另一组三相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631077.8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相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执行机构,包括前静管母、后静管母、动管母、伸缩机构、支撑机构。动管母与伸缩机构连接,位于前静管母内部,支撑机构主要固定前静管母和后静管母。伸缩机构通过液压缸/气缸驱动两组剪刀式铰链实现动管母沿轴线方向的收缩或伸长,实现前管母与后静管母的分合闸,两组剪刀式铰链的应用扩大了动管母的行程。动管母内壁设计有三组滑块导轨机构,使得动管母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动管母与后静管母的对中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3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6640.7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实结合的轴承动态热阻测定方法,包括:实验部分,包括:通电至温度恒定,记录轴承内、外环面温度,由计量插座所示功率,依公式#imgabs0#算出轴承静态径向热阻;仿真部分:对轴承几何模型进行简化,建立轴承润滑及传热的多相流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中为轴承内外圈和滚珠设置多参考系,设置轴承两侧面绝热,内外环面温度为固定值,模拟径向传热;监测内外环面热流量并计算热阻,在极低转速下调整轴承腔内润滑脂体积比,直至热阻值与实验值相等,从而校准轴承仿真模型;给轴承设不同转速,可以计算不同转速和润滑脂分布下的热阻。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准确模拟轴承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热阻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37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92001.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喷油微循环冷却的轴向磁通关节电机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磁通关节电机系统集成有二级行星减速器、编码器、控制器。轴向磁通关节电机采用定子绕组端部直接喷油冷却与定子铁芯循环油组合冷却,非驱动端定子与驱动端定子拥有共同的进油油路通道和油路出口。端盖内腔体端面采用单螺旋形油道,螺旋形油道最外圈设计喷油小孔喷射定子绕组外端部,螺旋形油道最内圈设计喷油小孔喷射定子绕组内端部。螺旋形油道中间油道循环冷却定子铁芯。本发明降低了外部油路管路管道、接头的数量,降低了端盖油道的复杂度,提升了关节电机的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18156.0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2K1/20 , H02K1/32 , H02K9/06 , H02K5/20 , H02K3/24 , H02K5/173 , H02K16/00 , H02K1/16 , H02K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子集成轴流风机且拥有涵道风扇的对转轴向磁通电机。对转轴向磁通电机采用两组单定子/单转子拓扑,定子绕组采用环氧树脂塑封,定子铁芯使用压条压紧到端盖上,定子铁芯与端盖端面之间设计有径向通风槽道,端盖内侧设计有第一轴向通风口和第二轴向通风口。在每个转子的外圆周上设计一个轴流风机,在每个转子支撑框架上安装有涵道风扇,两个对转转子上的轴流风机提高了吸风排风的效果,提高了绕组端部、定子铁芯、磁钢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换热效率,将定子、转子以及轴承产生热量快速的扩散到外界空气,实现了电机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54942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18968.X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电磁振动的有刷直流电机,包括定子基座、定子铁心、定子磁极、阻尼环、转子铁心、转子绕组、转轴、轴承、换向器和碳刷;所述定子铁心固定在定子基座上,所述定子铁心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所述的定子磁极固定在所述定子铁心内,所述的阻尼环固定在定子磁极内表面,所述绕组呈一定规律绕制在所述转子铁心上,所述转子铁心固定在所述转子轴上,所述转子轴带动所述转子铁心绕轴旋转,转子绕组通过所述的换向器和碳刷与外部直流电源相连,转子轴通过轴承与电机端盖相连。本发明对系统设备的减振降噪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8319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315222.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置集成双轴流风机的油冷轴向磁通电机。轴向磁通电机采用双定子/单转子拓扑,双轴流风机位于中间转子两侧,双轴流风机、转子同轴连接。双定子采用封闭浸油循环冷却方案,定子铁芯与端盖设计有通油槽,定子铁芯端面设计有挡板,油路在定子内部沿圆周方向,按多支路并联“Z”型折返轨迹流动。一方面,转子的轴流风机空冷方案提高了磁钢端面、端盖通风孔圆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另一方面,定子的封闭浸油循环方案,提高了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的对流换热系数。电机内部集成双轴流风机空冷和定子封闭浸油循环的混合冷却方案,可以将定子、转子以及轴承产生热量快速的扩散到外界空气中,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现功率密度、扭矩密度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