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33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98843.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郑旭 , 关钦月 , 徐敬友 , 郭婷 , 赵爽 , 徐小琴 , 熊炜 , 王姝 , 李智 , 张文朝 , 赵伯铉 , 吕鹏 , 张轩昂 , 林洁瑜 , 熊秀文 , 黄大玮 , 杨明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受端电网无功同步平衡能力预测的电压稳定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用于预测受端电网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的受端电网运行数据;所述无功同步平衡能力通过受端电网内各个节点的无功补偿设备、储能设备、负荷和电压状态信息表征受端电网内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水平;根据采集到的受端电网运行数据进行迭代计算,预测下一个时刻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基于下一个时刻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的预测值评估电压稳定性,选择性调整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补偿设备、储能设备和火电机组的无功出力。本发明可快速预测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基于预测结果对电网进行调整,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21298.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郑旭 , 关钦月 , 徐敬友 , 熊炜 , 赵爽 , 郭婷 , 王思聪 , 廖爽 , 蔡杰 , 王雅文 , 李智 , 张文朝 , 赵伯铉 , 吕鹏 , 熊秀文 , 黄大玮 , 杨明
IPC: H02H9/04 , H02J3/16 , H02J3/38 , H02J3/50 , H02J3/48 , H02J3/18 , H02J3/00 , H02J3/32 , G06Q10/04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风电无功过剩指数预测的并网过电压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当前时刻电网内风机并网点处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数据,电池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数据,燃煤发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数据,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功率数据以及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数据;计算当前时刻电网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如果当前时刻电网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根据当前时刻的所测量的功率数据,通过迭代计算预测下一时刻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用于计算下一时刻风电机组的无功输出功率调整量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功率调整量。本发明有效抑制并网点的过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60733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98843.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郑旭 , 关钦月 , 徐敬友 , 郭婷 , 赵爽 , 徐小琴 , 熊炜 , 王姝 , 李智 , 张文朝 , 赵伯铉 , 吕鹏 , 张轩昂 , 林洁瑜 , 熊秀文 , 黄大玮 , 杨明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受端电网无功同步平衡能力预测的电压稳定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用于预测受端电网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的受端电网运行数据;所述无功同步平衡能力通过受端电网内各个节点的无功补偿设备、储能设备、负荷和电压状态信息表征受端电网内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水平;根据采集到的受端电网运行数据进行迭代计算,预测下一个时刻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基于下一个时刻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同步平衡能力的预测值评估电压稳定性,选择性调整受端电网各个节点的无功补偿设备、储能设备和火电机组的无功出力。本发明可快速预测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基于预测结果对电网进行调整,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48074.7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特高压直流受端含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稳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根据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新能源渗透率和特高压直流的故障与特高压直流传输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和潮流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受端系统的发电机节点对负荷节点的无功备用权重模型,和受端系统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模型;定义负荷变化和新能源渗透率双重影响下的受端系统的薄弱节点集合;确定受端系统在场景下对应的薄弱节点,并在薄弱节点加装静止无功发生器。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特高压直流受端含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3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648074.7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特高压直流受端含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稳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根据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新能源渗透率和特高压直流的故障与特高压直流传输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受端系统的电力系统拓扑模型和潮流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受端系统的发电机节点对负荷节点的无功备用权重模型,和受端系统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模型;定义负荷变化和新能源渗透率双重影响下的受端系统的薄弱节点集合;确定受端系统在场景下对应的薄弱节点,并在薄弱节点加装静止无功发生器。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特高压直流受端含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321298.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郑旭 , 关钦月 , 徐敬友 , 熊炜 , 赵爽 , 郭婷 , 王思聪 , 廖爽 , 蔡杰 , 王雅文 , 李智 , 张文朝 , 赵伯铉 , 吕鹏 , 熊秀文 , 黄大玮 , 杨明
