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01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73881.X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分段地热储能加多能互补调频调控系统,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分层地热储能装置包括垂直单U管,其穿设于地层的换热孔内,并延伸至换热孔内的下层换热区域;所述垂直单U管顶部用于外接下层换热水体循环模块;螺旋管组件套设于所述垂直单U管上部的外侧,并位于所述换热孔内的上层换热区域;所述螺旋管组件顶部用于外接上层换热水体循环模块;隔热模块位于所述螺旋管和所述垂直单U管之间。本发明基于上述采用分段地热储能加多能互补调频调控系统,通过分别位于换热孔不同层的垂直单U管和螺旋管组件,实现了换热孔内,不同层之间的分层储热,减少了换热孔内的冷、热堆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9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71629.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矿山与储能的能源利用系统,包括聚风单元、风电单元以及储冷单元,聚风单元的进风口朝向风吹来的方向设置,风经由聚风单元进入风电单元,风电机组利用风能发电,风力穿过风电单元后,进入储冷单元,对储能环管中的流体进行冷却,储能环管中的流体是冬季已经为用户端提供供暖之后的流体,流体温度虽然降低,但是仍较室外空气温度高,热气通过出风口排出,热气上升排出使得储冷单元附近形成负压,促进了聚风单元处气流的进入。本发明的适用于矿山与储能的能源利用系统,在利用风能的同时,使得风能对储冷单元的流体进行进一步地降温,提高自然能源利用率,增强储冷单元的储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061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76855.1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IPC: G01V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深层地热资源勘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地热资源勘查区的地质勘查数据,并将每一个地质勘查数据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描述,得地质勘查图像集;基于所述地质勘查图像集构建地热资源勘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地热勘测区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对应的磁性源或电性源布置地图,该磁性源或电性源布置地图内载每一个探测点的定位坐标及磁性源或电性源布置参数;基于爬行机器人根据所述磁性源或电性源布置地图引导工作人员完成磁性源或电性源的布置;基于“CSAMT”法获取地热资源勘查区内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状态。本发明在可以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92761.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碳酸盐岩地热资源勘查和找矿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构造应力场的碳酸盐岩地热井定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造应力场分析:确定区域断裂构造产状和主应力方向、确定目标区断裂构造产状和主应力方向以及判断拟定井位附近主应力方向;步骤2: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水动力条件分析:获得基于构造应力场条件下断裂带和层间岩溶发育区地热水的径流特征;步骤3:通过断裂受力状况、导水性识别以及精准物探勘查的方式,确定碳酸盐岩构造定井模式;步骤4:通过层间侵蚀性分析,确定碳酸盐岩热储层层间岩溶定井模式,最后确定钻孔位置,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减少地热资源勘查成本,提高地热找矿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9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85707.4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IPC: G01N1/08 , G01N1/10 , G01D21/02 , G05B19/042 , G01B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地质调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态地质调查用挖掘铲,包括铲头,铲头包括连接部和位于连接部右侧的铲部,所述铲头左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连接部的左端与调节机构连接,连接部的右端与铲部连接;所述铲头内部设置有取检机构,所述取检机构包括取样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位于铲部,取样单元位于连接部。通过取检机构,检测单元对生态地质温湿度和PH值、各种盐分的占比进行分析测试,解决了探针无法探测覆盖层较厚的土壤区域进行分析测试,取样单元便于对较湿润的土壤进行汲水,增加生态地质工作的便捷性,使得该挖掘铲具备检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8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64319.6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能源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矿山的气液能相变用储能系统及联合供电系统,所述气液能相变用储能系统包括:储水箱、通气口阀门、设置在水箱内的电加热器、输电管线、补水管线、输气管线及硐室挡板。本发明利用硐室的坚固性好且稳定性好的优点,直接将硐室作为储藏高压气体的容器,将储水箱设置在该容器内,储水箱加热产生的高压高温的气体从输气管线输出,进而形成气液能相变用储能系统,实现了硐室的合理应用,避免了长期闲置而造成的浪费,且无需较大的改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70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392761.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碳酸盐岩地热资源勘查和找矿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构造应力场的碳酸盐岩地热井定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造应力场分析:确定区域断裂构造产状和主应力方向、确定目标区断裂构造产状和主应力方向以及判断拟定井位附近主应力方向;步骤2: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水动力条件分析:获得基于构造应力场条件下断裂带和层间岩溶发育区地热水的径流特征;步骤3:通过断裂受力状况、导水性识别以及精准物探勘查的方式,确定碳酸盐岩构造定井模式;步骤4:通过层间侵蚀性分析,确定碳酸盐岩热储层层间岩溶定井模式,最后确定钻孔位置,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减少地热资源勘查成本,提高地热找矿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6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06980.4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煤塌陷地的支撑装置及地热利用系统和利用方法,浮动平台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其扶正在地层中的外部框架,由于外部框架具有一定的框架式结构,使其能够带浮动平台稳定保持在地层中,且通过外部框架能够较为容易的将浮动平台扶正,外部框架呈轴心竖直延伸的环形结构,取热平台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将其扶正在地层中的内部框架,由于内部框架具有一定的框架式结构,使其能够带取热平台稳定保持在地层中,且通过内部框架能够较为容易的将取热平台扶正,内部框架沿竖直方向滑动插接在外部框架中,并伸出浮动平台,使得内部框架和外部框架形成框架式的套接结构,进一步增强两者的刚度,保证整个装置在地层内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8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64933.X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能换热系统及其布井方法、使用方法,涉及地热能换热技术领域,其中,地热能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孔、第二换热孔、外部抽水井以及注水井,所述第一换热孔设置有多个,且设置于换热区域内,所述第二换热孔设置有多个,且设置于所述换热区域的边缘,围绕全部的所述第一换热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孔内用于注入速凝剂进行封堵;所述外部抽水井位于所述换热区域的外侧,且与所述注水井连通,所述注水井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孔设置。本发明能够提高工程换热效率,增加工程换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9867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66097.9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能源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03/06 , C02F103/10 , C02F1/00 , C02F1/28 , C02F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坑矿山地下水污染处理设备,涉及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外侧设有固定箱,还包括固定筒、污水处理机构以及抽水机构。本发明通过污水处理机构的设置,利用抽水机构将地下水进行抽入过滤箱内,进入过滤箱中的地下水通过过滤板和活性炭层过滤后进入第一导管内,第一导管内的水从流入导热管内进行加热后通过第二导管进入储水罐内进行收集,由于导热管处于地热流体的上方,并且导热管呈波浪形状,进而能够对导热管中的水加热,实现了利用地热能作为动力将地下水进行抽取,并对地下水过滤、净化、杀菌后进行收集供人们使用,进而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