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2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2986.2

    申请日:2010-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LixMPO4(M为过渡金属)中,作为M为廉价且能够得到高的工作电位的Mn,该Mn的原子比即便为85%以上,也能够得到高的放电容量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至少含有Ni、Fe及Mn作为过渡金属元素的锂过渡金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锂过渡金属化合物所含有的过渡金属元素中Ni、Fe及Mn的摩尔原子的总和设为1,其中,Ni、Fe及Mn分别占有的摩尔原子比率设为a、b及c(a+b+c=1,a>0,b>0,c>0)时,0.85≤c≤0.92,0.3≤a/(a+b)≤0.9,且使用了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的第7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60mAh/g以上,或者在NiaFebMnc系三角相图中,(a,b,c)用存在于8边形ABCDEFGH的线上或内部的范围的值表示。另外,锂二次电池具备含有该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

    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8896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80052890.2

    申请日:2017-08-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有效抑制电析出的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层叠电极体具备:具有从第一边突出的接头的正极板、具有树脂层和在所述树脂层上形成的耐热层且在使所述耐热层与所述正极板对置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正极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至少一对间隔件、和隔着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正极板对置的负极板,在所述正极板的外周侧具有所述至少一对间隔件相互熔接的多个熔接区域,所述多个熔接区域包括与所述正极板的第一边大致平行且间歇地延伸的第一熔接区域、和与所述第一边大致垂直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二熔接区域。

    间隔件的超声波熔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1490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780052895.5

    申请日:2017-08-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使具有耐热层的2片间隔件中的耐热层彼此相向并进行熔接、且接合强度较大的间隔件的超声波熔接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述的间隔件的超声波熔接方法具备以下工序:使具有树脂层和形成在所述树脂层上的耐热层的至少2片间隔件中的所述耐热层彼此相向并利用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以及,将点状抵接于所述间隔件且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振动部件按压于所述至少2片间隔件,并且相对于间隔件进行相对移动。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21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080022986.2

    申请日:2010-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LixMPO4(M为过渡金属)中,作为M为廉价且能够得到高的工作电位的Mn,该Mn的原子比即便为85%以上,也能够得到高的放电容量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至少含有Ni、Fe及Mn作为过渡金属元素的锂过渡金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锂过渡金属化合物所含有的过渡金属元素中Ni、Fe及Mn的摩尔原子的总和设为1,其中,Ni、Fe及Mn分别占有的摩尔原子比率设为a、b及c(a+b+c=1,a>0,b>0,c>0)时,0.85≤c≤0.92,0.3≤a/(a+b)≤0.9,且使用了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的第7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60mAh/g以上,或者在NiaFebMnc系三角相图中,(a,b,c)用存在于8边形ABCDEFGH的线上或内部的范围的值表示。另外,锂二次电池具备含有该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