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8245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0249844.2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涉及激光自混合传感技术领域,现有的激光自混合振动距离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探测灵敏度的传感测量且结构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微型化,无法与现代通讯系统的芯片做到很好的集成,无法大规模集成开发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分案申请提供一种微腔芯片型激光自混合距离传感系统,该系统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原理和光学微腔调谐原理,利用光学微腔构建激光自混合传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测量,同时因系统具有微型化的优点,更加适合于大规模芯片制造加工,更加适合于狭小场合、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测量,并且能够与目前光纤通讯中的商用系统充分结合,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远程及特殊应用场合传感及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790070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0255736.2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1S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自混合传感技术领域,现有的激光自混合振动距离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探测灵敏度的传感测量且结构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微型化,无法与现代通讯系统的芯片做到很好的集成,无法大规模集成开发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腔芯片型激光自混合距离传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原理和光学微腔调谐原理,利用光学微腔构建激光自混合传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测量,同时因系统具有微型化的优点,更加适合于大规模芯片制造加工,更加适合于狭小场合、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测量,并且能够与目前光纤通讯中的商用系统充分结合,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远程及特殊应用场合传感及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581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85992.5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2B6/26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涉及光延时器领域,现有的芯片可集成型的光延时器系统复杂度高,多个微腔耦合状态同步调节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分案公开了一种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器,包括光信号输入端、光信号输出端、光学微腔、耦合器件、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的端口A与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端口B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C与第二耦合器的端口C相连,第二耦合器的端口A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B与光信号输出端相连。本分案利用反馈机制将出射光反馈并注入光学微腔的腔内,增加了光信号传输的有效路径以及额外色散的可调延时,系统复杂度低,延时效果好,可通过对反馈条件的控制,进一步调节延时效果,从而达到延时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36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255740.9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2B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延时器领域,现有的芯片可集成型的光延时器系统复杂度高,多个微腔耦合状态同步调节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方法及延时器,所述延时器包括光信号输入端、光信号输出端、光学微腔、耦合器件、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的端口A与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端口B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C与第二耦合器的端口C相连,第二耦合器的端口A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B与光信号输出端相连。本发明利用反馈机制将出射光反馈并注入光学微腔的腔内,增加了光信号传输的有效路径以及额外色散的可调延时,系统复杂度低,延时效果好,可通过对反馈条件的控制,进一步调节延时效果,从而达到延时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75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752407.8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涉及激光器领域,具体为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包括产生980nm或1480nm泵浦光的第二泵浦源、掺杂光学微腔、耦合器件、波分复用器和温控装置,第二泵浦源、掺杂光学微腔和波分复用器通过耦合器件连接且掺杂光学微腔位于温控装置的温控范围内。本分案申请所述的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结构简单、体积小,Q值高,便于后续的集成化应用,通过对光学微腔温度的控制实现对出射激光波长的调谐,调谐机制简单、方便、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9007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55736.2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1S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1042 , H01S5/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自混合传感技术领域,现有的激光自混合振动距离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探测灵敏度的传感测量且结构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微型化,无法与现代通讯系统的芯片做到很好的集成,无法大规模集成开发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腔芯片型激光自混合距离传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原理和光学微腔调谐原理,利用光学微腔构建激光自混合传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测量,同时因系统具有微型化的优点,更加适合于大规模芯片制造加工,更加适合于狭小场合、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测量,并且能够与目前光纤通讯中的商用系统充分结合,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远程及特殊应用场合传感及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36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55740.9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2B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延时器领域,现有的芯片可集成型的光延时器系统复杂度高,多个微腔耦合状态同步调节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方法及延时器,所述延时器包括光信号输入端、光信号输出端、光学微腔、耦合器件、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的端口A与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端口B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C与第二耦合器的端口C相连,第二耦合器的端口A通过耦合器件与光学微腔耦合,端口B与光信号输出端相连。本发明利用反馈机制将出射光反馈并注入光学微腔的腔内,增加了光信号传输的有效路径以及额外色散的可调延时,系统复杂度低,延时效果好,可通过对反馈条件的控制,进一步调节延时效果,从而达到延时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05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233041.8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涉及激光自混合传感技术领域,现有的激光自混合振动、位移、速度传感系统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探测灵敏度的传感测量且结构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微型化,无法与现代通讯系统的芯片做到很好的集成,无法大规模集成开发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分案申请提供一种异侧耦合式微腔芯片型激光自混合振动、位移、速度传感系统,该系统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原理,利用光学微腔构建激光自混合传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测量,同时因系统具有微型化的优点,更加适合于大规模芯片制造加工,更加适合于狭小场合、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测量,并且能够与目前光纤通讯中的商用系统充分结合,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远程及特殊应用场合传感及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755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0752407.8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涉及激光器领域,具体为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包括产生980nm或1480nm泵浦光的第二泵浦源、掺杂光学微腔、耦合器件、波分复用器和温控装置,第二泵浦源、掺杂光学微腔和波分复用器通过耦合器件连接且掺杂光学微腔位于温控装置的温控范围内。本分案申请所述的可调谐光学微腔掺杂激光器结构简单、体积小,Q值高,便于后续的集成化应用,通过对光学微腔温度的控制实现对出射激光波长的调谐,调谐机制简单、方便、效率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