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64493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271543.0
申请日:2017-04-24
申请人: 铃木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25/06 , B62D25/04 , B62D27/023 , B62D29/002
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纵梁,其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车体的扭转刚性。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顶纵梁(3、10),其包括在形成闭合截面(S)的状态下彼此相对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其中,通过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形成为V字形状的角部(c1)设置于闭合截面(S)的下侧区域。在车顶纵梁(3、10)中,支撑部件(9)设置于角部(c1)的内侧空间内,或发泡填充部件(11)设置于闭合截面(S)内的至少角部(c1)的内侧空间内,并且支撑部件(9)或发泡填充部件(11)接合到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
-
公开(公告)号:CN10679487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580055493.1
申请日:2015-07-10
申请人: 雷诺股份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5/084 , B62D27/023 , B62D29/0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过聚合物材料的两个纵向增强插入件(12,14)的直角组件(10),该聚合物材料至少部分地覆盖这些纵向增强插入件,各插入件(12,14)具有凹形开放横截面。根据本发明:(a)该第一插入件(12)的一个边缘(16)沿着穿过所述第二增强插入件(14)的开口(18)搁靠在该第二插入件(14)的凸侧,该开口具有的形状和尺寸与该第一插入件(12)的端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者(b)该第一增强插入件(12)的一端部插入在所述开口(18)中。该聚合物材料形成增强元件(20),该增强元件的第一凸缘(20a)从该第一插入件(12)延伸、在该开口(18)的上方,并且第二凸缘(20b)从该第一凸缘(20a)延伸并且连结该开口(18)的边缘的另一部分(18d)。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68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86350.8
申请日:2018-08-27
申请人: 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7/02 , B62D27/023 , B62D27/026 , B62D29/0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榫槽连接结构及汽车,属于轻量化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母梁、至少一个子梁和连接筋。第一母梁上设有第一榫槽。子梁上设有第二榫槽,子梁连接于第一母梁,子梁与第一母梁共面。连接筋同时卡于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内。连接筋同时卡于第一母梁上的第一榫槽和子梁上的第二榫槽内,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刚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11027.3
申请日:2018-03-14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21/15 , B62D21/00 , B62D25/00 , B62D27/023 , B62D25/04 , B60R19/023 , B62D25/145
摘要: 一种车辆框架部件(20),包括:外面板(22),该外面板被构造为设置在车辆外侧,并且具有朝向车辆内侧开口的U状截面;内面板(24),该内面板被构造为设置在车辆内侧,并且具有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U状截面,并且通过使内面板(24)的两个开口端(24D)与外面板(22)的两个开口端(22D)分别抵接并接合,该内面板与外面板(22)一起构成了闭合截面结构;以及圆缘(26),该圆缘形成在外面板(22)与内面板(24)之间的一个抵接接合部或两个抵接接合部处,并且朝向闭合截面结构的外侧凸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70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52347.9
申请日:2018-01-19
申请人: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21/157 , B62D25/04 , B62D27/023 , B62D29/008
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抑制从车辆前方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围板部件的车体前侧部向上方抬起那样的弯折变形所伴随的、铰链柱和前立柱的连接部向下方下沉那样的变形和前立柱的弯折变形,将从围板部件输入的载荷良好地向铰链柱和前立柱传递。具备:车体的侧面部的铰链柱、与该铰链柱连接的前立柱、从所述铰链柱和所述前立柱之间的连接部向前方延伸的围板部件、以及配设在所述铰链柱和所述前立柱之间的接合部的铰链柱加强件,设置将所述铰链柱加强件的侧面部和上面部连结的加强部件,并且在该加强部件设置将所述铰链柱加强件的上面部和侧面部以斜筋状连结的筋条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470788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580020455.2
申请日:2015-03-19
申请人: 标致雪铁龙集团
CPC分类号: B23K9/091 , B23K9/232 , B23K33/008 , B23K2101/006 , B23K2101/185 , B23K2103/20 , B62D25/06 , B62D27/023
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种用于组装两个钣金元件(1,2)的方法,两个钣金元件中的个由钢制成,而另个由铝制成,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填充材料热焊接两个钣金元件的步骤。在两个钣金元件(1,2)之间设置V形接合面(3),通过沿着所述接合面(3)以间断的方式在接合面(3)的底部中沉积焊缝(4)来固定两个钣金元件(1,2),然后在接合面(3)中将适于形成密封接口(5)的材料沉积在所述接合面(3)的整个长度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016498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74336.4
申请日:2017-12-15
申请人: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1/02 , B62D27/023 , B62D27/065 , B62D29/0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钢铝混合副车架结构,属于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模块化钢铝混合副车架结构,包括左边梁模块、右边梁模块、横梁模块和加强支架模块;针对不同副车架左右安装跨距要求,主体模块通用,仅改变中间横梁长度,而中间横梁可采用型材或钣金冲压焊合结构,不涉及主要模具更改,加强支架可根据强度要求采用钢、铝型材或管材拼焊,尺寸调整仅涉及焊接夹具调整,更改成本很低,采用螺栓连接思路将前副车架自身模块化,提高平台车型间零部件通用化率,降低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18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131399.6
申请日:2016-03-09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B62D21/15
CPC分类号: B62D21/152 , B62D27/02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便宜而轻巧,而且具有较好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中,第1负载传递部件(40)接合于前侧车架(30)的前端部且接合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侧,在俯视情况下呈从前方向后方宽度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第1负载传递部件(40)具有向前侧车架(30)开口的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沿着该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的底部(41),接合有竖板状的第2负载传递部件(50)。由第1负载传递部件(40)的底部(41)和第2负载传递部件(50),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截面呈封闭状的封闭截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7792197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778577.4
申请日:2016-08-31
申请人: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5/08 , B62D25/02 , B62D27/02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包括于两侧相对布置的侧围,以及设置于两侧侧围后端之间的后背门,在所述后背门的顶部设有尾翼,在两侧侧围后端的顶部连接设有于所述尾翼两端的下方相对布置的后侧翼。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车身结构,通过使后侧翼连接于侧围的后端,相较于后侧翼在后背门玻璃及尾翼间的安装形式,可避免因考虑后侧翼与侧围的分缝线及后背门与侧围的分缝线的对应,而对后背门与侧围分缝线的位置带来制约,从而可避免可能出现的后背门玻璃与侧围发生干涉的问题,而便于后侧翼的安装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492156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480047929.8
申请日:2014-11-1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分类号: B62D29/008 , B21D26/14 , B21D39/04 , B60Y2304/05 , B60Y2304/07 , B62D21/00 , B62D25/082 , B62D27/023 , B62D65/02
摘要: 结构件具备筒状的主体构件以及非磁性体的至少一个托架构件,该托架构件具有筒状部以及从该筒状部的外周面突出的板状部。结构件构成为,主体构件插入到托架构件的筒状部,对托架构件的整周实施电磁缩管而进行敛密紧固,使得在托架构件的肋部的根部处的筒状部的内表面与主体构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