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893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947161.1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弱磁信号的海缆路由坐标定位方法,该坐标定位方法使用水下机器人作为平台,水下机器人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履带,水下机器人上设置有两三轴磁传感器,两三轴磁传感器分别为线圈传感器和磁通门传感器;两三轴传感器的Y轴均指向水下机器人的前进方向,前进方向由履带确定;两三轴传感器的Z轴均垂直于履带;水下机器人上设置有陀螺仪,陀螺仪用于采集水下机器人的姿态信息,并根据姿态信息修正两三轴传感器的数据至标准值;本发明将海缆产生的磁信号根据传感器的接收划分成三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执行相应的策略,使传感器最终靠近海缆,获取海缆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415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39133.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实时动态精准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通过设置在基准站和无人机上的两GNSS接收机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频双差观测量;设置宽巷观测量和超宽巷观测量并构建观测方程;基于TCAR算法直接取整获取超宽巷模糊度固定解;将超宽巷模糊度固定解代入观测方程计算宽巷模糊度参数,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求得宽巷模糊度浮点解;利用LAMBDA算法对宽巷模糊度浮点解进行固定,得到宽巷模糊度固定解;将宽巷模糊度固定解代入观测方程计算窄巷模糊度参数,再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求得窄巷模糊度浮点解,取整得到窄巷模糊度固定解;利用整周模糊度固定的观测量求解无人机与基准站的相对位置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4258.0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信号区域杆塔位移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主节点、若干采集子节点、网络差分服务器以及后台监控模块;主节点以及各采集子节点分别部署在对应的电力杆塔上,采集子节点用于采集对应电力杆塔的姿态数据以及位置数据,主节点及各采集子节点之间通过Lora通信模块连接;主节点通过卫星通信模块与网络差分服务器和后台监控模块通信连接;网络差分服务器用于输出差分校正数据至主节点;主节点获取各采集子节点采集到的电力杆塔的姿态数据以及位置数据并进行处理,转发差分校正数据至采集子节点,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后台监控模块;后台监控模块根据各电力杆塔的姿态、位置数据计算沉降位移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897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31410.0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子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点云数据;构建绝缘子识别模型,所述绝缘子识别模型包括顺次连接的预处理模块、注意力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和预测模块;将待识别点云数据输入至绝缘子识别模型,绝缘子识别模型输出预测结果。本发明从原始点云数据中提取绝缘子相关的待识别点云数据,构建识别模型对点云数据进行绝缘子识别,不受绝缘子所处空间环境、拍摄角度等因素影响,识别结果精度高。同时本发明在提取点云数据特征前利用注意力模块处理点云数据,能保留点云数据中更多的小目标细节信息,进一步提高绝缘子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9886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11451.6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8B13/196 , G08B13/184 , G08B7/06 , G08B25/10 , H04N7/18 , H04N5/76 , H02J13/00 , H02J7/35 , G08C17/02 , H04W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高精准激光雷达主动防外力破坏系统,属于输电线路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控制单元、太阳能供电单元、图像采集单元、智能监测单元和后台服务器,核心控制单元分别与后台服务器、太阳能供电单元、图像采集单元、智能监测单元连接。本发明可以把输电线路事故发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保存并发送给后台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通讯设备,便于对现场进行声光警告或使相关人员及时组织安排抢险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89647.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5D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经纬度坐标实现视频云台转向的控制方法,系统实时获取目标物经纬度坐标值,并执行经纬度坐标换算及视频设备转向角度的同步计算,系统将计算好的方位角度实时传入到视频云台控制转向数据接口,实现对视频镜头的精确转向,进而实现系统对目标物体的实时视频观测和跟随定位拍摄。本发明适用于对水面上、路面上行进物体的实时跟踪观察,并可实时测算目标物的距离,通过在云台上搭载不同定向观测设备,还可实现对目标物实行精确的强光照射、声波定向驱离等措施,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902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589647.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经纬度坐标实现视频云台转向的控制方法,系统实时获取目标物经纬度坐标值,并执行经纬度坐标换算及视频设备转向角度的同步计算,系统将计算好的方位角度实时传入到视频云台控制转向数据接口,实现对视频镜头的精确转向,进而实现系统对目标物体的实时视频观测和跟随定位拍摄。本发明适用于对水面上、路面上行进物体的实时跟踪观察,并可实时测算目标物的距离,通过在云台上搭载不同定向观测设备,还可实现对目标物实行精确的强光照射、声波定向驱离等措施,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36064.3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PC: G01V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梯度张量的水下磁性物质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壳、与外壳配合使用的保护罩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托盘底座,所述托盘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的上部通过设置连接杆与第二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托盘底座、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上均设置有陀螺仪,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三轴磁传感器,所述托盘底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旋转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外壳与保护罩的接缝处设置有防水垫圈。
-
公开(公告)号:CN1129871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69240.4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V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磁感应线圈爪形组合模式的海底电缆搜索与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包括水下移动装置和爪形探测器,所述爪形探测器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探棒、第二探棒、第三探棒和第四探棒,第一探棒、第三探棒和第二探棒依次等距排列,第四探棒位于第三探棒的正上方且两者俯视夹角为90°;海缆路由探测,将该爪形探测器搭载在水下移动装置上并下水测量,根据探测到的第四探棒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实时调整探测方向,使第四探棒的朝向与海缆路由的走向平行;确定海缆位置,根据第一探棒、第二探棒和第三探棒的感应电动势变化精确计算出爪形探测器与海缆的水平相对距离,进一步精确计算出爪形探测器与海缆的垂直相对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6720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42634.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路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全天侯监测的摄像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有主门,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上开有凹槽,且凹槽内放置有轴承转盘,所述轴承转盘的上表面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盒,固定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固定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摄像机。本发明能够带动摄像机转动,调节摄像角度,灵活性好,能够调节摄像机的倾斜角度,以不同的视角采集信息,提高了装置的可调节性,能够感应光照强度,在光照强度不够时控制照明灯工作进行补光,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在温度较低时通过处理器控制加热器工作,调节外壳中的温度,提高了装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