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79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1497.5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3K17/687 , H03K7/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关断电阻的驱动方法和电力电子变换器,该方法应用于关断电阻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至少包括:脉宽调制驱动器、非门、信号开关、第一关断电阻、第二关断电阻、寄生电容和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脉宽调制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电压,以及非门的第二输出电压;响应于第一输出电压为低电平,且第二输出电压为高电平,控制信号开关导通;利用导通的信号开关,控制寄生电容同时通过第一关断电阻和第二关断电阻放电,其中,第一关断电阻和第二关断电阻用于驱动功率MOS管。本申请解决了传统驱动电路无法同时兼顾关断速度和关断应力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74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21194.8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M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00 , H02M2001/0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的开关电源环路补偿电路,属于开关电源领域,包括PWM控制单元、功率变换单元、环路补偿单元和热敏单元,PWM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变换单元,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环路补偿单元,环路补偿单元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单元,其中,热敏单元设在环路补偿单元内或环路补偿单元与供电端之间或设在环路补偿单元与功率变换单元之间。基于在开关电源环路补偿电路的特定位置上增加热敏单元,热敏单元在不同的温度下体现不同的电阻值,用于抵消环路补偿单元内光电耦合器的CTR因受温度变化对环路补偿单元造成的影响;进而解决了在高温下因环路补偿单元内光电耦合器的CTR减小而引起整个电路的稳态误差变大以及动态响应变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14167.5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多维精细评估方法。本发明为分布式能源系统评价方案设计了一个新的准则层的权重确定思路,该思路能够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多维精细的评估方案。本发明从数据本身出发,通过分层聚类、客观组合赋权以及样本差异化评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精细化的评价方案。该方案基于数据驱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移植性;同时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多维精细的评估方案,从而在深刻理解我国能源布局的基础上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722211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06293.7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 Y02P80/112 , H02M7/217 , H02M1/4208 , H02M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对于每一相均设有升压电感、自耦变压器、隔直电容、双向开关;所述变换器还包括U相整流电路、V相整流电路、W相整流电路和母线电容;升压电感的绕组后端各与所述自耦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一一对应连接,升压电感的绕组前端连接至三相交流输入电网的一端;所述隔直电容的一端与升压电感和自耦变压器的其中一个连接点相连,所述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升压电感和自耦变压器的另一连接点相连;所述双向开关的前端与整流电路的中间节点相连,所述双向开关的后端连接至所述母线电容的中间节点。本发明解决了交错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由于电路不一致性导致的偏磁风险;可以有效减小系统中的差模噪声,还具有自动均衡交错电感电流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41909.2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8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噪声的电网级联故障模型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步骤:建立电网节点的重要性模型并计算初始负载策略;根据初始负载策略计算负载容量策略;根据负载转移和噪声计算负载再分配策略;构建基于噪声的电网级联故障模型;根据不同变量参数对电网级联故障模型的影响计算电网负载容量临界阈值;根据噪声对电网级联故障模型的影响优化电网负载容量临界阈值。本发明解决了当前电网级联故障模型中不能综合考虑节点重要性值和缺乏对外界干扰因素的评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08059.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15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互联网异常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异常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采集数据,S2、计算标准差,S3、异常值判断,S4、异常数据处理,所述S3步骤还包括,S3.1、提取采集数据样本的特征因子,S3.2、计算基于采集数据样本的预测值,S3.3、基于标准差和预测值进行异常值判断,本方法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通过对异常数据识别、处理,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并采用数据修正方法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修正,处理后的数据可存储在边缘侧支撑边缘应用数据分析,或发布到系统端,提供给业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02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895005.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检测电路,涉及开关电源电力电子领域,该电流检测电路开关切换电路串联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该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和副边电路。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绕组串联在开关切换电路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绕组与副边电路串联。电流互感器用于在开关切换电路导通时将待测电流转换为副边电流;副边电路用于将副边电流转换为检测电压。该电流检测电路无需采用整流电路对待测电流进行整流后再检测,解决了整流电路的元器件数量多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可以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一种电流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0393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65933.5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零检测电路,涉及过零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电流互感器、主开关管以及负向电流调节电路;电流互感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和主开关管串联后构成第一变换器,第一变换器配合连接至交流源;负向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比较单元、触发单元以及直流源;当第一变换器流经负向电流且负向电流的数值等于预设阈值时,副边绕组生成的感应电流经由第二端、第一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流入比较单元,使得触发单元并输出过零信号,主开关管响应过零信号并关断。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带过零检测的PFC电路和两路交错并联PFC电路。本发明在过零时输出过零信号以关断对应的主开关管,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系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68381.1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恒流的充电方法和电力电子变换器,该方法应用于高压恒流的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至少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第一电阻和高压大电容。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和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响应于输入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输出电压等于第一目标值,将输入电压依次经由第一MOS管和第一电阻,传输至高压大电容;利用输入电压向高压大电容充电。本申请解决了无法对高压大电容的充电电流进行限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91823.3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市场调度需求下混合储能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进行日前优化调度,然后进行日内小时级优化调度,计算频率为每天96次,预测数据的步长为15分钟。再进行实时优化调度,其计算频率为每5分钟计算一次,对应的预测数据步长为5分钟。最后对日前优化调度、日内小时级调度以及实时调度运行的结果进行整合,获得火电机组与混合储能的实际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引入对能量型储能的充放电切换次数的控制,实现有效的能量型储能投资,有助于延缓能量型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日前‑日内‑实时三个阶段协调,实现对混合储能充放电行为的高效经济地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