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lin C多肽及其突变体在制备抑制新冠病毒Mpro蛋白酶的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596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68597.6

    申请日:2023-09-12

    申请人: 山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eglin C多肽及其突变体在制备抑制新冠病毒Mpro蛋白酶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制药领域。该eglin C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eglin C的突变体是将eglin C多肽的第42位、第45位和第46位中至少一个位点的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得到。本发明研究发现该eglin C多肽以及本发明在该eglin C多肽基础上制备得到的eglin C突变体,具有抑制新冠病毒Mpro蛋白酶的活性,因此该eglin C多肽及其突变体可用于制备抑制新冠病毒Mpro蛋白酶的药物。

    一种宽底物谱的恶臭假单胞杆菌ω-转氨酶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25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88201.5

    申请日:2024-01-22

    申请人: 山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酶工程和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底物谱的恶臭假单胞杆菌ω‑转氨酶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一种ω‑转氨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由ω‑转氨酶基因制备得到的ω‑转氨酶粗酶液、粗酶粉和纯酶可作为酶制剂,催化底物发生转氨反应,制备手性氨基醇和手性胺。本发明所获得的重组ω‑转氨酶底物谱宽泛,能够不对称催化合成15种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手性氨基醇和手性胺;特别是可以催化4‑羟基‑2‑丁酮,生成医药中间体(R)‑3‑氨基‑1‑丁醇,它可用作制备具有HIV整合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中间体,催化活力明显高于目前已报道的酶,有利于生产实践的应用。

    一种乙醛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在热加工食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37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8269.X

    申请日:2023-12-21

    申请人: 山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醛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在热加工食品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和食品工业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针对源自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 XJ‑2乙醛脱氢酶(istALDH)氨基酸序列进行突变:将429位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F429L)、异亮氨酸(F429I)或者缬氨酸(F429V)得到。实验显示:该乙醛脱氢酶突变体的热稳定性与催化效率均比野生型提高。将待热加工食品浸没于含有该乙醛脱氢酶突变体的酶溶液中处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待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本发明拓宽了乙醛脱氢酶的应用范围,且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一种暹罗芽孢杆菌H-1及其应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48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4509.8

    申请日:2023-10-27

    申请人: 山西大学

    发明人: 卢静 石亚伟 王蕾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暹罗芽孢杆菌H‑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H‑1于2023年04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070。本发明还提供了暹罗芽孢杆菌H‑1在制备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酶解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验证了暹罗芽孢杆菌H‑1可产蛋白酶,且培养和发酵条件简单、发酵周期短、产酶效率高,所产蛋白酶的酶活稳定。利用暹罗芽孢杆菌H‑1可以酶解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促进充分合理的利用海产品加工副产物,提高了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应用价值。

    一种乙醛脱氢酶及其在油炸食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04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55527.8

    申请日:2024-01-15

    申请人: 山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乙醛脱氢酶及其在油炸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古菌耐高温乙醛脱氢酶基因,通过实验发现,该基因编码的乙醛脱氢酶的最适温度为90℃,能安全使用“热烫+酶处理法”处理食品。将乙醛脱氢酶应用于热加工食品中的前处理中,将食品与含有乙醛脱氢酶的酶制剂混合,能够降低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进而有效降低高温处理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同时还能降低醛类物质的含量。由此可见,本发明拓宽了生物酶制剂在热加工食品有害物质消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