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0962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17957.7
申请日:2025-03-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带材匝间电导率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超导材料电导率测量技术领域。利用注入电流从0A开始以1A/s的速率上升到50A测量匝间接触部分的电压,并通过拟合U‑I特性曲线的斜率,推导出匝间接触电阻,提高了转弯接触电阻计算的精度,减轻了电噪声引起的误差;将得到的匝间接触电阻取平均值并除以接触面积,得到匝间接触电导率,减少了带材样品差异带来的误差,拟合斜率的方法也可提高匝间接触电阻率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匝间接触电导率随应力变化情况,建立了径向压力与接触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能够精确测量不同应力下的超导带材接触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52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18593.4
申请日:2025-03-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线缆大型端子的焊接夹持机构及其操作方法,涉及超导电工设备焊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L形板、第一直线滑轨、第二直线滑轨和风冷散热器;第一L形板上连接有第一加热板,第一直线滑轨上设置有第二L形板,第二L形板上连接有第二加热板,第二直线滑轨上设置有负重板,风冷散热器用于对焊接后的大型端子进行降温冷却。本发明通过第一直线滑轨可以对两个加热板的间距进行调整,且两个加热板的角度可以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端子,并且通过第二直线滑轨可以对负重板进行上下调节,从而让大型端子处于合适的位值加热,在加热焊接完毕后采用风冷散热器对大型端子进行降温。
-
公开(公告)号:CN119910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12554.6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23K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导带材领域,提供一种超导带材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所述工装包括第一工装件和第二工装件,第二工装件表面设置有凹槽,第一工装件上设置有和凹槽相匹配的凸块,第一工装件和第二工装件连接时,凸块和凹槽能够嵌合夹持待焊接在一起的两根待焊接超导带材。本发明不仅解决了传统焊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还提高了接头性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超导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6266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87024.3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导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独立冷却通道的超导集束缆线;其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骨架,所述骨架外侧沿轴向开设内凹的线槽,中部沿轴心设置内冷却通道;设置在每个线槽内的超导带材;密闭套设在所述骨架外侧的外护套。通过骨架上根据需求设置的线槽,配合线槽内数量可调的超导带材,能够满足可控核聚变超导磁体线圈对载流量的需求,不仅具有载流量大的优势,而且能够载流量的灵活调整,具备载流扩大能力,且超导带材无需编制和捆绑,只需要铺设在线槽中固定并密闭套设外护套即可,制备工艺简单;并通过独立设置的冷却通道为超导集束缆线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从而能够应用在可控核聚变的超导磁体线圈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0703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93293.7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与动态重构双层协调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求解预先构建的运行层模型,得到第一优化结果;将所述预先构建的运行层模型中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代入预先构建的规划层模型,得到第二优化结果;基于所述第一优化结果和第二优化结果,得到分布式储能与动态重构双层协调优化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分布式储能的选址位置、分布式储能安装容量,所述第二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分布式储能的有功功率、由配电网节点开关状态组成的动态重构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合分布式储能和动态重构的优势,提升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12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4982.7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磁体的失超诊断装置、方法及系统,该失超诊断装置包括:电压测量单模块,与聚变堆高温超导磁体连接,聚变堆高温超导磁体包括N组超导线圈绕组,N组超导线圈绕组串联连接,用于测量n组超导线圈绕组两端的电压值,其中,2≤n≤N,N为整数,且N≥2;失超诊断模块,与电压测量单模块连接,用于根据n组超导线圈绕组两端的电压值计算目标不平衡度,在目标不平衡度与预设不平衡度之间的偏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时,确定超导磁体处于失超状态。该失超诊断装置可有效快速的进行超导磁体的失超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3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0857.3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虚拟同步逆变器二次调频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微电网的实际瞬时有功功率和实际瞬时无功功率;获取角频率额定值与虚拟角频率之间的角频率差值,并根据角频率差值基于PI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实际角频率进行补偿,得到有功‑频率控制结构的控制信号;基于平移法构造有功功率给定值随角频率变化的函数,并将该函数代入控制信号得到有功功率控制信号;在有功‑频率控制结构中,基于实际瞬时有功功率、实际瞬时无功功率以及有功功率控制信号,得到微电网的虚拟反电势;基于虚拟反电势对虚拟同步逆变器的开关管进行二次调频控制,可有效改善负荷功率变化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97089.6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压器功率自均衡控制系统,属于直流配电网下直流自取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若干个反激变换器,以实际接地的反激变换器为主模块,其他反激变换器为从模块,形成主从控制架构;主模块根据基准占空比,控制主模块内MOS管导通或关断;从模块根据基准占空比和占空比修正量,控制从模块内MOS管导通或关断。主模块采用系统输出电压环维持系统输出电压稳定,从模块输入级采用输入均压环实现反激模块间输入电压均分,从模块输出级采用输出均流环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效果。该系统能够解决反激模块间参数不一致导致的功率分配失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40241.X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流自取电拓扑系统及其控制、优化方法,系统包括第一级电路实现降压和故障穿越功能;第二级电路实现电压控制和隔离功能;而且,第一级电路的模块化多电平结构运行于谐振模式下,需要对串联谐振电感、串联谐振电容进行参数整定,通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设计优化算法,解决由于多个谐振参数造成的总损耗优化困难的问题,提高电力设备在直流电网中的适应性和运行便捷性,推动直流配电的发展,保障分布式新能源更加安全高效接入直流电网,保障重要负荷的高可靠供电,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显著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472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99737.2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R33/032 , G01R3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油设备内部磁通量监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充油设备内部性能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光纤探头、光纤、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引出机构、光纤贯通盘和信号接收机构,光纤探头设有多个,安装在充油设备中的各个线圈上,每个光纤探头连接一条光纤,光纤未连接光纤探头的一端穿过光纤贯通盘连接至信号接收机构,光纤贯通盘设置在充油设备表面;第一固定机构将光纤探头固定,光纤在引出机构上缠绕布线,光纤折弯半径≥35mm,引出机构位于线圈的最外侧,第二固定机构将光纤固定在引出机构上;本发明通过光纤探头监测内部性能,利用引出机构防止光纤折断,解决监测内容单一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