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54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74204.5
申请日:2024-03-29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C08L33/20 , C08J9/36 , C08J9/28 , C09D183/04 , C09D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稳定的太阳能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水蒸发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光热转换材料及亲水多孔膜,光热转换材料由MoS2纳米片和CNT复合而成,并均匀分布在亲水多孔膜上,光热转换材料用量为0.12‑0.8mg cm‑2,聚二甲基硅氧烷均匀分布在光热转换材料上,用量为5‑7mg cm‑2。聚二甲基硅氧烷顶层主要起保护作用,同时作为粘结剂将光热材料粘在亲水多孔膜上,光热转换材料用于太阳光的吸收与转换,底层PAN多孔膜用于水分的运输。本发明太阳能水蒸发材料,实现碳纳米管与二硫化钼(MoS2)的协同吸收作用,在使用较少光热材料的同时具有高效稳定的水蒸发速率,良好的吸光性能,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52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66096.6
申请日:2023-11-07
申请人: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水蒸发光热转换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太阳能水蒸发光热转换材料包括花状MoS2和多孔碳膜;花状MoS2均匀分散在多孔碳膜的表面及内部,尺寸为200nm‑1μm,由相互交叉的纳米片构成,花状MoS2在光热转换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8‑50%。制备方法为先利用相转化法制备碳纳米管掺杂的PAN基膜,经预氧化、碳化后得到多孔碳膜,再利用水热法将花状的MoS2均匀的负载在多孔碳膜的表面和内部。本发明设计的材料,多孔碳膜与MoS2对太阳光的的协同吸收转换能力,有效提升了太阳能水蒸发的效率;多孔碳膜具有丰富的孔道,可以运输水分、热量传导;花状的MoS2可以增加光的内反射和光吸收并转化为热能传导给膜,从而减少光在膜表面的反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22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06438.6
申请日:2024-03-18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氦低品位天然气提纯多元化产品的方法和系统,属于天然气提纯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我国缺少较为经济的天然气提氦同步脱氮技术的关键问题,提出多种类分离膜、电化学氢泵和吸附多技术优势互补的梯级耦合流程的拓扑结构设计策略,以氦气回收率、氦气纯度、长距离管输天然气热值、甲烷回收率以及能耗为多目标判据确立分离单元的优势区域,实现多技术耦合生产多元化产品过程整体设计与协同优化,有效降低分离能耗,实现低成本和高收率分离提纯富氦低品位天然气生产氦气和长距离管输天然气等多元化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5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15045.6
申请日:2022-11-11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16B40/10 , G16B45/00 , C12Q1/689 , C12Q1/6869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洋赤潮预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筛选赤潮敏感指示生物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赤潮监控区内海水样品,提取样品中总DNA,PCR扩增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注释浮游细菌,并根据得到浮游细菌的物种,形成物种组成矩阵数据;步骤2,根据形成的物种组成矩阵数据,构建浮游细菌共现网络图;步骤3,根据共现网络模块特征,计算浮游细菌共现网络图中各节点的模块内连通度和模块间连通度,并选取模块内连通度大于第三阈值且模块间连通度小于第四阈值的节点,确定赤潮监控区水域中关键物种;步骤4,将筛选出的关键物种与赤潮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赤潮指示生物。本发明能够确定赤潮敏感指示生物,更好的进行赤潮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2536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71403.8
申请日:2022-07-23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B01D53/22 , B01D69/12 , B01D71/52 , B01D71/56 , C08J5/18 , C08L71/00 , C08L77/00 , C08L8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填料比表面积精确调控混合基质膜CO2分离性能的方法,本发明将填料UiO‑66‑NH2按一定比例与聚合物混合,制备混合基质膜。不同比表面积的UiO‑66‑NH2将给膜材料提供不同的渗透系数和选择性,随着填料比表面积的增大,CO2渗透系数有所下降,CO2/N2选择性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5573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09196.6
申请日:2020-12-30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活性调节多种炼厂气梯度综合回收利用工艺及系统,本发明分离工艺中多种炼厂气的氢气和轻烃回收耦合过程操作相对独立,使氢气和轻烃回收过程既能彼此促进,又能相互独立操作,解决了以往回收工艺因轻烃和氢气回收过程相互多次嵌入彼此回收过程中,而导致无法根据产品市场价值灵活性调节操作和选择性回收轻烃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工艺能够随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灵活性调节产品种类。回收过程利用膜分离技术和压缩冷凝技术对各股物流进行同步双向富集梯度利用和尾气循环利用,不仅极大程度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回收率,而且降低了分离能耗。同时根据多种炼厂气的氢气和轻烃组成不同,对其进行分类使其对炼厂气组成波动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1502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87840.8
申请日:2020-06-24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B01D53/047 , B01D53/22 , C01B23/00
摘要: 一种产品多元化的氦气高收率分离提纯耦合工艺,属于气体分离回收领域。该工艺从生产多元化氦气产品和氦气高收率的角度出发,将膜分离技术和吸附技术耦合联用,实现技术优势互补高收率生产不同浓度的氦气产品。首先低浓度的含氦气体经升压和预处理后进入二级+二段膜分离单元,经膜分离单元逐级浓缩生产中等浓度的氦气产品,其中一部分中等浓度的氦气进入到吸附单元进一步提浓生产A级以上氦气产品。膜分离单元富氦尾气多级循环利用以保证较高的氦气回收率,膜分离单元的富氮尾气与吸附单元解析气混合作为驱油气或排空。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具有设备占地小和运行能耗低等优点,可同步生产满足家用电器制冷等领域需要的90vol%氦气浓度富氦产品和用于化学化工、半导体等行业的A级氦产品,同时氦气的回收率超过99%。
-
公开(公告)号:CN1108988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10964.8
申请日:2019-12-02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燃油脱硫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新型复合燃油脱硫吸附剂,包括重量配比如下的各组分:分子筛原粉10-20份、Al2O310-20份、水玻璃40-60份、金属盐5-15份、有机配体1-6份。本发明以整体分子筛颗粒为载体,在其上负载高脱硫活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最后得到整体多级孔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复合脱硫吸附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硫精度低、硫容低等问题。本发明的脱硫吸附剂对噻吩类硫化物有较高的脱除效率,对硫化物的选择性高,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节约操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7662.6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0 , H01M8/0247 , H01M8/0271 , H01M4/88 , H01M8/10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环形中空纤维式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柔性轻质材料制备中空纤维式燃料电池,并将其弯屈成曲度不同的环形,制备柔性燃料电池。中空纤维式柔性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比表面积和集成度,满足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移动电源、航空航天等柔性化、轻量化及受限空间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80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871402.3
申请日:2022-07-23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B01D71/06 , B01D71/52 , B01D71/56 , B01D69/12 , B01D69/02 , B01D53/22 , B01D53/04 , C08G8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咪唑酯骨架提高混合基质膜CO2分离性能的方法,本发明以Pebax1657为混合基质膜基体材料,通过在其中共混ZIF‑93,利用ZIF‑93中介于N2\CO2动力学直径之间大量的CO2气体渗透的孔结构,从而在膜内营造出大量的定向用于CO2渗透的运输通道,同时,醛基的存在具有CO2优先吸附性能,由此可以提高CO2在膜内的溶解性,最终实现提高混合基质膜CO2气体的分离性能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