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05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098324.2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为了提高安全性,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能够实时对车辆实际工作的电池内部状态进行高精度的分析,并且能够根据该分析以高精度对电池进行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系统1,具备:图像获取部10,配置在液体系电池构成的电池100的内部并且对电池100的内部图像进行拍摄;转送部30,转送图像获取部拍摄的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及,控制部14、50,根据来自转送部的图像数据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732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022576.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设置于电池内的电极的状态以高精度解析的解析装置、解析方法及存储介质。实施方式的解析装置是二次电池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的解析装置,其具备:取得部,其取得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利用明暗差来对通过离子铣削加工后的所述活性物质层内的活性物质、以及所述活性物质间的空隙或填充物进行表示的图像数据;以及比较部,其比较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至少两个不同的状态下的所述图像数据间的明暗差的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48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455055.4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58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09 , H01M50/2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电池模块可靠地固定于电池壳体并且能够小型化的电池封装体。电池封装体(10)包括电池模块(1)和收纳电池模块(1)的电池壳体(30)。电池模块(1)具备通过层叠多个单电池(21)而构成的单电池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设置于单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部的一对端板(3)、以及搭载单电池层叠体(2)及端板(3)的底板(6)。电池模块(1)的底板(6)的板固定部(62)固定于电池壳体(30)的底部(31),板固定部(62)配置于单电池层叠体(2)以及端板(3)的区域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29950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212806.X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樱井敦
IPC: H01M50/528 , H01M50/531 , H01M50/103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B60L53/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多个电极体彼此串联连接而成的小型且低成本的电池结构体。本发明的电池结构体(1)是将分别具有正极集电部(21A)、正极集电部(21B)及负极集电部(22A)、负极集电部(22B)的多个电极体(2A)、电极体(2B)收纳在一个导电性的容器(10)、容器(11)中而成,且通过将第一电极体(2A)的负极集电部(22A)及第二电极体(2B)的正极集电部(21B)电连接于容器(11),而将第一电极体(2A)与第二电极体(2B)串联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148757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0616716.2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樱井敦
IPC: H01M50/258 , H01M50/242 , H01M50/204 ,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与单电池的膨胀相伴的端板的移动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1)具备:单电池层叠体(2);一对端板(3),它们配置于该单电池层叠体(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以及紧固连结框架(4),其将该一对端板(3)连结,其中,紧固连结框架(4)具备配置于单电池层叠体(2)的右表面及左表面的一对侧框架(5),一对侧框架(5)分别具有侧框架主体(51)和从侧框架主体(51)回绕到单电池层叠体(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的前回绕部(52F)及后回绕部(52R),前回绕部(52F)及后回绕部(52R)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3、W4)大于侧框架主体(5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5)。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48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455055.4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电池模块可靠地固定于电池壳体并且能够小型化的电池封装体。电池封装体(10)包括电池模块(1)和收纳电池模块(1)的电池壳体(30)。电池模块(1)具备通过层叠多个单电池(21)而构成的单电池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设置于单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部的一对端板(3)、以及搭载单电池层叠体(2)及端板(3)的底板(6)。电池模块(1)的底板(6)的板固定部(62)固定于电池壳体(30)的底部(31),板固定部(62)配置于单电池层叠体(2)以及端板(3)的区域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89598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982968.3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25 , H01M2/1077 , H01M10/0525 , H01M10/486 , H01M10/613 , H01M10/656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H01M2/1083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其能够简单且紧凑地构成,容易实现省空间化,并且能够使作业性提高。构成蓄电模块(10)的蓄电池(12)具有设有正极端子(32a)及负极端子(32b)的端子面(12a)。测温部件保持部(37)位于正极端子(32a)与负极端子(32b)之间且设置于端子面(12a)侧。测温部件保持部(37)具备将热敏电阻元件(38a)的插入方向设定为从正极端子(32a)朝向负极端子(32b)的方向的测温部件引导机构(50)。
-
公开(公告)号:CN113994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80043880.4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樱井敦
IPC: H01M50/291 , H01M50/262 , H01M50/249 , H01M50/184 , H01M10/04
Abstract: 蓄电模块(1)具备单元收纳体(2)、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并具有平行的壁面的单元收纳空间(27)、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蓄电单元(3)、以及隔着蓄电单元(3)与单元收纳空间(27)的壁面对置配置并对蓄电单元(3)赋予向壁面按压的按压力的片状的按压构件(4),按压构件(4)具有可变形构件和收容可变形构件的收容袋,该可变形构件由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构造体构成,收容袋通过封闭收容袋开口部而能够密闭且通过可变形构件的形状变化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2189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80035091.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C01G23/00 , C01G25/00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B1/06 , H01B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其能够实现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便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时也能够抑制内电阻上升,并对于充放电循环具有优异的耐久性。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4,其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11的正极合剂层3;负极7,其具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12的负极合剂层6;分隔膜8;电解液9;及,容器10,其容纳正极4、负极7、分隔膜9及电解液9;其中,正极合剂层3和负极合剂层6的至少一方包含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并且,正极活性物质11或负极活性物质12,在其表面,具备与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接触的部位、及与电解液9接触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11740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556983.2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樱井敦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47 , H01M10/655 , H01M10/6551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基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力在蓄电模块产生不良。蓄电模块具备:蓄电池单元(2),其具有电极端子(2A、2B);外部连接器(3),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以及蓄电池壳体,其收纳蓄电池单元和外部连接器。蓄电池壳体具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主体(5),该壳体主体(5)的内部成为收纳蓄电池单元和外部连接器的收纳空间(10)。外部连接器固定于蓄电池壳体。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器配置于壳体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18A)。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器位于在与壳体主体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