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压力陶瓷传感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00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86582.X

    申请日:2024-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压力陶瓷传感器,包括底壳,底壳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安装陶瓷敏感元件,陶瓷敏感元件上端还设有线路板;底壳上部螺纹连接上壳,上壳与底壳之间设有压紧陶瓷敏感元件以及安装座的限位件;陶瓷敏感元件内设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的底部嵌设在底壳的内壁中且能自动调节其与底壳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本发明的密封机构中通过磁性板一、磁性板二以及弹簧、伸缩杆、密封圈的相互作用,利用磁性之间的斥力以及弹簧的弹力作用能使密封圈与底壳、陶瓷敏感元件实现自动调节,始终保持较为紧密的接触,保证了密封性,避免了密封圈长时间使用后密封不佳的问题。

    真空灭弧室陶瓷壳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8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1331664.8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灭弧室陶瓷壳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球磨陶瓷粉,出料过筛;S2:将步骤S1中的陶瓷粉加入复合粘结剂并加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浆;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浆热压铸成型;S4:将步骤S3中压铸成型的坯件加入析出剂浸泡析出粘结剂并待干;S5:将用析出剂浸泡后坯件进行高温烧成;S6:将步骤S5中高温烧成的半成品件进行精磨加工;S7:将步骤S6中精磨加工后的半成品件再深加工金属化处理;S8:将金属化处理后的成品件焊接装管。本发明取用了热压铸成型的优势:能够成型结构复杂的异形件陶瓷产品;避免减去一次排蜡素烧成工序的制造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高了陶瓷产品的机械和电的性能。

    真空灭弧室陶瓷壳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8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31664.8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灭弧室陶瓷壳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球磨陶瓷粉,出料过筛;S2:将步骤S1中的陶瓷粉加入复合粘结剂并加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浆;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浆热压铸成型;S4:将步骤S3中压铸成型的坯件加入析出剂浸泡析出粘结剂并待干;S5:将用析出剂浸泡后坯件进行高温烧成;S6:将步骤S5中高温烧成的半成品件进行精磨加工;S7:将步骤S6中精磨加工后的半成品件再深加工金属化处理;S8:将金属化处理后的成品件焊接装管。本发明取用了热压铸成型的优势:能够成型结构复杂的异形件陶瓷产品;避免减去一次排蜡素烧成工序的制造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高了陶瓷产品的机械和电的性能。

    一种排蜡窑抽力控制传感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74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62009.1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蜡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蜡窑抽力控制传感设备及系统,包括有底台和窑体,所诉底台上端面嵌设有加热盘,加热盘上端面安装有窑体,窑体上端面安装有抽气泵,抽气泵底部安装有出气管,窑体外侧壁安装有进料口,进料口外侧壁安装有第一阀门,本发明中采用主轴和转板结构,从而便于带动内主板进行翻转,在其内部结构发生损害时便于对其进行检修处理,密封垫能够对转板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防止气体泄漏,压台对密封垫进行按压处理,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效果;采用放置腔结构,从而能够对维修工具进行放置处理,又采用调节蜗杆和调节蜗轮结构,无需工作人员伸出平台外侧端对调节丝杠进行转动控制处理,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一种陶瓷产品高温成瓷垫片及重复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48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33032.8

    申请日:2024-10-30

    Inventor: 刘巍 李洪良 彭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垫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产品高温成瓷垫片及重复使用方法,包括轮扣、上碗扣、下碗扣、一号插杆、二号插杆、长横杆、短横杆、高温下垫片、高温上垫片、竖杆和内设型空腔,竖杆上安装轮扣,轮扣上侧安装上碗扣,轮扣下侧安装下碗扣,轮扣侧端安装一号插杆和二号插杆,一号插杆之间安装长横杆,二号插杆之间安装短横杆,长横杆和短横杆之间安装高温下垫片,高温下垫片上侧安装高温上垫片,高温下垫片和高温上垫片之间设有内设型空腔,增加了高温下垫片和高温上垫片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