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14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4994.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9D127/12 , C09D7/65 , C09D7/61 , C09D7/20 , C09D17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表面自洁型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A组分和B组分在常温下按质量比A/B=100/(5~20)质量比混合使用;A组分包含氟碳树脂40~60份、空心微球10~20份、抗生物附着剂0.1‑2.5份;B组分包含聚异氰酸酯65~90份、高弹性预聚体10~35份。本发明提高材料的柔韧性和延伸率、抗撕裂性和弹性,提高接触角及提升抗裂缝开裂能力。本发明混凝土表面自洁型防护涂料保证涂料长期保色性、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458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366183.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0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多旋翼矢量驱动的勘测机器人,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环形部;矢量旋翼系统,所述矢量旋翼系统包括至少四套旋翼组件,各旋翼组件安装于对应的环形部内并向支撑体提供矢量动力;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支撑体的底侧,用于在工作面上行走;信息采集设备,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安装于支撑体上,用于采集工作面相关的信息数据;保护伞组件,所述保护伞组件安装于支撑体,用于检测勘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并释放伞体进行保护。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护伞组件能够避免勘测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增加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426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2460.8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F5/02 , B62D57/024 , B64C27/08 , B64C27/52 , B64U10/13 , B64U10/14 , B64U10/70 , B64U30/297 , B64U20/87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可攀墙机器人及控制方法,所述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支撑体的矢量旋翼系统和行走轮;所述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的行走轮在矢量旋翼系统提供负压作用下在工作面上行走;所述可攀墙机器人包括激光测绘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以及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所述激光测绘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安装于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上。本发明通过矢量旋翼系统与行走轮相配合,以矢量旋翼系统为行走轮提供向工作面的压力,从而提高行走轮与工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以方便该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以及具有可攀墙机器人的主体结构的可攀墙机器人在工作面上行走,方便图像采集组件对工作面进行清晰稳定的图像采集;此外,当该可攀墙机器人在工作面上无法翻越障碍时,可以通过矢量旋翼系统将该可攀墙机器人从工作面上提起,然后再通过矢量旋翼系统与行走轮相配合在工作面上攀爬。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49849.0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集群系统的建筑结构跨越方法。所述机器人集群系统包括作业于工作面的三台或三台以上的机器人以及线缆,所有的机器人均通过线缆供能和通信,并按照线缆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于线缆;沿着线缆的延伸方向,多台机器人中依次为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以及第N机器人,所述建筑结构跨越方法包括:步骤S1,所述第一机器人跨越至建筑结构对侧;步骤S2,所述第一机器人和第三机器人均分别以真空吸附的方式锚定于当前工作面上,并收紧延伸与第二机器人之间的线缆;步骤S3,同步改变第一机器人和第三机器人与第二机器人之间的线缆长度,使第二机器人逐渐向第一机器人靠近,相应的第二机器人逐渐远离第三机器人,直至第二机器人以悬吊的方式移动至建筑结构对侧,第一机器人和第三机器人解除与当前工作面的锚定;步骤S4,循环步骤S1~步骤S3,当前待跨越机器人两侧相邻端的两台机器人作为其跨越时的锚定支撑结构,辅助其跨越建筑结构,直至机器人集群系统中所有机器人依次跨越至建筑结构对侧。能够实现多台机器人相互协同以及进行较大建筑结构的跨越。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00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065926.0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渗漏示踪检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简便、不受水深限制的水下渗漏示踪检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渗漏示踪检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水框架和置于透水框架内的膜袋式示踪剂容器,示踪剂容器上接有软管并经软管连接喷嘴,对应所述示踪剂容器设有用于挤压该示踪剂容器使容器内的示踪剂经软管从喷嘴喷出的挤压机构。本发明适用于水下示踪检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5772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08807.2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B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剥离的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抗剥离的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及其施工方法。一种高抗剥离的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于混凝土表面的长期活性底漆层、弹性环氧砂浆层和弹性涂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适用于混凝土防护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23795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50028.1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遇水膨胀的环氧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遇水膨胀的环氧材料,该环氧材料可灌浆施工且固化后具有遇水膨胀的性能,不仅在干燥条件下与混凝土面粘接强度高,当裂缝渗水时,又可吸水膨胀,起到防渗止水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遇水膨胀的环氧材料,其特征是由A、B双组份组成,原料配方分别如下:A组份:水溶性环氧树脂100重量份;环氧树脂0~250重量份;活性稀释剂0~30重量份,B组份:固化剂20~130重量份;促进剂1~15重量份,分别将A、B组分在室温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使用时按质量比A组分:B组分=1:0.2~0.6混合即可。本发明适用于水利、水电、市政、交通以及住房建筑等大型工程中的混凝土的裂缝封堵。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27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03502.9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8L63/02 , C08L63/00 , C08K13/02 , C08K5/103 , C08K5/07 , C08K5/06 , C08K5/138 , C08K3/36 , C08G59/60 , C08G59/20 , C08G59/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触变型高撕裂性弹性环氧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触变型高撕裂性弹性环氧材料,以赋予环氧树脂高弹性、高撕裂性和高触变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触变型高撕裂性弹性环氧材料,由A、B两组分组成,A组分包含:环氧树脂100重量份,柔性环氧树脂50~100重量份,液体触变剂1~10重量份,活性稀释剂10~50重量份;B组分包含:固化剂50~100重量份,促进剂1~20重量份;A组分或B组分中添加5~20重量份的交联剂;将A、B组分按重量比1:0.2~1的比例在室温混合均匀即可反应形成所述高触变型高撕裂性弹性环氧材料;A组分中交联剂采用官能度≥3的缩水甘油醚,B组分中交联剂采用官能度≥3的固化剂。本发明适用于保护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基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040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52951.X
申请日:2009-09-24
Applicant: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闪点阻燃型的油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闪点(在100℃以上)、阻燃、环保性能好的化学灌浆材料。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高闪点阻燃型的油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其特征是由异氰酸酯40~60重量份、聚醚10~25重量份、增塑剂3~15重量份、高沸点复合溶剂10~30重量份、高效阻燃剂10~20重量份、泡沫稳定剂0.5~3重量份和催化剂0.2~1重量份组成。本发明可用于煤矿、地铁、隧洞等地下空间开挖过程中对岩壁的防渗与加固处理,大坝及其它建筑物基础防渗处理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229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135295.9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7/24 , C04B7/14 , C04B7/153 , E02D31/00 , E02D31/06 , E02D15/00 , C04B111/27 , C04B111/20 , C04B111/24 , C04B111/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体原位聚合制备水下不分散海洋淤泥固化土的方法和固化组合物,该方法采用以下组合物进行海洋淤泥固化,以海洋淤泥的质量为计算基准,每100份干的海洋淤泥,自燃煤矸石粉1‑4份;矿渣粉12‑20份;减水剂0.1‑0.5份;激发剂1‑3份;单体溶液0.1‑0.5份,海水220‑240份。本发明是一种新型低碳环保水下不分散海洋淤泥固化方法,海洋淤泥固化后具有优异的抗冲刷和抗渗性能,保证海上工程,如海上风机、跨海大桥等基础抗冲刷和稳定性,以及海上机场等工程在填海造陆时提升基础的抗渗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