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133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774682.6

    申请日:2022-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涉及离心风机清灰技术领域。该离心风机包括风机外壳、排水机构及水位监测机构。所述风机外壳内转动设置有叶轮,所述风机外壳连接有进气管;排水机构包括U型管及流量计,所述U型管的进水管与所述风机外壳的底部连通,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U型管的出水管;水位监测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及水位测量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连通管均连通所述风机外壳与所述水位测量计,且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该离心风机能够实时监测内部的积水情况与排污阀的堵塞情况,并实施合适的处理措施,不需要定期检查,降低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成本。

    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100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09125.2

    申请日:2020-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高炉和与高炉相连通的水渣池,水渣池上方设有乏汽放散塔,水渣池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水渣池内的高温熔渣冲击冷却的喷水泵,喷水泵与蓄水池相连通,还包括风机、抽水泵和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内设有相互换热的热介质通道和冷水通道;其中,乏汽放散塔和水渣池分别通过风机和抽水泵与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端与蓄水池相连通;冷水通道的入口端连通冷水源,出口端用于输出热水。本发明通过回收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余热回收装置的热量交换,输送出热水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能量使用,实现对软水进行冷却,并可重新利用水资源进行高温熔渣的冲击冷却。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52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48560.X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空气换热器和余热回收机构。空气换热器被配置为连接于加热炉的烟气出口,用于对烟气进行初次热量回收;余热回收机构包括锅炉本体、一级换热件和二级换热件,一级换热件和二级换热件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于锅炉本体内,锅炉本体的进气口与空气换热器的排烟口连通,一级换热件用于对流入锅炉本体的进气口的烟气进行一级余热回收,二级换热件用于对流过一级换热件的烟气进行二级余热回收,锅炉本体的排气口用于排出低温烟气。该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余热回收机构对烟气进行两次余热回收,有效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深度利用,且防止设备腐蚀,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一种离心风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13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74682.6

    申请日:2022-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涉及离心风机清灰技术领域。该离心风机包括风机外壳、排水机构及水位监测机构。所述风机外壳内转动设置有叶轮,所述风机外壳连接有进气管;排水机构包括U型管及流量计,所述U型管的进水管与所述风机外壳的底部连通,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U型管的出水管;水位监测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及水位测量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连通管均连通所述风机外壳与所述水位测量计,且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该离心风机能够实时监测内部的积水情况与排污阀的堵塞情况,并实施合适的处理措施,不需要定期检查,降低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成本。

    蓄热式燃烧器的喷嘴及蓄热式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1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03649.1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热式燃烧器的喷嘴及蓄热式燃烧器,该种蓄热式燃烧器的喷嘴设置在炉体的外侧,包括蓄热室,所述蓄热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端具有伸入至所述炉体内部的喷口,所述蓄热室设置有与所述喷口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气体通道中设置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包括蓄热球层和两层蓄热砖层,两层所述蓄热砖层分别沿着所述气体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蓄热球层位于两层所述蓄热砖层之间。其蓄热性能良好,有利于延长换向的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冲渣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870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64278.4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一种冲渣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冲渣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出渣装置、冲渣装置、集汽装置和换热装置;冲渣装置设置在集汽装置的下方;集汽装置包括换热管段和排气管段;排气管段与外界连通;换热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汽口、换热器、出气口和风机;换热管段与进汽口相连通;排气管段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回收方法,包括:冲洗步骤;换热步骤:将第一阀门关闭并开启风机,乏汽通过风机的负压从换热管段通过进汽口进入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排气步骤:完成换热并从换热装置输出的汽气混合物从出气口经风机输送至排气管段排出至外界;回收系统,通过对乏汽的热量进行最大化的收集,通过换热装置将热量输送,实现冲渣乏汽的余热的持续回收利用。

    离子交换纤维处理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9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60921.5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纤维处理装置,其包括管状壳体、隔离组件、交换柱、驱动机构和再生单元。隔离组件包括第一隔离罩和第二隔离罩,第一隔离罩和第二隔离罩沿管状壳体的轴向相对设置在管状壳体的内壁上,且与管状壳体围成再生空间;交换柱包括柱形壳体和隔离板,柱形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隔离罩和第二隔离罩之间,隔离板设置在柱形壳体内,以将柱形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中均填充有离子交换纤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柱形壳体转动,以使第一处理腔或第二处理腔择一容纳于再生空间中;再生单元用于对处于再生空间中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再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