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69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475003.5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规划区域的全年时序数据集,对所述全年时序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典型日场景;基于典型日场景构建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通过线性化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所述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求解所述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获得协同规划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全面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对主动配电网中“源‑网‑荷‑储”互动性的影响,充分挖掘主动配电网综合资源协调规划运行的潜力,有效提升规划运行经济性。

    含智能楼宇的ADN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296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47010.6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智能楼宇的ADN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优化区域的全年时序智能楼宇数据及外界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智能楼宇数据及其外界温度数据构建含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楼宇总耗能模型及热平衡模型;基于所述智能楼宇总耗能模型及热平衡模型构建含智能楼宇的ADN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优化模型;求解含智能楼宇的ADN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优化模型,获得含智能楼宇的ADN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显著提升配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高效利用分布式光伏资源等优点。

    基于内部结构分层的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050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39768.1

    申请日:2022-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内部结构分层的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选能源设备,结合能源枢纽内部结构分层构建待选能源设备确定下的能源枢纽标准有向图;以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各区域能源枢纽、各区域数据中心和区域间能源联络管线的约束条件,构建考虑数据中心的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模型;对所述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多能源枢纽结构和容量的规划结果,以及能源枢纽间能源互联管线的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差异化规划不同类型能源枢纽的结构和容量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用能特性曲线,同时给出多区域能源枢纽间互联管线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区域间能源的互补互济。

    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的经济性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5192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610381573.2

    申请日:2016-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的经济性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库模块、输入模块、成本效益模块、经济性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从数据库模块获取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同时获取外部输入数据;成本效益模块首先从输入模块获取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以及外部输入数据,然后计算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效益,最后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效益发送至经济性分析模块;经济性分析模块根据不同利益者的成本效益分别对微电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将经济性结果发送至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包括经济性分析结果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微电网经济性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分析结果精度高、整合性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多端协同柔性互联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49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3689.8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多端协同柔性互联调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采用柔性联络开关将多条交流馈线进行连接,形成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通过所述柔性联络开关,对所述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进行控制,实现有功潮流在不同馈线之间的空间转移,进而对配电网潮流进行调控。其中,柔性联络开关由多个电压源型换流器通过内部直流电容器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单个多端口背靠背结构装置,实现配电系统潮流灵活调控。本发明在不依赖系统通信的条件下,对柔性互联系统交直流线路电压进行协同控制,使得在不牺牲其他馈线电压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电压越限治理,有效提高系统对DG的高比例消纳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