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6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51629.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公司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子晗 , 张斌 , 常栋梁 , 师一卿 , 苏凤飞 , 王勇 , 许臻 , 雷磊 , 丁文超 , 吴王强 , 王良 , 陈刚 , 陈青云 , 刘晓立 , 罗迪 , 汪金星 , 李旭 , 张华 , 代晓辉 , 薛倩楠 , 段璟靓 , 陈潇一 , 权雪洁 , 魏娜 , 郝梓辰 , 景龑 , 郭季璞 , 叶明坤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电缆三维成像与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光探测单元以及配置于其的信号处理及控制单元、三维成像与故障检测单元以及云平台单元;光探测单元包括光纤阵列,光纤阵列包括若干个光纤,若干个光纤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合束器,合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光源部,合束器的输出端还通过耦合器至探测器;信号处理及控制单元控制开关光纤,得到待测电缆的三维成像数据;三维成像与故障检测单元用于判定电缆是否发生故障;云监控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存储。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电缆故障位置,减少因故障未及时发现而导致的重大损失,使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响应潜在问题,有效提升电缆维护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46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36154.4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魏小龙 , 常栋梁 , 师一卿 , 王晓涛 , 王勇 , 王少军 , 陈青云 , 王良 , 刘子瑞 , 梁俊 , 刘晓立 , 王晟杰 , 罗迪 , 权雪洁 , 王媛 , 尤宽 , 薛倩楠 , 李强 , 代晓辉 , 陈潇一 , 万昊 , 景龑 , 王辰曦 , 杨睿 , 郭季璞 , 徐伟杰 , 叶明坤 , 康铎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在线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子集成芯片、土壤界面动态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衬底以及设于衬底上的分束合束器、微环谐振器以及光栅耦合器;所述分束合束器与微环谐振器相连,微环谐振器与光栅耦合器相连,其中微环谐振器为多个,每个微环谐振器中周长并不相同,多个微环谐振器按顺序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本发明通过精准的光学方法,实现土壤界面的实时监测,以确定土壤和空气界面的高度位置变化,进而监测水土流失,具备高灵敏度、非接触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有效提高水土流失监测的效率,为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605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01326.1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魏小龙 , 王晓涛 , 吴经锋 , 陈卓 , 师一卿 , 王勇 , 王良 , 陈青云 , 刘晓立 , 罗迪 , 王少军 , 吴昊 , 白旭龙 , 田堪良 , 李旭 , 张华 , 杨倬 , 代晓辉 , 陈潇一 , 樊创 , 王媛 , 李强 , 吴子豪 , 权雪洁 , 王辰曦 , 万昊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凝土废料的微生物固化鱼鳞坑及制备方法,原料包括混凝土破碎料、微生物固化菌液、胶结液和天然椰壳纤维,其中混凝土破碎料是整体混合固化后材料的“骨架”结构,增加整体材料强度、内摩擦力并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物矿化作用点,大量微生物会以此为附着点生成碳酸钙晶体胶结土壤颗粒和短椰壳纤维材料。短椰壳纤维则是整体固化后材料的加筋体,它具备良好的韧性和抗拉强度,能够增强固化后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侵蚀性能,本发明的鱼鳞坑能够兼具良好的力学强度、抗侵蚀性能、耐久性和生态环保性,使用混凝土废料和当地土为主,利用微生物菌种的矿化反应原理和天然椰壳纤维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符合节能低碳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08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1237.X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王少军 , 杜平 , 梁俊 , 魏淼 , 王良 , 吴健 , 薛军 , 陈维 , 陈潇一 , 薛倩楠 , 刘晓立 , 张一博 , 刘雪 , 段婧靓 , 刘娇健 , 梁勇 , 钱珂珂 , 权雪洁 , 菅永峰
IPC: G06V20/13 , G06V20/17 , G06V10/24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观测方法,针对现有的卫星遥感巡检监测方法,易受气象因素干扰而导致数据分离困难,提取数据和分析数据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输电塔观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借助基准图像生成模型对通过卫星观测到的数据进行重建。通过提前获取目标地点的卫星观测数据,并且对图像进行处理建立的基础图像模型作为深度学习图像模型的基础,再通过不断训练深度学习图像模型,建立基准图像生成模型,利用基准图像生成模型中的深度学习特性,可以对输入的新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重建图像模型,利用计算的方式来验证实际观测数据,计算差异,本申请提出的观测方法可以提供不同气象环境下的对比基准模型,避免了对观测图像直接分析的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258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68787.0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良 , 雷磊 , 魏小龙 , 董子晗 , 吴健 , 梁俊 , 江涛 , 白晓春 , 刘子瑞 , 陈维 , 薛倩楠 , 李青 , 陈康 , 陈潇一 , 高宇 , 高峰 , 刘娇健 , 王辰曦 , 黄海 , 王雅琛 , 郝敬晨 , 权雪洁 , 魏娜 , 何倩 , 徐伟杰
IPC: G01N21/25 , G06V20/17 , G06V20/10 , G06V10/40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V10/58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F16/55 , G06F16/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输变电工程沿线水土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面对复杂的户外环境,对土壤地表和植被的光谱图像分别进行特征的提取,并建立不同目标物对应的数据库,对扰动表土面积、土壤侵蚀量和被覆盖面积分别进行计算,提高了后期数据计算的精确度,对光谱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更细致的图像特征,便于后期对扰动表土面积、土壤侵蚀量和被覆盖面积的精确分析,本方法不需要人工监测,可以对输变电工程沿线水土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获取周边环境的当前状况,便于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有利于后期输变电工程沿线水土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49758.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雷磊 , 王良 , 田堪良 , 魏小龙 , 董子晗 , 白晓春 , 陈维 , 杨怀伟 , 樊成虎 , 周海宏 , 刘子瑞 , 吴凯 , 王少军 , 孔志战 , 师一卿 , 高峰 , 刘娇健 , 刘晓立 , 王辰曦 , 薛倩楠 , 丁彬 , 黄海 , 陈卓 , 魏娜 , 张欣宜 , 权雪洁 , 何倩
