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142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94515.5
申请日:2023-09-15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西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新型配电系统的源‑网‑荷多主体协调互动规划方法,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输入原始数据与算法参数;构建配电网博弈层模型,确定分布式发电商、配电网运营商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构建配电网模拟层模型,确定电力用户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迭代搜索法对源‑网‑荷多主体协调互动规划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规划方案。本发明建立了源‑网‑荷协调互动规划模型,能在保证电力市场种各主体间利益均衡的同时达到减缓线路以及分布式电源投资的目的,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429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86922.0
申请日:2024-07-03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6Q40/06 , G06Q50/06 , G06Q10/063 , G06F17/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消纳成本全面测算与合理分摊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解决了当前新能源消纳成本难以准确测算与合理分摊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力系统相关技术数据;以储能投资规划成本、储能设备和传统机组运行成本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备用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储能投资规划模型;采用内点法分别求解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前后的储能投资规划模型,并计算此时储能投资规划成本与电力系统运行备用成本之和的变化量,完成新能源消纳成本的全面测算;基于VCG理论计算各新能源的消纳成本替代效益,并根据综合分摊原则将消纳成本合理分摊给各新能源;本发明应用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83237.3
申请日:2024-04-22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H02J3/32 , H02J3/24 , B60L53/6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考虑电网响应偏差的电动汽车需求响应方法,包括:充电聚合商获取电网公司的需求响应公告并收集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负荷需求;计算参与需求响应的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响应满意度,得到用户满意度集合;依次计算用户满意度集合中每个电动汽车用户的累加响应总负荷及其响应负荷曲线偏差度,选择优选用户组合;选择充电聚合商收益的需求响应售电利润率最大的优选用户组合作为目标用户组合;按照所述目标用户组合实施需求响应策略。本发明能够权衡需求响应各个参与方的利益,有利于提高电网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在保证需求响应效果的前提下,为各方参与者提供有效的策略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110197.X
申请日:2023-08-31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资源协同调控的配电系统紧急频率控制方法,属于配电系统频率控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多资源协同调控的配电系统紧急频率控制方法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构建包括同步机、风机、电储能、温控负荷、常规负荷的多资源频率响应模型;推导频率最低点、最低点时间、准稳态频率的解析式;建立以控制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频率最低约束、资源控制量约束、潮流断面约束的紧急频率控制决策模型;基于紧急频率控制决策模型对配电系统的紧急频率进行调整控制;本发明应用于配电系统的频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862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75018.9
申请日:2022-05-25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太原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30/25 , G06N3/00 , H02J3/00 , H02J3/38 , H02J3/4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系统灵活性需求的配电网双层规划方法,应用于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获取数据,并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生成基本场景;确定规划层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配电网规划层模型;根据预测结果的时序数据,计算配电系统各时间节点灵活性缺额;利用配电系统各时间节点灵活性缺额,确定模拟层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配电网模拟层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配电网规划层模型和配电网模拟层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规划方案。本发明建立了计及灵活性需求的配电网双层规划模型,可以尽可能减少或者消除消纳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需求侧响应的响应潜力,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成本与网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6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965930.6
申请日:2020-09-15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柔性互联配电系统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步骤1:利用优化潮流模型计算得到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各节点电压;步骤2:若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1;若单相接地故障后,FMS的换流器MMC保护误动作,则执行步骤4,否则执行步骤1;步骤4:若保护误动作引起节点电压越限,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1;步骤5:计算第i次连锁故障的负荷最小切除容量PLi和分布式电源的最小切除容量PDGi,记录抽样总数;若抽样总数为M次,则结束抽样,计算风险指标,否则执行步骤1。本发明能够对柔性互联配电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9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19490.4
申请日:2020-05-18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新能源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基于放射状配电网、双端配电网和环状配电网接入新能源;建立经济性、可靠性、电能质量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计算模型,所述综合评价指标计算模型包括经济性指标计算模型、可靠性指标计算模型、电能质量指标计算模型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指标计算模型;基于新能源的不确定性进行场景聚类,对所述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求解;基于求解结果规划所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本发明构建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考虑了负荷的多样性以及新能源的波动性,对未来交直流配电网的规划提供了实用型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9702.0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协同控制的能量管理方法,如果光伏单元所产生的能量和负荷所需求能量之间的关系为:光伏单元所产生的能量大于负荷所需求的能量,蓄电池单元未达到饱和状态仍具有充电能力;则将蓄电池单元的充电电流参考信号设定为Ichg_max;将光伏发电单元的前级升压变换器工作调为恒压控制模式;当光伏发电单元的直流母线电压Udc稳定工作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时,则能以Ichg_max为蓄电池单元充电;当Udc等于Udc_L时,减小充电电流参考信号;当Udc等于Udc_H时,增大充电电流参考信号,并在其增大到Ichg_max且Udc仍大于Udc_H时,减小光伏单元的阵列功率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8652.X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储能后的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储能后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以潮流约束、热稳定约束和分布式储能的额定功率容量约束为约束条件;求解上述的目标函数,得到配置优化结果。优点在于:通过对接入分布式储能后的配电网进行优化,制定了分布式储能成本和配电网的网损收益的优化模型,并且以潮流约束、热稳定约束和分布式储能的额定功率容量约束为约束条件,从而能解决配电网的不稳定性,能降低配电网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47523.2
申请日:2024-02-02
申请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的评估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光伏发电管理模型、采集光伏消纳信息、评估光伏消纳能力、预测市电需求量以及优化光伏发电管理模型共五个步骤,通过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配电网的承载力相结合来评估光伏消纳能力,多指标综合提升监测准确度,并通过分时段针对性预测市电需求量,从而提升市电用电量的预测精准度,通过引入市电需求侧信息对光伏发电进行电力管理,不断提升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升光伏消纳能力,再通过循环操作实现对光伏消纳能力的全面监测,以及对光伏发电的灵活配置,不断优化光伏消纳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