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2652.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调频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基于获取的电力系统中各机组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分别得到对应的机械功率变化量和电磁功率变化量,并将所述机械功率变化量和所述电磁功率变化量输入预设的频率预测模型,得到最大频率偏差结果;确定电力系统对应的频率变化率,并基于所述最大频率偏差结果和所述频率变化率,得到换流站在全时序过程中的期望有功变化量;基于所述期望有功变化量确定对应的直流电压,并基于所述直流电压控制换流器进行调频。本申请不仅可以预测电力系统的未来状态,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自适应调整换流器的直流电压,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调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0624.X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接地故障位置判断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变换器端的交流侧相电压、交流侧相电流、直流侧电压及直流侧电流信号;根据直流侧电流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变换器端直流侧接中性母线处基频分量及直流分量;根据基频分量及预设的基频分量阈值判断是否满足基频分量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根据交流侧相电压、交流侧相电流、直流侧电压及直流分量判断是否满足直流分量条件,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根据第一判断结果及第二判断结果得到当前变换器端故障判断结果及对侧变换器故障判断结果;根据当前变换器端故障判断结果及对侧变换器故障判断结果进行接地保护动作。通过实施本发明,提高了进行保护动作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2648.2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能量主动调用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陆上交流电网频率响应模型对发生功率扰动后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频率变化轨迹进行预测,计算陆上MMC参与系统的一次调频的支撑功率参考值;基于直流系统运行变量预测模型对发生功率扰动后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变量进行预测,判断系统是否出现运行安全问题;若是,则根据支撑功率参考值,控制陆上MMC支撑功率,使陆上MMC参与一次调频;若否,则利用控制变量优化模型优化陆上MMC与OWF的功率参考值,控制MMC与OWF的输出功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场调频潜力,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提高风电送出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0761.3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1 , G06F18/2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邻近与功率聚类的风电场群簇代表风电场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群中所有风电场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典型日采样时刻的发电功率数据;根据空间位置信息对所有风电场进行划分,生成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根据发电功率数据计算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中每一风电场的邻域功率熵;根据风电场的邻域功率熵对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中的风电场进行聚类,生成若干风电场聚类簇;计算每一风电场聚类簇中各风电场功率与聚类簇风电场总功率的互相关系数,并将互相关系数最大的风电场作为对应的簇代表风电场;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风电场站群功率预测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22650.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轮虚拟惯量的风电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并根据风电机组的设备参数,计算转动惯量;根据所述转动惯量和所述风电机组的能量捕获功率,构建风电机组的能量传递关系;根据所述转动惯量和所述风电机组的能量传递关系,构建等效惯量方程;根据所述等效惯量方程,确定所述风电机组在不同工况模式下的等效惯量水平;根据所述等效惯量水平,计算对应工况下的虚拟惯量时间常数,并根据所述虚拟惯量时间常数,控制风电系统。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系统的不同工况模式,获取对应的虚拟惯量的计算方式,解决了风电机组在提供惯量支撑时,因工况不同而导致的虚拟惯量调整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9210.3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置移动吊装安装和顶部抬升功能的GIS预制舱,包括:舱体、两条滑轨、吊装组件与GIS设备;舱体包括底舱与顶盖;顶盖沿竖直方式可活动设于底舱的顶部;底舱内部设置有安装腔;GIS设备与吊装组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吊装组件包括:两组升降器、两组支撑件、两条纵梁、横梁与两个吊装器。通过在设置吊装组件,可以将安装腔内的GIS设备吊装至各个位置,提高GIS设备与舱体的一体化预制性;同时,通过升降器,可以将横梁抬高从而将顶盖顶起,使得顶盖与底舱分离从而进行耐压试验,相比于为进行耐压试验开孔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密封性,有效解决现有的变电站GIS预制舱预制性不足且存在漏水风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72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639354.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4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新型屋面附加构件的设计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空气动力学构件的外形轮廓,通过对预制舱变电站绕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仿真手段得到。在原结构上安装这一类空气动力学构件后,它科学地改变了局部气动外形,使得预制舱角区的流场与构件轮廓贴合,抑制了在预制舱角区出现的流动分离和漩涡产生。相比无此构件的情形,或者以往研究中采用简单的透空式女儿墙结构,能科学抑制在结构角区的涡旋和分离流动,从而减小极值负压,提高结构的抗风安全性,并且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构造简单、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79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72985.0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G9/06
Abstract: 本申请一种装配式电缆沟,包括若干个单体结构,所述单体结构包括底板、侧墙、至少一个盖板;底板设置有底板限位结构,用于与相邻单体结构的底板拼接;侧墙设置有侧墙限位结构,用于与相邻单体结构的侧墙拼接;侧墙的底端通过侧墙安装定位结构与底板拼接形成沟体;盖板覆盖于由底板和侧墙构成的沟体上部;底板、侧墙和盖板均为预制构件。相较于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干式连接,无需混凝土养护,施工便利高效,可大幅节省施工工期,提高了电缆线路敷设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具有良好的避障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74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610632.2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D21/02 , G05B19/042 , G08C17/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排管的嵌入式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排管监测模块内置有结构位移传感器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结构传感器、若干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设置在电缆排管的密封箱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缆排管的嵌入式智能监测装置,通过在排管监测模块中安装位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使得安装有该排管监测模块的电缆排管设备具有长期稳定的自感知能力,实现对电缆排管的结构应变及电缆温度情况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72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111639354.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4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新型屋面附加构件的设计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空气动力学构件的外形轮廓,通过对预制舱变电站绕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仿真手段得到。在原结构上安装这一类空气动力学构件后,它科学地改变了局部气动外形,使得预制舱角区的流场与构件轮廓贴合,抑制了在预制舱角区出现的流动分离和漩涡产生。相比无此构件的情形,或者以往研究中采用简单的透空式女儿墙结构,能科学抑制在结构角区的涡旋和分离流动,从而减小极值负压,提高结构的抗风安全性,并且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构造简单、美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