IPC: E02D17/20 , E02D3/00 , E02D3/12 , A01B79/00 , A01G17/00 , A01G22/00 , C12N1/20 , C12P3/00 , C12R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矿化的黄土边坡加固方法,根据黄土边坡的土壤特性,培育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和胶结液,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进行了野外边坡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在野外边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为黄土边坡的治理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且本方法在土壤颗粒之间生成碳酸钙结晶,将松散相邻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从而提高坡面的完整性,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在后期植被种植时,提高固化坡面植被恢复的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51627.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魏小龙 , 师一卿 , 王勇 , 白晓春 , 陈青云 , 王良 , 刘子瑞 , 梁俊 , 王晓涛 , 宋洋 , 何梦潇 , 石静涛 , 罗迪 , 权雪洁 , 刘晓立 , 尤宽 , 薛倩楠 , 代晓辉 , 陈潇一 , 万昊 , 景龑 , 王绿 , 王辰曦 , 郭安祥 , 菅永峰 , 陈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频域反射的水土流失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光纤探测单元、光频域反射解调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光纤探测单元能够置入待测土壤中对待测土壤进行测量;光频域反射解调单元用于获取分布式光纤中的瑞利散射信号,通过解调获得分布式光纤的应力分布数据;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待测土壤与空气的界面应力突变位置,并计算得到待测土壤的水土流失量;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计算待测土壤的湿度分布和湿度梯度,并评估待测土壤的水土流失风险。本发明可准确判断土壤与空气界面的变化量,量化水土流失量,且可结合应力与湿度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土壤湿度沿深度的分布及湿度梯度,评估并预警土壤的水土流失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608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55674.9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王良 , 魏小龙 , 吴健 , 江涛 , 梁俊 , 王开 , 白晓春 , 刘子瑞 , 陈松博 , 师一卿 , 薛倩楠 , 张华 , 陈康 , 闫可为 , 冯超宇 , 代晓辉 , 高宇 , 高峰 , 刘娇健 , 王辰曦 , 郝敬晨 , 权雪洁 , 魏娜 , 何倩 , 万昊 , 陈青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输变电工程环境的植被恢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获取输变电建设沿线植被多光谱无人机影像,再此基础上进行影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噪声去除等;其次,针对植被多光谱无人机影像,利用植被指数,选取特征光谱,获取增强后的植被光谱特征,同时,结合提取的土壤的光谱特征,通过人工标注,共同构成植被光谱特征库;然后,选取Unet模型,对建立的植被光谱特征库进行训练,实现植被的语义分割,然后利用基于全连接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后处理,实现植被语义分割结果的优化,从而实现植被覆盖面积的提取;最后,结合植被覆盖面积计算当前植被覆盖率,实现施工区植被恢复情况自动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5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68137.0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雷磊 , 王良 , 田堪良 , 吴健 , 魏小龙 , 董子晗 , 白晓春 , 陈维 , 郑树海 , 樊成虎 , 赵颖博 , 梁俊 , 王少军 , 万昊 , 高峰 , 刘娇健 , 王辰曦 , 薛倩楠 , 黄海 , 王雅琛 , 权雪洁 , 魏娜 , 陈卓 , 赵瑞 , 徐伟杰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工程塔基区水土流失与次生灾害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待评估塔基区进行区域和坡面划分,采集各区域的环境数据和各坡面的坡面数据;分别建立区域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等级数据库和坡面次生灾害危险程度等级数据库;基于区域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等级数据库得到各区域环境数据的影响因子,基于坡面次生灾害危险程度等级数据库得到各坡面数据的影响因子;基于各区域环境数据的影响因子计算各区域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值,基于获取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值和各坡面数据的影响因子计算各坡面次生灾害风险评估值,可以提前获取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和次生灾害风险评估,便于根据风险评估等级提前采取对应的措施,保证输变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489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821238.4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磊 , 杜平 , 王少军 , 梁俊 , 魏淼 , 王良 , 吴健 , 薛军 , 陈维 , 陈潇一 , 薛倩楠 , 刘晓立 , 张一博 , 刘雪 , 段璟靓 , 刘娇健 , 梁勇 , 钱珂珂 , 权雪洁 , 菅永峰 , 徐伟杰 , 梁苗
IPC: G06V20/13 ,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42 , G06V10/52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图像识别方法,针对现有输电线施工工程进度管理方法,难以实现工程成本的精确调控和电网建设质量保障,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输电线路工程状态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基于卫星遥感的影像数据,并对基于YOLOv5网络的检测器模块进行优化,能够快捷的得到边界预测结果和状态类别。本申请仅依靠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了输电线工程在图像中的定位以及工程所属作业状态的准确判决,为电网建设无计划作业的高精度风险监测提供了创新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