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摄影测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009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1266531.X

    申请日:2018-10-29

    IPC分类号: G01H17/00 F42D1/00 G01M1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测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包括:步骤一.布置高速摄影仪对建筑物各部位进行拍摄,拍摄不到的部位则布设振动传感器,同时进行振动数据采集;步骤二.基于振动数据确定建筑物结构的脆弱或缺陷部位,在这些部位各选取一标志点;并且在建筑物的各整体结构部位也分别选取多个标志点;然后对各个标志点处进行重点追踪拍摄;步骤三.计算得到建筑物中各振动传感器布设处和各个标志点处的振动频率;步骤四.取各整体结构部位的特征值作为该结构的特征振动频率;步骤五.将各特征振动频率和各脆弱或缺陷部位的振动频率分别乘上相应比例系数,然后求和得到有效振动频率;步骤六.利用有效振动频率进行振动损伤评价。

    基于高速摄影测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0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266531.X

    申请日:2018-10-29

    IPC分类号: F42D1/00 G01M1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测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包括:步骤一.布置高速摄影仪对建筑物各部位进行拍摄,拍摄不到的部位则布设振动传感器,同时进行振动数据采集;步骤二.基于振动数据确定建筑物结构的脆弱或缺陷部位,在这些部位各选取一标志点;并且在建筑物的各整体结构部位也分别选取多个标志点;然后对各个标志点处进行重点追踪拍摄;步骤三.计算得到建筑物中各振动传感器布设处和各个标志点处的振动频率;步骤四.取各整体结构部位的特征值作为该结构的特征振动频率;步骤五.将各特征振动频率和各脆弱或缺陷部位的振动频率分别乘上相应比例系数,然后求和得到有效振动频率;步骤六.利用有效振动频率进行振动损伤评价。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152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231035.0

    申请日:2018-10-22

    IPC分类号: G01B11/00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扫描,获取建筑物全面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模建后,得到所有承重部位表层裂缝的分布模式、长度和宽度扩展情况。定义了新的局部裂缝密集度,最后通过局部裂缝密集度大小来判断建筑物局部承重结构损伤情况,统计各个承重结构损伤情况得到整体局部裂缝密集度来评价建筑物整体损伤。同时,利用三维激光线扫描,还可得到建筑物几何中心线的振动位移。另外,此方法还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连续性测量,可得到建筑物结构实时损伤状态。本方法在矿山、水利水电、交通等领域的建筑物损伤判断上,能快速地给出结构损伤结果,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1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31035.0

    申请日:2018-10-22

    IPC分类号: G01B11/00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爆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扫描,获取建筑物全面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模建后,得到所有承重部位表层裂缝的分布模式、长度和宽度扩展情况。定义了新的局部裂缝密集度,最后通过局部裂缝密集度大小来判断建筑物局部承重结构损伤情况,统计各个承重结构损伤情况得到整体局部裂缝密集度来评价建筑物整体损伤。同时,利用三维激光线扫描,还可得到建筑物几何中心线的振动位移。另外,此方法还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连续性测量,可得到建筑物结构实时损伤状态。本方法在矿山、水利水电、交通等领域的建筑物损伤判断上,能快速地给出结构损伤结果,应用前景广阔。

    保留灌肠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044831Y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20084036.8

    申请日:2007-04-04

    申请人: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A61M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留灌肠装置,包括肛管和灌肠袋,灌肠袋通过软管与肛管连通,软管上设有肛管内药液流速的流速调节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先将输液袋挂在支架上,药液通过重力经软管、肛管进入人体实现保留灌肠,且可通过流速调节器调节药液流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且可保证连续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