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膜层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粒子膜层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0427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7086.2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一种粒子膜层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粒子膜层积方法。本发明的粒子膜层积装置(1)具有:生成金属材料(9)的纳米粒子(12)的纳米粒子生成室(2);生成树脂材料(11)的纳米纤维(13)的纳米纤维生成室(3);在基板(18)上将纳米粒子(12)及纳米纤维(13)成膜并层积的层积室(4);在成膜室(4)内将纳米粒子(12)成膜的纳米粒子成膜区域(15);在成膜室(4)内将纳米纤维(13)成膜的纳米纤维成膜区域(16);使基板(18)在纳米粒子成膜区域(15)与纳米纤维成膜区域(16)之间移动的移动单元(17);对层积室(4)进行排气的排气单元(5);将冷却气体分别导入纳米粒子生成室(2)及纳米纤维生成室(3)的冷却气体导入单元(8)。

    氢气浓度传感器以及氢气浓度测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23200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780038163.7

    申请日:200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12 G01N33/0031 G01N33/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浓度传感器以及氢气浓度测定装置,其中氢气浓度传感器具有基板、以及在基板上相互邻接而形成的多个氢检测膜。这些氢检测膜具有薄膜层以及形成于薄膜层表面的触媒层。当各触媒层接触氢气时,通过光触媒作用将薄膜层可逆地氢化,并且使电阻值可逆地变化。各薄膜层的、相对于氢气浓度变化产生电阻值变化的灵敏度以及氢气浓度测定范围是不同的。由此,氢气浓度传感器在氢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灵敏度高的薄膜层来测定氢气浓度,或者在氢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测定范围大的薄膜层来测定氢气浓度。

    吸收氢的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17486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280054879.7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氢的方法,作为吸收氢的方法超过通常已知的理论值吸收氢直至氢吸收合金所具有的氢的最大吸收量,所述方法重复下述氢化工序及下述脱氢化工序:在氢化工序中,作为理论值求出用上述氢吸收合金与氢的原子量比算出的氢吸收率,将上述氢吸收合金吸收上述氢直至上述理论值时的压力设定为第1压力值,将该第1压力值的10倍以上的压力值设定为第2压力值,使压力上升至该第2压力值;在脱氢化工序中,使上述压力从上述第2压力值下降至上述第1压力值以下。

    吸收氢的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1748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54879.7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氢的方法,作为吸收氢的方法超过通常已知的理论值吸收氢直至氢吸收合金所具有的氢的最大吸收量,所述方法重复下述氢化工序及下述脱氢化工序:在氢化工序中,作为理论值求出用上述氢吸收合金与氢的原子量比算出的氢吸收率,将上述氢吸收合金吸收上述氢直至上述理论值时的压力设定为第1压力值,将该第1压力值的10倍以上的压力值设定为第2压力值,使压力上升至该第2压力值;在脱氢化工序中,使上述压力从上述第2压力值下降至上述第1压力值以下。

    自主型调光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30398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80009192.5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一种自主型调光系统,具有:主体部(5),其由相对且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材(2)、及保持所述一对透明基材的同时与所述一对透明基材一起形成空隙(12)的框体构成;调光部(6),其配设于所述空隙内,并具备通过氢化、脱氢化使光学特性可逆地变化的调光元件(6a);发电装置(10),其配设于所述主体部;吸入排出氢气部(9),在由所述发电装置生成的电力的供给时,通过电解生成氢,并供给到所述空隙内,在由所述发电装置生成的电力的非供给时,使用所述空隙内的所述氢进行发电;控制单元(32),其控制由所述发电装置生成的电力向所述吸入排出氢气部的供给及非供给。

Patent Agency Ranking