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6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4494.4
申请日:2023-10-12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钻井轨迹构建方法,包括于构造井位图,以水平井井口为原点、沿水平井的延伸方向绘制坐标轴,读取得到关键井的坐标、目的层砂体顶面海拔数据组及目的层砂体底面海拔数据组;绘制预测砂体顶面线及预测砂体底面线,得到沿水平井的延伸方向的砂岩剖面模型图;根据水平井的设计轨迹数据及靶点数据于砂岩剖面模型图绘制设计轨迹,得到叠合轨迹图;于叠合轨迹图得到预测着陆点;根据预测着陆点的海拔于实钻录井图校深,得到实际着陆点的海拔;根据实际着陆点和预测着陆点的位置关系对设计轨迹进行修正,得到调整轨迹,并于调整轨迹得到调整靶点。其能够解决由于构造预测误差、钻具深度与测井深度误差造成靶点偏移误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527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2940.6
申请日:2023-06-06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泥岩薄互层的物理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的标准水平层、薄互层、均匀层和断层层,标准水平层的模拟材料为混合比例1:0.33‑1:0.37的环氧树脂与硅橡胶;薄互层具有砂岩层和泥岩层,泥岩层和砂岩层之间紧密贴合设置,泥岩层与标准水平层之间紧密贴合设置,泥岩层与断层层之间紧密贴合设置,薄互层2采用环氧树脂与硅橡胶混合配置的模拟材料,其中,泥岩层的环氧树脂与硅橡胶的混合比例为1:0.18‑1:0.22,砂岩层的环氧树脂与硅橡胶的混合比例为1:0.08‑1:0.12;均匀层的模拟材料为环氧树脂;断层层的模拟材料为混合比例1:0.8‑1:1.2的环氧树脂与滑石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物理模型能够更佳的研究砂泥岩薄互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2651175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1542689.2
申请日:2020-12-23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注采方案优化设计方法获得油藏实时数据、以及油藏实时数据中所包括的油藏数值分布信息的类别;修正油藏实时数据的显示系数满足系数取值条件;对油藏实时数据的显示系数进行变换获得实时油藏开采方案数据;基于修正后的油藏实时数据和实时油藏开采方案数据进行组合构造的分析训练集、以及所包括油藏数值分布信息的类别,将待预测油藏实时数据和标注有油藏数值分布信息的类别的参考实时数据输入神经优化网络模型,确定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数据。现有技术中对石油开采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这样就能增加开采时间。本方案根据实时油藏数据对开采方案进行优化,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开采时间,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5778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0860364.0
申请日:2017-09-21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衡 , 黄祖熹 , 卢立泽 , 李鑫 , 刘榧 , 成一 , 周长江 , 岑玉达 , 曹丽娜 , 田雨 , 张博 , 臧克一 , 孙照磊 , 万丽娟 , 程洋 , 黄海平 , 黄凯 , 黄进腊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化流动实验的全三维仿真模拟方法,利用差分法离散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酸液传质扩散反应方程,同时建立H+局部平衡方程、孔隙度变化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孔喉半径变化方程;(4)代入模拟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所述的初始条件;(5)利用第(3)、(4)步所述的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编制模拟程序;(6)扫描储层岩心,得到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参数;(7)建立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模型,在建立的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第(5)步编制的程序进行酸化流动实验的全三维数值模拟。本发明采用了全三维的数值计算,有效提高了计算精度,同时有助于快速准确研究各参数对蚓孔发育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45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81931.8
申请日:2019-11-07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将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值化,得到数值模型,对数值模型进行初始化;根据地质分层对数值模型进行储量拟合,得到全区模型储量P;将已投产的生产井生产数据带入储量拟合后的数值模型中,建立油藏的动态模型;进行历史拟合;设计四套方案,根据各方案预测工作量及产量,进行各方案间的指标对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地质模型的误差导致油田注气开发方案出现较大失误、影响后期产能的问题,实现提高注气开发方案的设计准确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08481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63548.3
申请日:2017-06-19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G01L13/04 , G01L19/08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浮子式压差计结构,在U型管的一端连接高压室、另一端连接低压室,所述高压室、低压室均配置有压力引入管线,两根压力引入管线之间通过压力平衡管线连通;高压室内放置有浮子,浮子上铰接连杆,高压室侧壁设置转轴,转轴的一端位于高压室内部、且该端面与连杆铰接,转轴的另一端位于高压室外部;所述转轴位于高压室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触控笔,触控笔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触控面板;所述U型管、高压室、低压室内充填液体,当高压室与低压室内压力相等时,高压室内的液面高度低于转轴所处高度。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差计无法获得压差的连续变化曲线的问题,实现对压差进行实时记录、自动获得压差曲线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4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911081408.5
申请日:2019-11-07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HALL曲线的高渗条带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作出油井水油比WOR、水油比导数WOR’与生产时间的双对数曲线;S2、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识别水窜类型,找出可能存在高渗条带的井组区域;S3、对找出的井组区域内的所有注水井作出HALL曲线;S4、确定典型HALL曲线,对比实际注水井的HALL曲线与典型HALL曲线:当有注水井的HALL曲线偏离典型HALL曲线,且低于其它井的平均HALL曲线时,判定该注水井所控制的油井的见水类型为高渗条带见水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HALL曲线的高渗条带判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确定非正常出水是否是由高渗条带所导致的问题,实现提高对高渗条带的识别准确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45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1081931.8
申请日:2019-11-07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将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值化,得到数值模型,对数值模型进行初始化;根据地质分层对数值模型进行储量拟合,得到全区模型储量P;将已投产的生产井生产数据带入储量拟合后的数值模型中,建立油藏的动态模型;进行历史拟合;设计四套方案,根据各方案预测工作量及产量,进行各方案间的指标对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地质模型的误差导致油田注气开发方案出现较大失误、影响后期产能的问题,实现提高注气开发方案的设计准确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9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662302.3
申请日:2018-06-25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N24/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低孔渗砂岩储层可动油比例以及可动油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评价区目的层的油气地质数据;(B)在所述评价区目的层不同深度取样,得到至少两块岩心样品,测定所述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C)采用低孔渗砂岩储层可动油比例评价方法,测定岩心样品可动油比例;(D)根据岩心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油比例建立三者的关系公式,并计算出储层可动油比例;(E)根据储层可动油比例计算出评价区目的层的可动油资源量。本发明提供的可动油比例的计算方法,无需考虑T2弛豫时间截止值,是根据岩心样品在驱替前和驱替后的核磁共振T2谱的变化,计算得到可动油比例,该方法可靠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33628.8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弱非均质性储层酸化的复合式酸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胶凝剂0.8%~1.2%,稠化剂0.3~0.5%,缓蚀剂4%~6%,助排剂1%~2%,铁离子稳定剂0.5~2%,发泡剂3%~5%,稳泡剂0.2%~0.3%,碳酸钙1%~1.5%,盐酸10%~25%,余量为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弱非均质性储层酸化的复合式酸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凝酸体系用于非均质性较弱的储层酸化时,容易对地层造成较为明显伤害的问题,实现提高非均质性较弱的储层使用胶凝体系时对地层伤害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