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加热器
    1.
    发明公开
    透明加热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24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80011711.7

    申请日:2021-01-28

    Inventor: 小松和磨

    Abstract: 一种透明加热器,其具备导电性薄膜和能够与供电装置连接的连接部,前述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材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配置在前述透明基材的单面或两面且包含金属细线图案,前述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前述金属细线具有空隙,且在与前述金属细线的拉伸方向正交的前述金属细线的截面中,将金属细线截面积记作SM,且将前述金属细线的截面中包含的总空隙截面积记作SVtotal时,SVtotal/SM为0.10以上且0.40以下。

    表面应力传感器、中空构造元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83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80060942.5

    申请日:2018-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测量精度的下降的、表面应力传感器和其制造方法。该表面应力传感器(1)具备:薄膜(22),其在被施加的表面应力的作用下挠曲;框架构件(24),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该框架构件(24)与薄膜(22)空开间隙地包围薄膜(22);至少一对连结部(26),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该一对连结部(26)配置于夹着薄膜(22)的位置,且将该薄膜(22)和框架构件(24)连结起来;挠性电阻(50),其设于连结部(26)中的至少一个连结部(26),该挠性电阻(50)的电阻值与在连结部(26)产生的挠曲相应地变化;以及支承基材(10),其与框架构件(24)相连接,且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框架构件(24)重叠,在薄膜(22)与支承基材(10)之间设有空隙部(40)。

    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

    公开(公告)号:CN11251400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80051138.5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享受由金属细线的细线化带来的透明性提高且机械特性、电特性、光学特性中的至少任一者进一步提高的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材、以及在该透明基材的单面或两面配置的包含金属细线图案的导电部,前述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该金属细线在包含导电性金属原子M的基础上,还包含硅原子Si、氧原子O、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意原子,在与前述金属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前述金属细线的截面的STEM‑EDX分析中,将前述金属细线的最大厚度记作T时,前述金属细线相对于厚度方向以规定的比率含有前述硅原子Si、前述氧原子O、前述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一者。

    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5101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15512.8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享受由金属细线的细线化带来的透明性提高且机械特性、电特性、光学特性中的至少任一者进一步提高的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材、以及在该透明基材的单面或两面配置的包含金属细线图案的导电部,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该金属细线在包含导电性金属原子M的基础上,还包含硅原子Si、氧原子O、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意原子,在与金属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金属细线的截面的STEM‑EDX分析中,将金属细线的最大厚度记作T时,金属细线相对于厚度方向以规定的比率含有前述硅原子Si、前述氧原子O、前述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一者。

    表面应力传感器、中空构造元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835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880060942.5

    申请日:2018-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测量精度的下降的、表面应力传感器和其制造方法。该表面应力传感器(1)具备:薄膜(22),其在被施加的表面应力的作用下挠曲;框架构件(24),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该框架构件(24)与薄膜(22)空开间隙地包围薄膜(22);至少一对连结部(26),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该一对连结部(26)配置于夹着薄膜(22)的位置,且将该薄膜(22)和框架构件(24)连结起来;挠性电阻(50),其设于连结部(26)中的至少一个连结部(26),该挠性电阻(50)的电阻值与在连结部(26)产生的挠曲相应地变化;以及支承基材(10),其与框架构件(24)相连接,且从薄膜(22)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框架构件(24)重叠,在薄膜(22)与支承基材(10)之间设有空隙部(40)。

    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51719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06610.5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享受由金属细线的细线化带来的透明性提高且机械特性、电特性、光学特性中的至少任一者进一步提高的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材、以及在该透明基材的单面或两面配置的包含金属细线图案的导电部,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该金属细线在包含导电性金属原子M的基础上,还包含硅原子Si、氧原子O、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意原子,在与金属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金属细线的截面的STEM‑EDX分析中,将金属细线的最大厚度记作T时,金属细线相对于厚度方向以规定的比率含有前述硅原子Si、前述氧原子O、前述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一者。

    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1400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80051138.5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享受由金属细线的细线化带来的透明性提高且机械特性、电特性、光学特性中的至少任一者进一步提高的导电性薄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导电性薄膜卷、电子纸、触摸面板和平板显示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材、以及在该透明基材的单面或两面配置的包含金属细线图案的导电部,前述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该金属细线在包含导电性金属原子M的基础上,还包含硅原子Si、氧原子O、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意原子,在与前述金属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前述金属细线的截面的STEM‑EDX分析中,将前述金属细线的最大厚度记作T时,前述金属细线相对于厚度方向以规定的比率含有前述硅原子Si、前述氧原子O、前述碳原子C中的至少任一者。

    RF标签、天线以及RF标签附带物

    公开(公告)号:CN219225549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90000289.0

    申请日:2021-0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RF标签、天线以及RF标签附带物,一种RF标签,该RF标签具备:基材;天线部,其配设在所述基材上;半导体元件,其与所述天线部电连接;以及粘接层,其以覆盖所述天线部和所述半导体元件这两者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天线部具有线宽(W2)为0.2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导电性细线,在将所述粘接层从所述天线部剥离时,所述粘接层带走包含所述导电性细线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分离部,包含所述导电性细线的一部分以外的、所述导电性细线的其他部分的第2分离部残留于所述基材。

    数据处理用读取器主体
    9.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8696220S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30436491.X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数据处理用读取器主体。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整体产品是用于数据处理的读取器,该读取器可以在非接触方式下读取图像或数据,请求保护的局部为该读取器的主体部分。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要求保护的局部的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其他说明:本设计为局部外观设计,视图中虚线所示部分非本申请要求保护的部分;点划线表示要求保护的局部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分界线。

    数据处理用读取器
    1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7586606S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30436328.3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数据处理用读取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产品可以在非接触方式下读取图像或数据。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