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182.3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且包含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包含具有1层~5层的石墨烯片的碳纳米管0.01质量%~0.4质量%。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381.4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负极活性物质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所含的Si系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52)的总量为6质量%~13质量%。

    电源装置
    6.
    发明公开
    电源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995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593002.5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电源装置,包括二次电池单体、检测装置、存储装置和控制装置。二次电池单体包括电解质溶液。检测装置检测二次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存储装置存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指示在二次电池单体的通电期间电压、温度和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信息指示在二次电池单体的保存期间电压、温度和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之间的关系。控制装置计算指示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的第一指标。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30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038652.7

    申请日:2019-01-16

    Inventor: 井口裕辉

    Abstract: 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壳体(101)、收纳于该壳体(101)内的层叠型电极群(50)、以及电解液。电解液具有:浸渗于层叠型电极群(50)中的浸渗部、和该浸渗部以外的部分即剩余部(4)。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0)被配置为层叠型电极群(50)的层叠方向与铅垂方向正交的设置状态下,隔板(30)的下端与正极(10)和负极(20)的下端相比向下方突出。在设置状态下,在工作充电率范围内,多个隔板(30)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部始终与剩余部(4)接触,并且多个正极(10)和多个负极(20)始终不与剩余部(4)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