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4372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80051808.3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AGC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前罩板通风孔(16)中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板状体的夹子(14)中具有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543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80051808.3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AGC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前罩板通风孔(16)中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板状体的夹子(14)中具有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764487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42065.1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野徹
IPC: B62D2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 B62D27/023
Abstract: 公开了车体上部构造,其提高了侧梁(32)与前梁(22)的交叉部的刚性和强度。车体上部构造(13)具备:左右的侧梁(32),其以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车体侧部(16)的上部;以及前梁(22),其一个端部(57)与左侧的侧梁(32)接合,另一个端部(58)与右侧的侧梁(32)接合,前梁(22)向左右延伸。在前梁(22)的一端(57)和另一端(58),配置有厚板部(62、62)和板厚比厚板部(61、62)薄的薄板部(63、64、65)。薄板部(63、64、65)与左右的侧梁(32)分别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76448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80042065.1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野徹
IPC: B62D2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 B62D27/023
Abstract: 公开了车体上部构造,其提高了侧梁(32)与前梁(22)的交叉部的刚性和强度。车体上部构造(13)具备:左右的侧梁(32),其以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车体侧部(16)的上部;以及前梁(22),其一个端部(57)与左侧的侧梁(32)接合,另一个端部(58)与右侧的侧梁(32)接合,前梁(22)向左右延伸。在前梁(22)的一端(57)和另一端(58),配置有厚板部(62、62)和板厚比厚板部(61、62)薄的薄板部(63、64、65)。薄板部(63、64、65)与左右的侧梁(32)分别结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