IPC: H02H9/04 , H02J3/16 , H02J3/38 , H02J3/50 , H02J3/48 , H02J3/18 , H02J3/00 , H02J3/32 , G06Q10/04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风电无功过剩指数预测的并网过电压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当前时刻电网内风机并网点处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数据,电池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数据,燃煤发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数据,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功率数据以及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数据;计算当前时刻电网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如果当前时刻电网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根据当前时刻的所测量的功率数据,通过迭代计算预测下一时刻的风电无功过剩指数,用于计算下一时刻风电机组的无功输出功率调整量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功率调整量。本发明有效抑制并网点的过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77267.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夏方舟 , 杨洁 , 叶高翔 , 张浩钦 , 桑子夏 , 陈曦 , 赵红生 , 邵非凡 , 彭君哲 , 王平凡 , 莫石 , 舒思睿 , 张震 , 郑子健 , 杨子立 , 彭文彦 , 吴昶 , 李亚馨 , 唐靖 , 徐敬友 , 陈可 , 周玉洁
Abstract: 考虑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源网荷储一体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将电网的发电侧和用电侧视为两个宏观的整体,通过工商业分时电价和动态碳排放因子的相互制约,分别构建考虑动态碳排放因子的发电侧外层模型和用电侧内层模型,并通过将考虑动态碳排放因子的发电侧外层模型和用电侧内层模型重构求解,得到考虑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源网荷储一体双层优化运行策略。本发明考虑了主网和配网之间基于电价和碳中和成本的主从博弈,将传统的固定碳排放因子改进为时变的动态碳排放因子,通过分时电价和动态碳排放因子引导用电侧灵活性负荷深度参与需求侧响应,优化发电和用电的时序特性,从而在降低用电侧综合用电成本的同时,提升发电侧的发电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417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26517.2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杨洁 , 周斌 , 舒东胜 , 徐敬友 , 夏方舟 , 姜世公 , 李亚馨 , 赵红生 , 叶高翔 , 邵非凡 , 唐靖 , 周玉洁 , 陈可 , 杨子立 , 郑子健 , 彭文彦 , 易柏年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0 , G06N3/045 , G06N3/092
Abstract: 能源传输受限环境下的电力系统智能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方法为构建供电方‑用电方能量管理模型,模型的最优调度目标是最小化供电方能量管理目标函数以及用电方能量管理目标函数,将最优调度目标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的共享奖励函数最大化形式,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求解分布式能量管理模型,得到移动储能车的调度方案。本设计在满足用电方负荷需求的基础上以最小化运输成本以及可再生能源丢弃量为目标,构建供电方能量管理目标函数,以最小化为维持供需平衡切除的可控负荷量为目标,构建用电方能量管理目标函数,从而达到保证能源传输受限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独立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最大化风光利用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131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26520.4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夏方舟 , 杨洁 , 叶高翔 , 张浩钦 , 桑子夏 , 赵红生 , 陈曦 , 邵非凡 , 彭君哲 , 王平凡 , 张焱哲 , 莫石 , 舒思睿 , 张震 , 郑子健 , 杨子立 , 彭文彦 , 李亚馨 , 唐靖 , 徐敬友 , 陈可 , 周玉洁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换电规划及优化配置与引导方法、系统,该方法先构建以最小化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综合换电成本为目标,考虑换电站运行约束和电动汽车换电约束的换电优化配置与引导模型,然后求解换电优化配置与引导模型,得到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配置方案与车辆换电引导方案。本发明不仅在满足交通约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用户换电时间成本,而且在满足配电网接入要求的同时降低了换电服务商的硬件配置成本和购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65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445784.2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H02J3/46 , H02J3/48 , H02J3/50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中压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方法,先计算待评估配电网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分布式光伏最大承载力,初始化本次运行状态下所有光伏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增长每个光伏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通过仿真计算校验增长后的各光伏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是否满足安全运行约束条件,若满足,则继续增长,迭代计算,若不满足,则将最后一次满足安全运行约束条件时所有光伏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之和,作为本次运行状态下的分布式光伏最大承载力;然后选出具有最小的分布式光伏最大承载力的运行状态,该运行状态下的分布式光伏最大承载力即为待评估配电网的最终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结果;该结果能够适配配电网全年运行状态,安全稳定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