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强制冷却的减小重轨钢A类夹杂尺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214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495070.4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制冷却的减小重轨钢A类夹杂尺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钢水从钢包浇铸到中包再到结晶器;(2)对结晶器的钢水进行连铸电磁搅拌,得到具有一定坯壳厚度的未完全凝固铸坯;(3)拉坯;(4)对铸坯进行二冷气雾冷却,并通过水量分配控制铸坯特定区域局部凝固时间,使所述铸坯特定区域强制冷却。本发明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改进,即控制铸坯特定区域强制冷却使所述铸坯特定区域局部凝固时间缩短,促进所述铸坯特定区域快速凝固,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改善晶间偏析,降低MnS析出率,达到减小MnS夹杂单颗粒尺寸的目的。

    含钛钢用高氧化钛的连铸保护渣

    公开(公告)号:CN1115311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440555.3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钛钢用高氧化钛的连铸保护渣。针对现有连铸保护渣生产高钛钢易发生反应,造成保护渣变性,影响连铸生产顺行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钢用高氧化钛保护渣,化学成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CaO+BaO+MgO+SrO)31~45%,SiO29~13%,Al2O318~26%,(NaF+CaF2+BaF2)10~16%,Li2O 5~10%,B2O32~4%,C 5~10%,TiO210~20%。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含钛钢用高氧化钛保护渣的原料组合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连铸保护渣中TiO2饱和,反应性低,能够显著降低保护渣的恶化程度,保证钢连铸过程顺行,浇铸出表面质量优异的含钛钢铸坯,提高连浇炉数,使得连铸炉数达到3炉以上,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凝固组织区域对应的重轨轧制区域遗传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7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95050.7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凝固组织区域对应的重轨轧制区域遗传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铸坯代表区域进行凝固组织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铸坯代表区域进行晶区划分;(2)对钢轨进行枝晶腐蚀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钢轨进行划分晶区;(3)对铸坯代表区域和钢轨的晶区具体位置进行对应,确定区域遗传关系。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获得重轨钢轧制过程中铸坯与钢轨的区域对应关系,为钢轨质量的精细化控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使大断面重轨钢铸坯轧制过程的区域迁移遗传得以表征,为重轨钢非金属夹杂物评级检验结果改善控制提供重要工艺实施参考,为轧制模拟计算模型的校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种基于微观析出物的重轨凝固过程微观偏析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893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94318.5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观析出物的重轨凝固过程微观偏析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钢轨轧材按垂直于轧制方向进行切割并获得检验面;(2)按非金属夹杂金相显微评级检验标准对检验面进行制样;(3)制样结束后,采用Aspex对检验面的非金属夹杂进行扫描统计;(4)扫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筛选提取,重点筛选MnS非金属夹杂,并统计MnS非金属夹杂尺寸;(5)结合MnS非金属夹杂的Map结果比较区域宏观分布。该方法可以更为全面的评价钢材凝固过程微观偏析控制情况,进一步结合轧制过程遗传性研究可以有效回溯到铸坯较大区域进行控制工艺分析,开展工艺效果平行比较,进而科学指导工艺优化改进研究。

    大方坯重轨钢中心凝固组织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62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660991.9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钢铁冶金领域的一种大方坯重轨钢中心凝固组织细化方法,着重在连铸阶段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控制:连铸电磁搅拌采用二冷电磁搅拌,其中二冷电磁搅拌具体安装位置为距离结晶器钢液面5.0~6.0m区间,搅拌电流频率为6.0~8.0Hz,磁场强度为300×10-4~350×10-4T;中包浇铸钢液过热度按35~40℃执行;连铸二冷阶段需要二冷区域覆盖至距离结晶器钢液面15.0m。按照上述参数进行控制,有效控制了大方坯重轨钢铸坯中心区域钢液的形核结晶,提升局部冷却凝固速率,使得铸坯中心凝固组织组成得到改善控制,柱状晶较为发达,晶杆细而致密,等轴晶晶粒形态改变,晶杆细而致密且清晰,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铸坯中心区域凝固组织细化程度及成分均匀性改善显著。

    一种用于低压缩比轧制的连铸坯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71257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48669.7

    申请日:2017-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低压缩比轧制的连铸坯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一定过热度的钢水通过浸入式水口注入到结晶器内,在结晶器外壁冷却水的热交换作用下使结晶器内钢水结晶,形成外壁凝固,内部未凝固的连铸坯;然后将该连铸坯按一定拉速从结晶器内拉出,然后送入二冷区和空冷区进行冷却;最后在凝固末端采用重压下技术进行轧制,压下辊设置5~8个,其中最后1~2个为渐变形凸形辊,其余为平辊。本发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钢水过热度、连铸拉速,以及调整重压下压下辊的压下量及压下分配,实现了对铸坯中心质量的有效控制,所生产的连铸坯,在压缩比为3~5时,探伤合格率可达到95%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