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膜及分离膜过滤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2778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680015708.1

    申请日:2016-03-15

    Abstract: 二氧化硅膜过滤器10包括:多孔质基材13、和被形成在多孔质基材13上且具有芳基的二氧化硅膜18。该二氧化硅膜18的、利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光法(EDX)进行元素分析而得到的原子数比Si/C为0.2~15的范围。另外,二氧化硅膜18的膜厚优选为30nm~300nm的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中的、Si-O-Si键的吸收强度X与基于芳基的吸收强度Y的比值X/Y优选为5.0~200的范围。

    沸石膜复合体及沸石膜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77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80015693.2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沸石膜复合体(1)的沸石膜(12)的一部分从沸石膜(12)和支撑体(11)的界面(113)侵入支撑体(11)的气孔内。关于构成沸石膜(12)的一个主要元素,在与界面(113)垂直的深度方向上,元素内外比(B/C)/A为0.8的位置与界面(113)之间的距离D(即,沸石膜(12)的侵入深度D)优选为5μm以下。B/C是支撑体(11)内部的该一个主要元素的原子百分率B除以支撑体(11)的气孔率C而得到的值。元素内外比(B/C)/A是该值相对于沸石膜(12)中的该一个主要元素的原子百分率A之比。

    沸石膜复合体及沸石膜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77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80015693.2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沸石膜复合体(1)的沸石膜(12)的一部分从沸石膜(12)和支撑体(11)的界面(113)侵入支撑体(11)的气孔内。关于构成沸石膜(12)的一个主要元素,在与界面(113)垂直的深度方向上,元素内外比(B/C)/A为0.8的位置与界面(113)之间的距离D(即,沸石膜(12)的侵入深度D)优选为0.01μm以上且5μm以下。B/C是支撑体(11)内部的该一个主要元素的原子百分率B除以支撑体(11)的气孔率C而得到的值。元素内外比(B/C)/A是该值相对于沸石膜(12)中的该一个主要元素的原子百分率A之比。

    沸石膜复合体及沸石膜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60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80057014.3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沸石膜复合体(1)具备:支撑体(11)、以及形成在支撑体(11)上的沸石膜(12)。沸石膜(12)为SAT型的沸石。位于沸石膜(12)的表面的多个粒子(121)中的、纵横尺寸比为1.2以上且10以下的粒子(121)占据沸石膜(12)的表面的面积的85%以上。由此,能够使多个粒子(121)的取向性得到提高。另外,能够减少多个粒子(121)间的间隙。结果,能够提高沸石膜(12)的致密性。因此,例如在将沸石膜复合体(1)作为气体分离膜加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高气体分离性能。

    二氧化硅膜及分离膜过滤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2778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5708.1

    申请日:2016-03-15

    Abstract: 二氧化硅膜过滤器10包括:多孔质基材13、和被形成在多孔质基材13上且具有芳基的二氧化硅膜18。该二氧化硅膜18的、利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光法(EDX)进行元素分析而得到的原子数比Si/C为0.2~15的范围。另外,二氧化硅膜18的膜厚优选为30nm~300nm的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中的、Si-O-Si键的吸收强度X与基于芳基的吸收强度Y的比值X/Y优选为5.0~200的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