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83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28033.9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滑坡体生命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滑坡体下搜救的辅助定位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穿戴式本体,穿戴式本体穿戴于在滑坡灾害发生前参与滑坡体下搜救工作的被困人员上;设置于穿戴式本体上的定位组件,其中,定位组件包括:实时定位装置,用于获取辅助定位装置的当前所处位置,使得搜救人员定位被困人员的实际位置;引导装置,用于对搜救人员进行引导定位。本申请可以通过吸波材料、声波发射装置、光波发射装置形成滑坡体下探测的异常区域,为地面探测装置提供定位标靶,使得地面探测救援有了明确的定位方向,大幅提升了定位精度及救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59402.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蚀崖岩体敏感性综合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影响参数;根据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影响参数得到所述海蚀崖岩体的至少一个评价指标;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评价指标和预设海蚀崖岩体敏感性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并根据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得到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评价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海蚀崖岩体敏感性考虑因素较少,误差率较高,降低了敏感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且无法预测海蚀崖岩体消退及崩塌概率的未来发展趋势,缺乏对于海蚀崖崩塌灾害产生方位、规模和保护的有效指导,降低了崩塌灾害防治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93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16352.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模型与卫星平台数据融合的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对目标滑坡重点区域进行扫描和气象监测,采集水文、地质、降雨和气象监测数据,以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和I‑D曲线;基于TRIGRS模型和TiVaSS模型分别对目标滑坡重点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得到多个TRIGR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和多个TiVaS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并预测每个TRIGRS和TiVaS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的滑坡危险度;采集目标滑坡重点区域的历史降雨数据等,结合I‑D经验模型生成目标滑坡预测I‑D曲线;融合I‑D曲线、滑坡危险度和目标滑坡预测I‑D曲线,得到目标预测预警结果,进而生成预测预警云图,以对滑坡灾害进行预防和处理。由此,解决了现有滑坡预测模型的使用条件有限、系统化不足、精确度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176957.1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多极化井孔雷达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增强现实设备,用于响应于用户指示生成目标探测指令,并对地下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成像显示,其中,用户指示包括机械指示和语音指示;井上控制设备,用于根据目标探测指令确定雷达参数,并根据雷达反射信号构建地下结构三维模型;多极化井孔雷达,用于根据雷达参数向目标井孔发射雷达发射信号,并接收目标井孔反射的雷达反射信号。由此,解决了传统的井孔雷达探测系统可视化程度低、缺乏实时交互功能、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44003.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降尘装置,用于红层区隧道内降尘,所述自动降尘装置包括:渗水收集单元包括渗水收集组件和储水桶,渗水收集组件用于收集隧道内的渗水;渗水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组件和汲水管,储水腔与储水桶通过汲水管连通,过滤组件用于过滤储水桶中收集的渗水;雾化降尘单元与储水腔连通,雾化降尘单元形成有喷雾口;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粉尘浓度和粉尘的分布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降尘装置,通过对隧道内渗出水的合理利用,无需从隧道外获取水源,达到了绿色降尘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隧道内的湿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并且自动降尘装置能够做到根据环境情况判断需要移动的位置和降尘效率,降低了降尘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65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84580.6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38 , G06V10/82 , G06F11/14 , G06T11/00 , G06V10/40 , G06V10/77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S19/42 , G01S17/9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智慧探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超前探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探测元件获取目标机器人的探测数据,以控制目标机器人执行预设探测操作;远程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机器人的实时定位信息获取目标机器人对应的环境信息,以确定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探测数据;数据智慧管理模块,用于对探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估操作,以得到标准探测数据,并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获取将标准探测数据对应的不良地质体识别结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解译及评估过程过度依赖于专业知识水平和工程经验,进行初期物探误差较大,导致钻孔难以验证到不良地质体,极大影响探测元件稳定及探测效果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1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35698.X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宋建军 , 傅康 , 张宽宝 , 高发勇 , 马永涛 , 薛翊国 , 孔凡猛 , 李清明 , 王斌 , 刘欢 , 程彦强 , 黄胜 , 祁正荣 , 张金祥 , 曹新平 , 赵燕 , 张燕杰 , 王建宁
IPC: G06F18/241 , G06F18/25 ,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BM隧道开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掘进机TBM卡机风险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物理驱动卡机判识模型,获取物理驱动卡机风险等级;基于信息驱动卡机判识模型,获取信息驱动卡机风险等级;对物理驱动卡机风险等级和信息驱动卡机风险等级进行集成融合处理,以构建物理‑信息双驱动隧道掘进机TBM卡机风险超前判识模型,从而判识目标隧道段的目标卡机风险隧道段和目标正常围岩隧道段,进而根据TBM掘进参数分别对目标卡机风险隧道段和目标正常围岩隧道段生成满足预设安全及高效要求的掘进方式。由此,解决相关技术中单纯数据驱动模型适应性差,以及单纯物理模型预测精度低,降低隧道掘进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94199.7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的无人机结构光扫描预警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人机在红层隧道飞行,以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到达各基准点的位置;结构光扫描系统,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无人机,采集红层隧道的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用于接收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并根据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的隧道信息;智能预警系统,用于根据隧道信息判断红层隧道是否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其中,若红层隧道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则生成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预警信息,以进行风险警示。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测量和判断,操作和解读过程较为复杂,无法实时检测和预警施工中大变形的情况,数据处理效率、数据精准度均较低,此外,施工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现场快速、高效检测的需要,检测成本和风险均较高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12842.2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08 , B64U20/80 , B64U10/14 , G05D1/46 , G05D1/49 , B64U101/17 , G05D101/15 , G05D109/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全航空等值反磁瞬变电磁的探测无人机平台及方法,其中,探测无人机平台包括:数据管理终端,用于响应数据的查询、输入、解译和评估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无人机模块,用于基于全航空等值反磁瞬变电磁信号,根据数据命令控制无人机飞行和执行电磁收发;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分别与数据管理终端和无人机模块相连以进行数据传输;降噪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勘探数据进行预降噪处理。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会造成瞬变电磁实际勘测早期信号失真,对于浅部探测区域会形成探测盲区,探测分辨率较低,不适用于复杂地质环境下进行勘探,且勘探结果精度较低,勘探智能性和效率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41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24520.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积沙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埋风积沙隧道围岩变形的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扫描风积沙隧道内部,以得到风积沙隧道围岩点云数据,基于基准标靶,处理风积沙隧道围岩点云数据,以得到风积沙隧道围岩特征点变形值,根据风积沙隧道围岩特征点变形值计算风积沙隧道断面边界的拱顶和边墙的变形值,并根据风积沙隧道断面边界的拱顶和边墙的变形值,以在变形值达到预警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示警。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一方面由于需要将设备固定在隧道内作业或预先安装轨道并在作业时需人员一旁协助的情况,导致效率较低且不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导致较难实现实时监测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