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24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7794.9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其不仅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而且可防止散热器等中的高强度零件和贯通孔周边的低刚性部分接触,可保护动力控制单元。PCU(5)具有框体(25)以及收纳在框体(25)的内部的DCDC转换器(46),PCU(5)沿着前后方向与散热器(6)相对配置,并且在避开沿着左右方向的低电压电池的位置上配置于低电压电池的后方,在框体(25)之中的沿左右方向的低电压电池侧的侧壁部(82b)前侧设有用于供连接DCDC转换器(46)和低电压电池的第一电线通过的第一贯通孔(86)。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93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80054433.X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12 , B60L1/003 , B60L3/003 , B60L11/1803 , B60L11/1816 , B60L11/1818 , B60L11/185 , B60L11/1868 , B60L2210/12 , B60L2210/30 , B60L2240/36 , B60L2240/525 , H02M7/003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 Y02T10/7072 , Y02T10/7233 , Y02T10/7241 , Y02T90/121 , Y02T90/127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电动车辆(10)用的动力控制单元(12)具备:在行驶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一面(90)冷却的第一电力转换器(30);在从车辆(10)外部的电源(70、72)的充电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二面(92)冷却的第二电力转换器(34)。第一电力转换器(30)和第二电力转换器(34)配设在从第一面(90)向第二面(92)的方向观察时的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9766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445960.4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压电缆不受碰撞时等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影响的车辆。将电动机控制装置(25)与蓄电池(30)连接的高压电缆(40)具备:电缆侧连接部(40a),其从上方连接于设置在电动机控制装置(25)的上表面的单元侧连接部(25b);第一电缆部(40b),其与电缆侧连接部(40a)连结并且朝向前围板(2)延伸;第二电缆部(40c),其至少一部分沿着前围板(2)布线;以及第一弯曲部(40d),其位于第一电缆部(40b)与第二电缆部(40c)之间并且从第一电缆部(40b)朝向第二电缆部(40c)向下方弯曲,第二电缆部(40c)的一部分在车宽方向上与电动机控制装置(25)的倾斜面(25a)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9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10949676.4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节约空间化以及确保稳定的接触中的至少一方的电连接构造体、端子构造体、车辆以及电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电连接构造体(32)具备:第一导电构件(70),其具有第一板状部(80)(或者第一平坦面(90));第二导电构件(100),其具有配置为与第一板状部(80)对置的第二板状部(110)(或者第二平坦面(120));以及导电性弹簧构件(64),其处于被第一板状部(80)以及第二板状部(110)按压的状态且相对于第一板状部(80)以及第二板状部(110)分别具有多个接触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24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210437794.9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其不仅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而且可防止散热器等中的高强度零件和贯通孔周边的低刚性部分接触,可保护动力控制单元。PCU(5)具有框体(25)以及收纳在框体(25)的内部的DCDC转换器(46),PCU(5)沿着前后方向与散热器(6)相对配置,并且在避开沿着左右方向的低电压电池的位置上配置于低电压电池的后方,在框体(25)之中的沿左右方向的低电压电池侧的侧壁部(82b)前侧设有用于供连接DCDC转换器(46)和低电压电池的第一电线通过的第一贯通孔(86)。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93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4433.X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12 , B60L1/003 , B60L3/003 , B60L11/1803 , B60L11/1816 , B60L11/1818 , B60L11/185 , B60L11/1868 , B60L2210/12 , B60L2210/30 , B60L2240/36 , B60L2240/525 , H02M7/003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 Y02T10/7072 , Y02T10/7233 , Y02T10/7241 , Y02T90/121 , Y02T90/127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电动车辆(10)用的动力控制单元(12)具备:在行驶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一面(90)冷却的第一电力转换器(30);在从车辆(10)外部的电源(70、72)的充电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二面(92)冷却的第二电力转换器(34)。第一电力转换器(30)和第二电力转换器(34)配设在从第一面(90)向第二面(92)的方向观察时的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976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445960.4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压电缆不受碰撞时等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影响的车辆。将电动机控制装置(25)与蓄电池(30)连接的高压电缆(40)具备:电缆侧连接部(40a),其从上方连接于设置在电动机控制装置(25)的上表面的单元侧连接部(25b);第一电缆部(40b),其与电缆侧连接部(40a)连结并且朝向前围板(2)延伸;第二电缆部(40c),其至少一部分沿着前围板(2)布线;以及第一弯曲部(40d),其位于第一电缆部(40b)与第二电缆部(40c)之间并且从第一电缆部(40b)朝向第二电缆部(40c)向下方弯曲,第二电缆部(40c)的一部分在车宽方向上与电动机控制装置(25)的倾斜面(25a)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9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0949676.4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节约空间化以及确保稳定的接触中的至少一方的电连接构造体、端子构造体、车辆以及电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电连接构造体(32)具备:第一导电构件(70),其具有第一板状部(80)(或者第一平坦面(90));第二导电构件(100),其具有配置为与第一板状部(80)对置的第二板状部(110)(或者第二平坦面(120));以及导电性弹簧构件(64),其处于被第一板状部(80)以及第二板状部(110)按压的状态且相对于第一板状部(80)以及第二板状部(110)分别具有多个接触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0K1/00 , B60L3/0069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Y2400/61 , B62D21/11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0K1/00 , B60L3/0069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Y2400/61 , B62D21/11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