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090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780091922.X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3 , B60R21/231
Abstract: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17)具备具有第一基布(41)以及第二基布(43)的气囊袋体(33),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布(41)以及第二基布(43)在彼此重合的状态下外周部(45)以及外周部(47)被接合,在第一基布(41)的外周侧设置有通过第一基布(41)的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规定部位(109)、(109)接合而成的第一基布接合部(51),在第二基布(43)的外周侧设置有通过第二基布(43)的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规定部位(87)、(87)接合而成的第二基布接合部(65)。
-
公开(公告)号:CN1092290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666987.9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辅助气囊部迅速地膨胀展开并且能够保持膨胀展开后的辅助气囊部的内压的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具备:充气机,其在冲击输入时产生气体;主气囊部(20),其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进行膨胀展开;辅助气囊部(30),其与主气囊部(20)连结,并从主气囊部(20)的内部经由多个连通部(31)接受气体的供给而进行膨胀展开;以及片构件(40),其固定于辅助气囊部(30)的内表面,并将多个连通部(31)一同覆盖,并且形成为能够相对于辅助气囊部(30)的内表面中的多个连通部(31)之间的部分接近或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0922905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810666987.9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辅助气囊部迅速地膨胀展开并且能够保持膨胀展开后的辅助气囊部的内压的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具备:充气机,其在冲击输入时产生气体;主气囊部(20),其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进行膨胀展开;辅助气囊部(30),其与主气囊部(20)连结,并从主气囊部(20)的内部经由多个连通部(31)接受气体的供给而进行膨胀展开;以及片构件(40),其固定于辅助气囊部(30)的内表面,并将多个连通部(31)一同覆盖,并且形成为能够相对于辅助气囊部(30)的内表面中的多个连通部(31)之间的部分接近或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0704284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39351.7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该汽车的车身结构的制造方法,利用该汽车的车身结构,能够在避免增加零件个数或者重量的同时,提高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座的刚性。减震器座的上壁在第1角部与第1开口部之间具有前轮的悬挂臂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可进入的第2开口部,形成于上壁的上表面的多条第1突筋中的2条经过第2开口部的两侧延伸到第1角部,因而,从减震器施加给减震器座的上壁的第1开口部的载荷通过2条第1突筋传递给刚性较高的第1角部,由此,能够在避免增加零件个数或者重量的同时,将因形成第2开口部而导致的减震器座的上壁的刚性降低抑制在最小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40904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780091922.X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3 , B60R21/231
Abstract: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17)具备具有第一基布(41)以及第二基布(43)的气囊袋体(33),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布(41)以及第二基布(43)在彼此重合的状态下外周部(45)以及外周部(47)被接合,在第一基布(41)的外周侧设置有通过第一基布(41)的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规定部位(109)、(109)接合而成的第一基布接合部(51),在第二基布(43)的外周侧设置有通过第二基布(43)的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规定部位(87)、(87)接合而成的第二基布接合部(65)。
-
公开(公告)号:CN107042846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039351.7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该汽车的车身结构的制造方法,利用该汽车的车身结构,能够在避免增加零件个数或者重量的同时,提高铝合金制的减震器座的刚性。减震器座的上壁在第1角部与第1开口部之间具有前轮的悬挂臂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可进入的第2开口部,形成于上壁的上表面的多条第1突筋中的2条经过第2开口部的两侧延伸到第1角部,因而,从减震器施加给减震器座的上壁的第1开口部的载荷通过2条第1突筋传递给刚性较高的第1角部,由此,能够在避免增加零件个数或者重量的同时,将因形成第2开口部而导致的减震器座的上壁的刚性降低抑制在最小程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