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199770.8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S1:建立考虑热膨胀和热损伤影响的第一热损伤弹性元件;S2:建立考虑热力耦合作用影响的热力耦合损伤黏性元件;S3:建立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模型;S4:获取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的一维本构关系方程;S5:建立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的三维本构关系方程。本发明提出了考虑热膨胀作用的弹性元件和基于分数阶的热力耦合损伤黏性元件,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温度作用下岩石蠕变的三阶段特征,较好反映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流变机制,该模型的建立能够为火灾隧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44858.0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Q10/04 , G06F30/13 , G06N3/006 , G06N3/0985 , G06N3/084 , G06N3/044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SSA‑LS‑SVM算法预测盾构引起测点的沉降曲线预测方法与系统,包括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信息进行探勘后获取地质参数,获取盾构隧道的纵向沉降数据集和地质数据集,构建LS‑SVM模型,确定LS‑SVM模型中待优化的参数,根据SSA算法对待优化的参数进行优化,所述待优化的参数包括正则化因子和核函数参数,根据训练集对LS‑SVM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测试集对优化及训练后的SSA‑LS‑SVM模型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的误差情况,获取训练后的SSA‑LS‑SVM模型,根据训练后的SSA‑LS‑SVM模型对待预测位置集合的纵向沉降进行预测并得到纵向沉降曲线,便于工程师在施工前提前掌握沉降情况。本发明中提出的基于SSA‑LS‑SVM模型对预测盾构掘进引起监测点的沉降曲线具有效率高,准确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31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76650.X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垃圾废气收集处理设备,垃圾废气收集处理设备包括旋转式立筒收集器、输气管道、处理水箱、废气焚烧器、过滤吸附箱和排气管,旋转式立筒收集器分设有若干组且分散式预埋于垃圾填埋场内,若干组旋转式立筒收集器的上端均连接有导气软管,导气软管的上端与输气管道相连接,输气管道的内端穿插于处理水箱内,处理水箱通过钢结构框架固定并安装于垃圾填埋场的一侧,处理水箱通过管道与废气焚烧器相连接,废气焚烧器的上端通过管道与过滤吸附箱连接。本发明所设计的垃圾废气收集处理设备可以对垃圾填埋场内的废气依次进行废气收集、废气量调控、溶水操作、废气燃烧和粉尘吸附处理,可以提高垃圾废气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28408.5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试样筒、加载系统、供气系统和控制系统,从而对城市生活垃圾样本和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分别进行有效孔隙度测试,获得有效孔隙度满足标准有效孔隙度的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进而获取城市生活垃圾样本的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的定量预测,通过规则的封闭几何体和开口空心几何体混合组成的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模拟非均质性强的城市生活垃圾样本,为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的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样本,也适用于普通非饱和土。
-
公开(公告)号:CN11556944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55763.1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装置,包括抽气管和抽气泵,抽气管一端伸入垃圾填埋场的抽气井中,另一端与抽气泵相连,在抽气泵作用下,抽取抽气井中的填埋气进行收集,抽气管上安装有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板能对抽气管中输送的填埋气进行过滤,减少填埋气中的杂质,同时在过滤组件与抽气泵之间安装有制冷组件,能对过滤后的填埋气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通过存水箱收集冷凝后水蒸气,其中,设置有多个过滤板,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能根据对抽气管上的过滤板进行更换,无需人工更换,省时省力,同时,本发明中,通过出水管的作用,能对更换后的过滤板进行冲洗,以便于下次更换使用,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时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2257.0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演城市固体废弃物双区气体渗透系数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试样筒、供气系统、加载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试样筒用于装填城市固体废弃物试样,所述城市固体废弃物试样气体的渗透率测试、孔隙度、气体有效扩散系数测试均在所述试样筒中进行,所述供气系统用于提供气体进行城市固体废弃物试样气体渗透率、孔隙度、气体扩散系数测试,所述加载系统用于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试样进行加压操作,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气体进出流量、压力、温度以及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该试验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试验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气体渗透系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99770.8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S1:建立考虑热膨胀和热损伤影响的第一热损伤弹性元件;S2:建立考虑热力耦合作用影响的热力耦合损伤黏性元件;S3:建立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模型;S4:获取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的一维本构关系方程;S5:建立热力耦合石灰岩分数阶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的三维本构关系方程。本发明提出了考虑热膨胀作用的弹性元件和基于分数阶的热力耦合损伤黏性元件,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温度作用下岩石蠕变的三阶段特征,较好反映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流变机制,该模型的建立能够为火灾隧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8688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400440.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耦合条件下层状岩石统计损伤计算方法,首先给定岩石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其次建立了岩石应力‑应变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最后根据广义胡克定律和统计损伤原理建立了考虑各向异性非线性强度破坏准则的岩石在三轴高温‑渗流耦合力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发明应用于热‑力耦合作用下层状板岩的三轴压缩试验,提出的新模型较现有的模型综合性及适用性较强,对试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程度较高。体现了层状板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充分反映了峰后阶段的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451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2393.0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静水压力作用下氯离子加速侵蚀素混凝土试验系统,包括容箱、阴极钛网、阳极钛网及电源;素混凝土试件设于容箱内,容箱内素混凝土试件上侧和下侧不连通,阴极钛网设于容箱内素混凝土试件上侧,阳极钛网设于容箱内素混凝土试件的下侧,阴极钛网和阳极钛网与置于容箱外部的电源连接;第一管路的液体侧连有恒压变频水泵,恒压变频水泵将NaCl溶液经第一管路及注水管泵入容箱内;电源通电后,阴极钛网、阳极钛网与NaCl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容箱内上侧生成氢气,下侧生成氯气;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将氯气和氢气收集处理。本发明实现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作用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加速侵蚀,便于混凝土的侵蚀机理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8688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400440.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耦合条件下层状岩石统计损伤计算方法,首先给定岩石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其次建立了岩石应力‑应变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最后根据广义胡克定律和统计损伤原理建立了考虑各向异性非线性强度破坏准则的岩石在三轴高温‑渗流耦合力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发明应用于热‑力耦合作用下层状板岩的三轴压缩试验,提出的新模型较现有的模型综合性及适用性较强,对试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程度较高。体现了层状板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充分反映了峰后阶段的趋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